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班戈县~色林措~错鄂鸟岛~文布南村

宝瓶~不过六十而已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23日清晨,我们从班戈县城启程,踏上一段穿越高原的旅程。沿途第一站是西藏第一大湖——色林错。湖面在远处泛着银光,我们沿着栈道远观,虽未能近距离接触,但那份辽阔与静谧已悄然印入心间。</p> <p class="ql-block">班戈县隶属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地处藏北高原腹地,地名源自境内的“班戈错”,意为“吉祥保护神”。这里地广人稀,天地辽远,是通往羌塘深处的重要门户。</p> <p class="ql-block">班戈县城平均海拔高达4700米,属于极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每一步都需谨慎,高原反应的警钟始终在耳边回响。为应对这一挑战,我们提前做了适应性训练,并随身携带氧气设备,只为不负这片土地的壮美。</p> <p class="ql-block">色林错,曾名奇林湖、色林东错,横跨双湖、申扎与班戈三地,是青藏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湖水深邃,倒映着天空与群山,仿佛时间在此凝固。</p> <p class="ql-block">在藏语中,“色林错”意为“威光映复的魔鬼湖”,它形成于青藏高原的地质变迁之中,是典型的构造湖,湖面辽阔,湖水深不可测,令人敬畏。</p> <p class="ql-block">木栈道距离湖边尚有四公里,高原徒步实属不易。有人选择花40元乘坐摩托车前往,但风势凛冽,寒意逼人,我们最终选择放弃,车队继续前行,留下些许遗憾。</p> <p class="ql-block">继续深入,我们抵达了错鄂鸟岛。三辆车合付100元得以开至湖边,水鸟在远处翩跹,我们用手机拉近镜头,捕捉下它们飞翔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错鄂鸟岛位于申扎县境内,是色林错湿地保护区中的一座自然岛屿,生态原始,水鸟成群,是高原上一处生机盎然的秘境。</p> <p class="ql-block">错鄂湖被誉为“西藏的马尔代夫”,湖水清澈,碧蓝如洗,四周草原辽阔,仿佛一幅未加修饰的高原画卷。</p> <p class="ql-block">途中,我们还幸运地拍到了藏羚羊与藏野驴的身影。它们在远处自由奔跑,仿佛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提醒着我们人类只是匆匆过客。</p> <p class="ql-block">在申扎县贝嗄村,我们停下脚步享用中餐。波儿临时担任起主厨,而餐馆里一位懂汉语的藏族小女孩成了我们的翻译,沟通虽简,却充满温情。</p> <p class="ql-block">申扎县隶属那曲市,“申扎”在藏语中意为洁白、透明、无暇的精盐。这里地处色林错与冈底斯山之间,是高原腹地中的一片净土。</p> <p class="ql-block">临别之际,波波将一本藏语版的成语大全送给了那位小女孩。书页轻薄,却承载着文化的桥梁与心灵的交流。</p> <p class="ql-block">达则错位于羌塘高原北部,湖水随日照变幻出深浅不一的湛蓝色,南岸因水流冲刷形成的“大地之树”地貌,宛如大地的脉络,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在当琼寺,我们遇见了两位年长的藏族同胞,慈眉善目,笑容温暖。他们用藏语与我们交谈,虽听不懂,却感受到满满的善意。</p> <p class="ql-block">当琼寺位于尼玛县文部乡北村,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座寺庙,建于2011年,坐落在当穹错东岸山坡上,是当地信仰与文化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文布南村坐落在当惹雍措湖北岸,隶属于尼玛县文部乡,海拔同样高达4700米。这里与当惹雍措和达果神山相伴,形成“一村一湖一山”的独特格局,2019年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p> <p class="ql-block">村落中保留着古象雄文明与苯教文化的遗迹,2014年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穿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当惹雍措是西藏第三大湖,水域面积达83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230米。湖岸线保存着古人类活动的遗迹与多层阶地,与达果雪山共同构成苯教信仰中的神山圣湖体系,地位非凡。</p> <p class="ql-block">在海拔4700米的高原,高压锅成了餐馆不可或缺的炊具。无论是煮面还是包饺子,它都为我们带来了家的温暖与味道。</p> <p class="ql-block">夜幕降临,我们在当惹雍措湖畔的文布南村安顿下来,窗外是星光璀璨的夜空与静静流淌的湖水。这一夜,我们与高原同眠,与自然共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