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最具松弛感的千年古刹

灵石

<p class="ql-block">  近五、六年,我n次去过龙潭古寺。每次去后都想“提笔欲起墨”,但总觉得“下笔了无痕”。今天,我再次来到这座被誉为浙江最具松弛感的千年古刹。</p> <p class="ql-block">  青灯古佛旁,一缕沉香漫过千年。檐角风铃轻晃,似是故人低语。龙潭古寺,位于浙江省浦江县。据《浦江县志》记载,它始建于唐大中二年(848年)。相传,唐大中二年,这一带久旱无雨土地龟裂,庄稼枯萎万物凋零。有一天,寺旁深潭中突然腾空跃起一条白龙,搅起乌云汇聚,天空瞬间开裂,甘霖从天而降,这片干涸的土地得以拯救,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龙潭古寺由此得名。至今,古寺还延续每年夏天的祈雨法会,以纪念观音菩萨的化身白龙造福一方百姓。</p> <p class="ql-block">  整座古刹三厅八房三天井一广场的布局,但与传统寺院不同。它不搞轴对称的规整设计,也没有什么“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的格局,顺着自然地貌建庙堂,所有大殿依山形而建,没有什么风水朝向的讲究,完全不按套路主打一个松弛感。我步入其中,时常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奇妙体验。</p> <p class="ql-block">  龙潭古寺,像座“佛教石构件博物馆”。佛教石构件,多为主持师父从各地收集而来,单单高僧的舍利塔就有百余尊。从唐代到宋代,再由明朝至清朝,融合了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建筑元素。石塔、经幢、佛像、碑刻等随心就势摆放,形成了“散装”的格局,极具独特的美感和别样的禅意,非常适合慢慢走、慢慢欣赏、慢慢感悟。</p> <p class="ql-block"> 寺院内的殿宇,也与通常的庙宇不一样。有的是石垒的,有的砖木结构,有的是精雕细琢十分美观的木雕,独有一派耳目一新。</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石刻或简单抽象,或精巧细腻,每一处都有风雨侵蚀的痕迹。越是不加修饰,越具时光的印记,越有神秘的传说。</p> <p class="ql-block">  古刹中有许多佛像,我对此不敢妄加评论。不过,在佛教艺术的耀璨星空中,观音像无疑是一颗散发温润而强大光芒的星辰。观音像不仅是一件宗教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p> <p class="ql-block">  这时,整座古刹被一缕斜阳拥抱。“古寺依山夕照间,残垣断壁影斑斓”。光线在殿宇纹样间流转,宛如一幅幅禅意满满的动态画卷。</p> <p class="ql-block">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寺院种植了近百种珍奇的植物,生长着各色各样的花草。不经意间,一个转身就能看到造型各异的花艺盆栽,仿佛是一个巨大的“盆景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古寺中养着这么多花花草草,是否在提醒我们什么?别被花花世界绕晕了。不迷,就是清醒。</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中还有四十只左右品种不同的猫咪,它们大多是被弃养,最后被寺院师父收养的。于是乎“入乡随俗”,它们亦过上了修行的日子。这里的猫咪脾气性格都很好,会主动过来蹭人求贴贴,或随心躺着惬意的打旽,三三两两悠然自得,特别可爱。</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株古刹中最高的树木,位于大门口正对面,它的花纹为寺中一“奇”。“一草一木皆佛性”,这花纹是否象佛教花纹中的某一种?是不是象寓意“事事顺遂,路路通达”的盘常纹?或是一个佛教故事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刹看似很小,但“小中见大”。座落在小山坡上的龙潭古寺占地不到五亩,但推开院门进去“很大”,一步一景,一景一禅,一禅一世界。你看,这里的每一件小小的佛教构件,都承载着神奇的故事;这里石雕、砖雕、木雕的每一道小小的纹样,都是一种文化符号;甚至,连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是禅意满满。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微尘中见大千,刹那间见终古。</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刹看似很热闹,但“闹中取静”。这里,佛教有关的各种物件可以用“琳琅满目”来形容,确实热闹甚至有点“杂乱”。但香火萦绕间,殿宇的飞檐、斑驳的台阶、悠扬的梵声,让我不由自主的慢下脚步,原来浮躁的心也跟着静下来。它似乎在告诉我们:在烟火人间,这是一方净土。</p> <p class="ql-block">  一直以来,古刹不设功德箱,不要香火钱,不收门票,免费斋饭等等。我感到十分奇怪,向师父请教。师父说:“来的都是缘分”。</p> <p class="ql-block">  莲花,在静谧的光影中悄然绽放。我再次请教师父:为什么所有寺庙都有莲花?师父说,所有的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但只有莲花因果同时。这株莲花,花开的时候,莲子就同时出现了。等到花谢,莲子也成熟了。这就是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莲花,还象征着化烦恼为菩提。如果没有淤泥,莲花就无处扎根?烦恼就象水中的淤泥,只有从烦恼中觉醒,才能盛开菩提之花。我恍然大悟:这不是我们的人生吗?“心如莲花,人生便会一路芬芳”。</p> <p class="ql-block">  这座古刹,早把千年岁月过成了寻常的日子。石碑上“放下”两字,被风雨打磨得斑驳而深沉。离开时,夕阳将古寺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苍苍龙潭寺,悠悠钟声晚。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这时,我对“放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在龙潭古寺,见山、见水、见天地,也见自己;观之、思之、悟之,方得自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