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说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呢?也许有人认为,听评课虽然很重要,但并不是很难。只要带上笔记本,走进课堂认真听、认真评就是了,有什么复杂的。其实不然。从一定意义上说,听评课比上课更难。“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执教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听评课要想抓住实质,发现问题,评出实效,令人心悦诚服,发挥出听评课的多个作用,也绝非易事。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窦桂梅校长在《听课、评课、写课,教学引领者必需的生活》一文中分享了她的深刻体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在谈到评课时,我们常有这样的感慨——有时评课人说得口干舌燥,最终的效果却是“萝卜炖萝卜——于事无补”。真正的评课应该是“专业引领”下的“萝卜炖肉”,给予老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所以,必须打破低效的平行对话的局限,在更广阔、更宽松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于是,每一个教学干部,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人的角度想问题,不是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是应该想清楚,你要评课的这位老师身上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的重点是什么。其次,在评课中要拿出自己的“绝活”。评课不能仅仅停留在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的流程中,它应该是专业上的引领与带动。让教师感觉到你的确有水平,既能有一双慧眼发现该教师教学的亮点,又能锐利指出存在的缺点,并能够准确地解剖盲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关于评课,要说的内容太多了,比如教态、内容、方法、目标等。但是对于教学中,参差多态,以不同的方式和形式出现的课,随之而来的评课却常常流于形式,有的是在设计好的表格上打个分,草草了事;有的是表扬为主,做好好先生;还有的是被动发言,敷衍了事……这些现象在我们的评课中可能很多人都碰上过。试想,如果评课只说些正确的废话,那评课还有什么意义呢?有些时候,所谓的讨好鼓励,其实是不负责任的表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我在学校,有一个特点,就是评课的时间有时比教师上课的时间还长。几年来,老师们对我的评课是喜欢的、信服的,而且在我毫不客气地指出问题时,他们都是很高兴地接受的。关键是我给老师树立了一个重要的观念,评课不仅仅是批评,更不是无谓的赞美,评课就是发现课堂问题。而且要告诉教师,“问题是我们的朋友”,评课的重要目的就是正视问题和发现不足,这,才有助于我们找到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所以说,对于评课,你有什么样的素养,就会传递什么样的评课水平,有什么样的体验,就会传递什么样的教学经验。评课时候,一定要“缺点不漏,优点说透,方法给够”,传递真实的心声、真正的水平,告诉教师怎么做还会更好,以至于心服口服接受你的观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0px;">窦桂梅老师的这段经历和体会启示我们,同样是听评课,但其效果大不一样。有的人能走得进课堂,评得出名堂;而有的人虽然走进课堂,却评不出精粹,效果是“萝卜炖萝卜——于事无补”,可见听评课是一门科学和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什么说听评课比上课更难呢?听评课作为一门科学和艺术,从听到评,需要一种综合能力。这个综合能力包括六个维度,如图1-1所示。这六个维度也是听评课综合能力的要求,需要听课者平时做好积累。</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图1-1 听评课的六维综合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深刻理解课程标准和教材。这是基础。对课标和教材一无所知的人是听不好课的。如果做不到精通,也要做到一般的了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积累实际教学经验。“看花容易绣花难”,有课堂实际教学经验的人与没有课堂实际教学经验的人,对一节课的理解、体会是完全不一样的。有课堂实际教学经验的人会设身处地地理解执教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教材,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课堂学生活动,也容易发现执教者的问题,知道这个地方为什么不应该这样做,如果自己来设计应该怎样做。所以,有课堂实际教学经验的人可能对一节课的把握更准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拥有先进教学理念。同样来听一节课,为什么有的人高屋建瓴能看出问题,评出门道,有人却看不出问题,评课也是平平淡淡?这种差距与缺乏先进教学理念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评课者要想评课时评出深度和高度,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素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习得听评课的方法技能。“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空手而归。”听评课涉及课堂上如何去观察、课后如何去评课等一系列方法、策略、原则和技术,这都需要听评课者去学习、积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概括归纳分析课的能力。评课是一门科学,有的评课者评课时善于概括归纳优缺点和建议,重点突出,有理有据,十分有条理。而有的评课者评课时缺乏条理,内容也是东拼西凑、泛泛而谈、空洞枯燥,对执教者帮助不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学会说服的技巧。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跳,一句话能把人说笑”。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说服就是求和谐、求愉快、求发展。说服是一种技巧,是一种智慧。善于说服别人,首先应善于说服自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综上所述,听评课确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何谓科学?科学是指事物内在的、本质的、规律性的反映。听评课之所以可以称为科学,是因为从“听”到“评”使它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有自己特殊的性质,有自身质的规定性,而这些特殊性和质的规定性有其内在的规律。如果听评课者能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听评课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谓技术?技术是指已经客观化的操作方式、方法、规程、要领。所谓客观化,即从众多的行为经验和科学理论中概括出来,能供人们“复制”掌握和应用。听评课之所以称为技术,是因为从听课到评课,有一系列可供人操作运用的方法、要领和规程。每个听评课者只要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要领和规程,就会大大提高听评课的效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何谓艺术?艺术是指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我们知道,听评课不是一种孤立的单一活动。听评课效能发挥如何,不仅仅取决于听评课者对听评课的方法、要领掌握得如何,还取决于听评课应具备的学科知识、学科基本功、教学理论以及个性特点等。因此,同样是掌握了听评课的方法要领,有的听评课者发挥一般,有的却发挥得淋漓尽致,富有创造性,这就是艺术风格的体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飞瀑之下,必有深潭”,讲的是一种自然现象,即在水流湍急的瀑布往下降落的时候,下面的地面经过日积月累的冲刷,肯定会形成一个深坑,即深潭。“深潭”是“飞瀑”长年累月冲击而成的,教师听评课也一样。执着比方法更重要。听评课做得好不好,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教师和校长从学到品,从品到仿,从仿到创,是不是用心去做,潜心地投入和积累。世界上最公平的事,就是拿努力换结果。只有一丝不苟,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实现“飞瀑之下,必有深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