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送别》是李叔同填词的歌曲</p><p class="ql-block">“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佛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佛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故居原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0号海河边,是一座清朝年间建造的一套由四个四合院组成的大宅院,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后由于住户繁杂,年久失修,逐渐失去了本来面貌。2007年12月31日天津市政府在老粮店后街的原址上开工重建李叔同故居,2011年12月30日正式向公众开放参观,分为园林景观和故居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 李叔同即著名的弘一法师,平湖人,是中国近代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同时也是知名的佛教高僧。他出身书香世家,通古博今,曾东渡扶桑,专攻音乐和绘画,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并主演了《茶花女》。</p> <p class="ql-block"> 李鸿章题写的“进士第”匾额,彰显着李家显赫的地位与身份。</p> <p class="ql-block"> 进士第是悬挂于李叔同故居门楼上的一块牌匾,记载了李氏家族曾经拥有过的显赫地位和富贵荣耀。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宇筱楼)系同治四年(1865)进士,曾任吏部主事。李叔同3岁时,李世珍举家搬迁至此。</p> <p class="ql-block"> 1918年到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常居厦门南普陀及泉州承天、天元等寺。以戒行著称,立志复兴南山律宗,整理律宗著述,曾创设“南山律学院”。提出念佛不忘救国,救国不忘念佛</p> <p class="ql-block">再回望一眼故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