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11日,星期四,是我们摄影二班外出采访的日子。上午前往崇礼拍外景,下午去了我心心念念的独石口长城。</p> <p class="ql-block"> 赤城独石口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北,是明长城宣府镇上的一座重要关口 。独石口,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深刻印记的地方,它就像一本厚重的史书,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变迁。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和对自然的向往,我踏上了这片土地。</p> <p class="ql-block"> 初入独石口,一座巍峨的独石便映入眼帘。它孤独地矗立在旷野之中,仿佛一位历经风雨的老者,默默地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你看那表面布满了岁月侵蚀的痕迹。那一道道沟壑,仿佛是历史的皱纹,记录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抚摸着粗糙的石壁,指尖传来的是岁月的冰冷与厚重,让人不禁陷入对过去的遐想。</p> <p class="ql-block"> 早期历史:独石口名字最早出现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于燕国领地,是燕北长城西起点附近。秦代称荒服地,汉代为上古郡北境地,北魏时是军事重镇御夷镇,元代成为皇帝往返大都和上都间的重要驿站。</p> <p class="ql-block"> 明代发展:元末明初,独石口以“朔方屏障”闻名。1424年,明成祖朱棣北征时驻军独石口并举行阅兵式。1430年,阳武侯薛禄奏请朝廷修筑独石口城,城池为黄土建筑,设有城楼、角楼、城门等。同年,开平卫移至独石口,使其成为明长城宣府镇上的重要关口,有“上谷之咽喉,京师之右臂”之称,是京畿守备的第一道防线,在明代200多年间,这里是明朝与北方瓦剌等部落相互争夺的战略要地。</p> <p class="ql-block"> 清代至民国:清代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时曾巡察独石口。雍正十二年(1734年),设立独石理事厅,与张家口厅、多伦诺尔厅成三足鼎立之势,管口外部分旗和州县,独石城迎来180多年的繁华鼎盛。民国时期,设置了独石县。</p>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老的城墙漫步,脚下的石板路发出清脆的声响。城墙虽已斑驳,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雄伟气势。城墙上的箭楼、垛口,仿佛还能看到当年士兵们严阵以待的身影。遥想当年,这里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独石口作为军事要塞,见证了无数次的战斗和厮杀。那些英勇的将士们,为了守护这片土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事迹和精神,如同这城墙一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p> <p class="ql-block"> 1937年,日军的铁蹄踏上了独石口的土地。中国军队在独石口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战场上,枪炮声震耳欲聋,硝烟弥漫。中国军队凭借着简陋的武器和顽强的意志,一次次击退日军的进攻。士兵们不畏强敌,奋勇杀敌,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p> <p class="ql-block"> 独石口当地的民众也积极参与到抗战中来。他们为中国军队送粮送水、救护伤员,成为了军队坚强的后盾。一些热血青年还直接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拿起武器与日军战斗。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军民团结一心,共同抵抗外敌入侵。独石口见证了中国人民在国家危难时刻的团结和抗争,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激励着后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p> <p class="ql-block">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独石口的每一个角落。我怀着不舍的心情离开了这片土地,但独石口的美景和历史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中。这次独石口之行,不仅让我领略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更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岁月的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芒。</p> <p class="ql-block"> 如今,当我们踏上独石口这片土地,那古老的城墙、斑驳的烽火台仿佛还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我们应当缅怀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尊严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奋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