<p class="ql-block"> 陶寺遗址观象台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精密天文观测遗迹,其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揭示了4000年前华夏先民在天文历法领域的卓越成就 。</p> <p class="ql-block">天文馆</p> <p class="ql-block"> 观象台作为“国家授时中心”,配合双城制都城布局,表明陶寺社会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将华夏文明的国家雏形推至公元前2300年 。</p> <p class="ql-block"> 遗址内城的1号建筑基址是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单体夯土建筑基础之一陶寺“古观象台”。</p> <p class="ql-block"> 由13根高达5米的夯土柱围成半圆形,形成12道观测缝,中心设圆形观测点。通过模拟验证,冬至日阳光从第2号缝透入,夏至日从第12号缝透入,春分/秋分则通过第7号缝,由此划分出20个节气,误差仅1-2天。</p> <p class="ql-block"> 通过每两根柱子之间的缝隙,可以看到不同的日出,先贤们观测了三百年,算出了二十个节气和一年约等于365天。</p> <p class="ql-block"> 陶寺观象(天文)台不仅改写了中国天文学史,更成为探索“最初中国”文明起源的关键坐标 。</p> <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