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15日农历七月二十四,星期一、晴。姚总约我和高辉驱车从蒲城县城出发,一同前往过去属于蒲城县管辖的广阳区阿庄公社、肖家堡公社游玩。中午在铜川市王益区红土镇用午餐后,又去了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用随手拍得照片弄成美篇,以作纪念! 1980年元月,将肖家堡、阿庄、广阳、高楼河4个公社从蒲城全部划归铜川市。 1980年5月,铜川市设立城区、郊区两个市辖区,因铜川地域狭小,将原广阳区所辖的高楼河、阿庄、广阳、肖家堡四乡镇同时划归铜川市郊区,2004年,铜川市郊区更名为铜川市印台区。 <p class="ql-block">阿庄镇位于铜川市印台区东北部,东北与白水县云台乡交界,西北与宜君县云梦乡接壤,东南与广阳为邻,西南与红土镇相连。305省线公路支线从阿庄川穿过,凤合高速公路从北塬穿过。村村有柏油、水泥路,交通十分方便。镇名因政府机关驻地阿庄村而得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阿庄地理位置优越,北接宜君,东连白水,南接广阳,西连同官,自古是四县交界之地,且元末明初有军队驻扎,商贸往来极为活跃。传说自元朝开始,各民族互相融合,共同劳动,经过一百多年的建设,到明中叶,这里建成了连接周边四县白水、宜君、同官、富平的商埠秋林镇。据老人们讲,丰邑王郭满修造庄基地时,挖出秋林寺石碑(此碑已遗失)。</p><p class="ql-block">石碑记载,明中叶秋林镇最多时人口近万人,因川道长满大量楸树而出名。楸树是一种多年生上等木材,木板宜做家具,且不易变形,木色花纹十分典雅,易在木板上雕刻。过去用秋</p><p class="ql-block">板做家具不油漆,仅用桐油一刷,就十分美观。从李家湾村开始,沿川道北坡自西向东阿庄村、西城堡和东城堡、汉寨村城堡、丰邑城堡,几个城堡用栈道自西向东连通,长达数十里,城堡除住民外,驻着守军和家属,拱卫着秋林镇。</p> 阿庄境内山川沟壑纵横,残塬沟壑相间,山地沟坡土质较好,属温带半湿润气候,年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7—8月降水量最大,年平均气温10.6℃,7月份最高气温32℃,1月份最冷,最低温度-18℃,昼夜温差较大,四季分明。 阿庄自北宋以来,隶属蒲城管辖。1959年设阿庄管区,1961年建阿庄公社,1980年由蒲城划归铜川郊区(今印台区)管辖。1984年更名阿庄乡,1997年撤乡建镇。阿庄镇现辖10个村民委员会(2010年底),34个村民小组,32个自然村,总面积59.45平方千米,总人口10632人<br><br> 阿庄地势西北部高、东南部较低。阿庄河发源于宜君云梦山南麓,由西向东沿阿庄川横穿境内,将全镇分割成南北两个块状残塬。塬区平均海拔1200米,地势较为平坦,光照十分充足。北部残塬面积3万余亩,被阿庄河支流神沟小溪,麻壕沟小溪,长峪沟小溪切割成东西两块残塬。东部残塬面积较大,有小庄、湫洼、下庄和白水的姚庄、孟家村等。西部残塬有杜家塬、西沟岭和麻壕沟村,土壤以红黄垆土为主。南塬面积较小,约2万多亩,主要有南塬村、塬圪塔、罗云和红土镇的冯家塬村,土壤以黄色垆土为主阿庄镇的北部为山区,面积约2.7万亩,海拔在1200米至1500米之间,土壤以沙石质山地为主,植被较好。川道是一个自西向东较为开阔的河谷地带,长约8.5公里,平均宽约400米左右,海拔800—900米,多为黄绵土;有川地3000余亩,土壤肥沃,利于灌溉,适宜种植小麦、玉米和蔬菜等。阿庄河至河口处与红土河相接汇,入白水河至林皋水库。<br> 1965年1月肖家堡公社由铜川市划归蒲城。1980年行政区划,从蒲城县将肖家堡划归为铜川市郊区人民政府管辖,后将肖家堡人民公社更名为肖家堡乡,2001年又将肖家堡乡划印台区红土镇管辖至今更名为肖家堡村村民委员会,2016年原肖家河村整体并入。 肖家堡乡自古以来是铜川市红土镇管辖的六个行政村,一九六五年后半年划归蒲城管辖并设立肖家堡公社管辖肖家堡,冯家塬,甘草塬,北神沟,水沟,肖家河六个村,公社设在肖家堡村。这样蒲城县的西北川就多了一个公社就是后来的四个乡镇。因为这四个乡镇地处东坡,鸭口,徐家沟三个煤矿和一五三厂即三矿一厂混合地区。三矿一厂归铜川矿务局管,四个乡镇行政归蒲城县管。好多事情不好处理,也有扯皮现象。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样就把四乡镇划归铜川郊区。肖家堡就等于回归故里。 1980年,肖家堡公社连同阿庄公社,广阳公社,高楼河公社。一同划归铜川市郊区(今印台区的前身)管辖。那时,蒲城人把我们叫西北川的广阳区。铜川人把我们叫东四社。 1984年,肖家堡公社又改名为肖家堡乡。下管冯家原,肖家堡,水沟,北神沟,甘草原,肖家河6个行政村。2001年12月撤乡并镇的时候,由于肖家堡乡只有6千多人口,人口不足1万。又划归现在的红土镇管辖。从此,肖家堡乡政府光荣地退出历史的舞台。现在,原肖家乡政府的院子已建成了印台区敬老院。只有肖家堡公社林场和水沟的红旗水库两处遗迹,默默地诉说着肖家堡乡政府的曾经。虽然肖家堡乡政府仅仅只有36个春秋,但是,历史不会忘记它,肖家堡人更不会忘记它!它将会在岁月的长河里,熠熠生辉,明亮照人! 1980年元月,将广阳、高楼河、阿庄、肖家堡4个公社划归铜川市管辖。1 一代人共同的记忆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公园(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王石凹煤矿位于铜川市东郊12.5公里处的鳌背山下,三面环山,背对山川,南临陈炉古镇,北望避暑胜地玉华宫,紧挨霸王窑遗址、周陵农业科技示范园、云梦鬼谷子庙。矿区内风景秀丽,冬暖夏凉,气候宜人,是夏季避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矿区交通便利,临近210国道、305省道,并有一条与陇海铁路咸(阳)铜(川)支线相接的煤炭专运线。从王石凹到陈炉、云梦鬼谷子庙、姜女祠、金锁关石林15分钟车程,到玉华宫、耀州窑、药王山、香山寺60分钟车程。得天独厚的区位、气候和交通优势,是王石凹工业遗址公园项目能够融入铜川旅游大环境及铜川市老区环形旅游经济带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王石凹煤矿是国家“一五”期间156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由前苏联列宁格勒设计院提出初步设计方案,西安煤矿设计院承担技术设计,1957年开工建设,1961年11月20日建成生产,年设计能力120万吨,是铜川矿区煤炭生产的大型骨干矿井之一,也是当时我国西北地区的第一座最大的机械化竖井。矿区占地面积3432亩,鼎盛时期职工家属共约3万人。 王石凹煤矿作为共和国工业的长子,由苏联列宁格勒专家设计,它的主副井、选煤楼、办公楼、亚洲最长的单边楼以及能反映不同时期阶段采煤工艺的炮采、高档普采、综采等一系列工艺都保存完好,是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铜川当地发展的一个写照,对了解陕西乃至新中国煤炭工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曾经的王石凹煤矿以“矿井规模大、生产能力大、井筒直径大、矿车容量大、主副井提升绞车大、选煤楼选运能力大、风井扇风机大、井下主排水泵大、风机能力大、办公楼面积大”等“十大”闻名遐迩,并形成了“八街”“八景”,八街:爱岗路、福乐路、工业路、公寓路、敬业路、文苑路、迎宾路、正阳路;八景:巨鳌探海、钢缆钓日、乌金飞瀑、蛟龙潜洞、亭 阁挂月、古槐迎客、缆车如梭、银河坠地。 在那片被时光轻轻抚摸的土地上,陕西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宛如一颗隐匿于岁月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魅力。 踏入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的领地,仿佛踏入了一部活着的历史长卷。这里的建筑,带着往昔的记忆,以一种古朴而坚实的姿态矗立着。那些砖石,每一块都似乎在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或许是工人们辛勤劳作的身影,或许是建设时期的热血与激情。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就像一位慈祥的老者,守护着这些建筑,让它们不至于被岁月的洪流淹没。 沿着蜿蜒的小路前行,路边的树木像是忠诚的卫士,它们见证了这里的兴衰荣辱。春天,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像是在欢迎每一位前来探寻的游客;夏天,茂密的树冠撑起一片阴凉,为旅途疲惫的人们提供休憩之所;秋天,金黄的树叶如蝴蝶般飘落,给大地铺上一层诗意的地毯;冬天,枝干在寒风中展现出一种坚韧的美,如同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在发展道路上所秉持的毅力。 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是一个能让心灵得到休憩和滋养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可以远离城市的喧嚣与浮躁,在历史、文化、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它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又像是一首悠扬的曲子,每一次聆听都会被深深打动。随着时代的发展,王石凹煤矿工业遗址也在不断地探索与创新,它在保留传统魅力的同时,也在积极地融入现代旅游的元素,以更加包容和多元的姿态迎接每一位游客的到来。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的旅游摄影美篇日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09.15日 星期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气:晴</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乙巳蛇年七月二十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拍摄整编:快乐人生 KLRS</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