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风景】龙腾中国~红山文化初识

微不足道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因首次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后发现而得名,是距今约6500至5000年中国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分布于辽宁省西部、内蒙古自治区东南部以及河北省北部地区。</p> <p class="ql-block">距今&gt;5000年,那还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朝代。姑且称为远古时代,古国时代?</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古国文明特展联合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等二十家博物馆与考古机构,汇聚红山考古百年成果及最新发现,以三百余件文物,阐释了红山文化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面貌。</p> <p class="ql-block">特展也是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的第四展。以故宫博物院藏的红山文化“C”型玉龙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的红山文化玦形玉龙为引,通过“龙出辽河”“龙行红山”“龙衍九州”三个单元阐释红山文化信仰统一、礼制初成的古国面貌,探究其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文明发展之路,实证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回答“何以中国”的历史之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同于长江、黄河流域文明的</span>红山文化兴起于西辽河流域,地处衔接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蒙古高原的三角地带,距今6500至5000年。其发达的坛、庙、冢祭祀礼制建筑深远地影响了中华文明,精雕细琢的玉龙更是为中华奠定了龙的根脉。</p> <p class="ql-block">进入展厅,国博典藏这件"C"形玉龙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目前发现时代最早的龙形玉器。周身卷曲,吻部高昂,极富动感。</span>以其浑然天成的曲线、威严神秘的气韵,成为追溯中华文明源头的关键信物。被称为“中华第一龙”。</p> <p class="ql-block">第二件展品就是这件玦形玉龙,猪首龙身,首尾相连、蜷曲如胚胎。猪在新石器时代是重要的家畜,象征财富与食物保障;龙则代表祥瑞与通天能力。玉猪龙将猪的现实形象与龙的超自然想象相结合,展现了红山先民独特的艺术创造力和对自然、宇宙的深刻思考。被认为是中华龙图腾的源头雏形,并非日常配饰,而是原始宗教中沟通天地的礼器,象征权力与神灵信仰,生动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宇宙观和动物崇拜。</p><p class="ql-block">全国各大博物馆收藏的玉猪龙现存约20余件,但经过考古挖掘出土的没几件,这件是首次经正式考古发掘出土的玉龙之一,红山文化另一种代表性龙形玉器。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12件跨越五千年的玉猪龙汇聚一堂,不仅是一次文物的物理陈列,更像是一条被重新点亮的文明基因链:来自不同地域,却以相似的蜷曲姿态、神秘的兽形纹样,无声地诉说着中华早期先民对“龙”这一精神图腾的共同崇拜,不再是静止的文物,而是穿越时空的使者。</p> <p class="ql-block">这些玉猪龙,我总觉得是模仿动物胚胎,表明先民对生命起源的直观认识,可惜隔行如隔山,不懂装懂而己。</p> <p class="ql-block">玦形石龙,属于左家山下层文化(距今约7000-6000年),1985年吉林农安左家山遗址出土,是时代略早于红山文化的龙形文物。</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玉器造型丰富,尤其植根于西辽河流域渔猎文化传统的动物形玉器,如鸟、兽、龟、鱼、虫等类型造型生动,充满灵性,成为红山文化玉礼器系统的重要内容。<span style="font-size:18px;">透过这些精美的玉器,可以真切感受到红山先民对万物生灵的细微观察。</span></p> <p class="ql-block">王璧</p> <p class="ql-block">玉铲(左) 2011年凌源田家沟墓地8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玉斧 (右) 2014-2016年辽宁朝阳半拉山墓地13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span></p> <p class="ql-block">玉斧 内蒙古敖汉旗北泡子沿出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敖汉博物馆(敖汉旗文物保护中心)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玉斧 内蒙古赤峰建昌营出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赤峰博物院藏 </p> <p class="ql-block">玉棒 内蒙古赤峰敖汉旗征集</p><p class="ql-block">内蒙古博物院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极具代表性的勾云形玉器、斜口筒形器等,以其独特的造型,被视作红山先民沟通天地的“礼器”。</p> <p class="ql-block">斜口筒形玉器 内蒙古巴林左旗杨家营子镇出土 巴林左旗辽上京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斜口筒形玉器半成品 1996年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四号家15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人 <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span></p><p class="ql-block">2002年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士。</p> <p class="ql-block">玉坐人像 故宫博物院藏</p> <p class="ql-block">梳形玉器</p> <p class="ql-block">红山文化中动物崇拜是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从“C”形玉龙到玦形玉龙,从玉鸮到玉蚕,这些动物形象的文物不仅展示了红山人对动物的崇拜,也反映了他们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敬畏。</p> <p class="ql-block">兽面玉牌饰 1989年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1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玉鳖 1987年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第五号地点一号家1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玉凤 2002年辽宁凌源牛河梁遗址第十六地点4号墓出土</p><p class="ql-block">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双兽(鸮)玉佩 1991年辽宁建平牛河梁遗址第二地点一号冢26号墓出土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除了玉器之外,陶器也是红山文化的重要组成,它的纹饰简洁凝练,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之字纹、勾云纹等。由此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红山先民的审美情趣与技术水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形陶壶 2008年内蒙古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遗址出土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藏</p> <p class="ql-block">红陶筒形罐,是红山文化早期极具代表性的器物。大多为敞口、直壁、平底,造型简洁而实用,适合用于储存粮食、水等生活用品。其表面装饰以压印之字纹为主,排列或整齐有序,或自由洒脱,不仅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陶器的坚固程度。关于之字纹的起源,有学者认为可能是对自然界中水波、绳纹等的模仿,也有人推测它可能具有某种神秘的象征意义,反映了红山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彩陶钵的出现,标志着红山先民在制陶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不仅掌握了烧制陶器的基本工艺,还学会了在陶器表面进行彩绘装饰,使原本普通的实用器具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这些彩陶钵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用于盛放食物、饮用水,也可能在祭祀、庆典等重要活动中扮演特殊的角色,见证了红山文化早期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女神像发现于1983年(复制品)。考古学家苏秉琦称其为“红山人的女祖,也就是中华民族的共祖”。虽然传说中的女神像未来,但这仍然是红山文化有史以来级别最高的展览,很上博。</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这些沉睡千年的文物跨越山河,汇聚上博东馆,</span>使我们得以初识红山文化。不只是一场文化盛宴,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沉浸。历史悠久的红山文化不再是一个遥远的学术概念,而是我们眼前一个鲜活的文化符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