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是我这次北欧四国之行的第一站。十二天的行程中,前后两天用于落地与离开,实际观光只有十天,而在哥本哈根,停留仅有一夜两白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一月我也曾来过哥本哈根,但没完成游记,这次正好将两次经历合并,整理成完整笔记。笔记分为两部分:篇一市区闲逛,广场、港口、雕像与街景各具趣味;篇二走进历史深处,专访城堡与宫殿,追溯王室与城市的百年故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是北欧故事最丰富的城市。沿着街道走过,你看到历史与现代的交错,童话与现实的碰撞。跟随图片,听我讲这座城市的故事——有趣、有味、信息满满,你不会感到寂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朋友或许来过哥本哈根,我的记录可能重复,但每一次体验、每一份感受,都属于自己的独特深度。谢谢光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领空,飞机即将降落。下午5时和上午8时,两次飞抵首都哥本哈根,拍下壮观的天空与地面。</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胶囊旅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上一次来哥本哈根,住在新港(Nyhavn)胶囊旅舍。那是我第一次尝试小巧玲珑的私密舱位,虽然没有旅馆或酒店的舒适,但体验非常独特,值得一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选住胶囊旅舍,原因有三:一是住惯酒店旅馆的,住一次别致的胶囊旅舍,无不是一种刺激的享受,二是和大学的闺蜜同学在43年后第一次一起游玩,重温久违的宿舍情谊;三是倆人无意中选中了千载难逢的好住处——新港63号,离新港67号仅咫尺之遥,而67号正是丹麦作家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写下许多著名童话的住所。胶囊旅舍的这栋1756年漂亮老建筑,比我的出生年份还早200年。当第二天清早漫步新港码头时,看到大大的安徒生房号,我倆别提有多高兴——仿佛曾和大作家同住一条街,做了邻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安徒生在哥本哈根新港一共住过三个不同的地址,都坐落在如今彩色房屋林立的运河边:他刚到哥本哈根时住在新港20号,而新港67号则是他居住时间最长的大约二十年的住所,据说在这里写下了许多著名童话;生命最后几年,他搬到新港18号,直到去世。漫步新港区,你会发现这些房子的外墙上都挂着安徒生的纪念牌,上面标注着他曾居住的年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apsule Hotel Nyhavn63是哥本哈根的第一家胶囊酒店,坐落在新港区中心这座历史悠久的1756年建筑中。酒店提供独特的住宿体验:私人/双人睡眠胶囊配有个人密码,同时拥有共享设施和酒吧。客人可以感受正宗的丹麦氛围,享受户外庭院,并方便前往Nyhavn运河。特别是免费的早餐,更是充满哥本哈根风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新港(Nyhavn)</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港建于1670–1673年,由国王克里斯蒂安五世下令修建,最初是连接市中心和外海的商用运河。它曾是船只停靠、货物卸载和水手聚集的地方,因此曾经是酒馆、仓库和红灯区的集中地,热闹喧哗,甚至有些粗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 世纪后期,新港逐渐转型为市民休闲地,沿岸的木屋和仓库被改造成咖啡馆、餐厅和酒吧。如今两岸的彩色楼房已成为哥本哈根的标志性景观,也是游客拍照和当地人聚会的首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里与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密切相关——他曾长期居住在新港的18号、20号和67号房子里,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童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新港如今是哥本哈根最有人气的街区之一,夏季露天餐座坐满人,冬季圣诞集市温馨热闹,四季皆有不同风情。</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人鱼雕像</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美人鱼雕像所讲的故事,来自安徒生的著名童话《海的女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位生活在海底的美人鱼公主渴望人类世界,救起一位溺水的王子后暗生情愫。为了变成人类,她用自己的声音换取双腿,却因此忍受刀割般的疼痛。王子最终娶了别人,美人鱼没有杀死王子以恢复鱼尾,而是选择跳入海中化为泡沫,升入天空成为“海上的精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小美人鱼雕像建于1913年,由雕塑家埃德瓦德·埃里克森(Edvard Eriksen)创作,嘉士伯啤酒厂创始人之子卡尔·雅各布森(Carl Jacobsen)出资捐赠,于1913年8月23日正式揭幕,坐落在哥本哈根长堤公园的海岸礁石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雕塑的头部以芭蕾舞演员艾伦·普林(Ellen Price)为原型,但她拒绝裸体出镜,身体部分用雕塑家妻子埃琳娜作模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人鱼多次“遇害”:1964年头被切掉,后找回并重新安装;1984年右臂被锯掉,几天后被送回;1998年头再次被切掉,这次重新制作;还多次被泼漆、涂鸦甚至被炸倒海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冬春</span></p> <p class="ql-block">夏秋</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格菲昂喷泉Gefion Fountain,也叫神农喷泉</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长堤公园(Langelinie)入口附近,由雕塑家安德斯·邦加德(Anders Bundgaard)于1908年创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格菲昂是北欧神话中的女神格菲昂。瑞典国王承诺把她一天之内犁出的土地赠予她。她将四个儿子变成强壮的公牛,日夜不停地犁地,最终犁出一大块土地投入大海,形成了丹麦西兰岛(哥本哈根所在的岛)。喷泉上的形象就是格菲昂驱赶四头公牛奋力犁地的场景。格菲昂喷泉被视为丹麦建国神话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圣阿尔班教堂</b><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885–1887年,是哥本哈根唯一一座英国圣公会教堂,由英国建筑师亚瑟·布鲁默尔(Arthur Blomfield)设计,采用典型的新哥特式风格,灰色石墙、尖塔和花窗。教堂毗邻格菲昂喷泉和长堤公园,内部装饰简洁、宁静,可免费进入参观和礼拜。</span></p> <p class="ql-block">冬春</p> <p class="ql-block">夏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长堤公园(Langelinie)中矗立着一尊纪念士兵的铜像,手握长剑,眼神坚毅。雕塑面向大海,静默守护,提醒人们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span></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海军英雄纪念碑(Ivar Huitfeldt Column)图为底部部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栋大楼上有一条红色霓虹温度计,从地面一直延伸到楼顶。在紫罗兰“Thai ”招牌的下方,角落里有两位镀金的女性雕像:一位骑着自行车,另一位撑着伞。据说当这个“标志”运转时,路过的行人可以用它来预测天气。如果是晴天,骑自行车的女孩会机械地转出让所有人看见;如果要下雨,撑伞的女孩就会出现,提醒行人和司机最好带把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对“天气女孩”(丹麦语称 Vejrpigerne)自20世纪30年代起就成为哥本哈根的地标。她们坐落在市政厅广场的Richshuset 大楼顶端,下方是一条同样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霓虹温度计,如今仍然运作良好。</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蒂沃利公园(Tivoli Gardens)</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世界上最古老的游乐园之一,安徒生曾在此获得创作灵感。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世界上第二古老的游乐园,于1843年开放。它集古老游乐设施、优美花园与文化演出于一体,白天花团锦簇,夜晚灯光璀璨,氛围梦幻。它是哥本哈根重要的文化娱乐中心,也是其历史与生活的缩影。</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乐高(LEGO)起源于丹麦,由奥勒·基尔克·克里斯蒂安森(Ole Kirk Christiansen)于1932年创立,最初是一家木制玩具厂。品牌名称源自丹麦语“Leg Godt”,意为“玩得好”。20世纪50年代推出凸点积木,奠定乐高全球成功基础。如今乐高不仅是玩具品牌,更是</span><b style="font-size:20px;">教育</b><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span><b style="font-size:20px;">创意文化</b><span style="font-size:20px;">的象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全世界的孩童可能都喜欢玩乐高积木。三十多年前我刚到美国,打工在一家美国人家,他们孩子的玩具大箱里就装着两代人玩过的乐高积木。在美国,爸爸妈妈给小孩子买的最中意的圣诞礼物就会有乐高玩具。乐高玩具的价格一般不便宜但还玩得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美国,乐高俱乐部及赛事非常活跃,儿童可参加 FIRST® LEGO® League 等机器人挑战赛,通过搭建和编程解决现实问题,培养 STEM 能力;许多社区和博物馆也会举办创意拼搭比赛和亲子活动。成人乐高粉丝(AFOL)则组织用户群体(LUG),参与大型展会如 Brickworld、BrickFair,展示巨型 MOC 作品、收藏套装并互相交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本哈根的乐高(LEGO)旗舰店里,我玩了一个多小时,亲手给孩子设计并完成了一个简洁可爱的她的模样的乐高娃娃。店员还为它当场特制一块刻着孩子名字的乐高积木底座,真是太有趣!回到家,我把这份小礼物送给孩子,她喜欢,爱不释手,把乐高娃娃的她摆在电脑屏幕旁的展示盒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圆塔(丹麦语: Rundetårn)是丹麦哥本哈根的17世纪的塔。荷兰巴洛特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圆塔是三一教堂的一部分,属于哥本哈根大学,17世纪由克里斯蒂安四世主持建造,最初用于天文观测和大学图书馆。如今,圆塔既保留了学术象征意义,又作为市区独特的旅游地标对外开放。沿螺旋坡道登顶,可以俯瞰古城风光,感受历史与现代交融的魅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腓特烈教堂(Frederik’s Church),又称大理石教堂,位于哥本哈根阿美琳堡宫附近。1749年由国王腓特烈五世下令建造,原计划用挪威大理石建成宏伟教堂,以纪念奥尔登堡王朝300周年。因财政困难工程中断,长期停工近150年。直到19世纪末,由实业家蒂耶特根资助完成,1884年落成。教堂采用巴洛克风格,拥有北欧最大圆形穹顶,灵感来自罗马圣彼得大教堂,是哥本哈根最具代表性的宗教建筑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去年一月游访哥本哈根,大教堂在维修,没能进去,外面拍一张,不理想,删去。今年8/30坐旅游大巴游城,也是路过,不在行程计划里,有点失望。本图取自网上的,与自己去年拍的角度相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皇家剧院</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皇家剧院(Det Kongelige Teater)位于市中心Kongens Nytorv广场,始建于1748年,是丹麦最重要的国家级表演艺术殿堂。剧院最初为王室专用,后来逐渐向公众开放,如今成为歌剧芭蕾话剧和交响乐的重要舞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筑本身融合巴洛克与新古典主义风格,门廊上有雕刻精美的女神浮雕,内部装饰华丽,以水晶吊灯、镀金细节和红绒座椅著称,散发浓厚的宫廷气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皇家剧院孕育了著名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丹麦皇家芭蕾舞团</b><span style="font-size:20px;">和世界级演员,是丹麦文化生活的象征。每年吸引无数观众与游客前来欣赏演出,也是哥本哈根文化地标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的东正教教堂的金色屋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 Slot)</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丹麦极具代表性的宫殿之一。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三权同宫: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同时容纳国家行政、立法和司法机构的宫殿:行政:丹麦首相办公室、国务委员会;立法:丹麦议会(Folketinget);司法:最高法院(Højesteret)。虽然国王一家并不居住于此,但仍用作接待外国元首、举行国宴和皇家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克里斯蒂安堡宫原址上曾建有多座王宫,现存的宫殿是18世纪重建的,融合巴洛克和新古典主义风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两次游哥本哈根,我都没有机会参观宫的里面。实在是非常遗憾。图为门口路过拍得一张。</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财政大道</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整条大道气氛庄重、建筑宏伟,是感受哥本哈根政治与金融脉动的必经之地。</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28, 128, 128);">这是我在第一次游哥本哈根——2024.1.7. 所拍。就在三个月之后,一场大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的证券交易所(Børsen</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市中心 Slotsholmen 岛,紧邻克里斯蒂安堡宫。这一带的 Slotsholmsgade 和 Børsgade 被誉为哥本哈根的“财政大道”,因为这里集中了丹麦的多座财政与政治核心机构:</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ørsen证券交易所</b><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619–1640年,由克里斯蒂安四世国王下令修建,是丹麦最古老的证券交易所建筑。其最著名的特色是屋顶上盘绕的四条龙尾尖塔,象征力量与团结。</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财政部Ministry of Finance</b><span style="font-size:20px;">位于交易所附近,掌管国家经济政策,是丹麦财政决策的心脏。</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克里斯蒂安堡宫Christiansborg Palace</b><span style="font-size:20px;">为丹麦议会、最高法院和首相府所在地,象征三权合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24年4月16日清晨,正值女王Margrethe的生日。 哥本哈根证券交易所突发大火,标志性的“龙尾尖塔”轰然倒塌,铜制屋顶和半座建筑被焚毁。幸运的是,无人员伤亡,大部分珍贵画作与历史文物被消防员、员工和市民紧急抢救出来。火灾震动全国,丹麦商会宣布将原址重建,恢复17世纪荷兰文艺复兴风格外观和尖塔造型。如今走在Slotsholmen岛上,仍能看到施工现场和围栏,人们驻足凝望,既为失去而惋惜,也为重建而期待。</span></p> <p class="ql-block">哥本哈根最老的百货大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嘉士伯啤酒博物馆 </b><span style="font-size:20px;">Carlsberg Visitor Center),了解啤酒酿造工艺、历史故事以及品牌发展。馆内还有传统与现代酿酒设备展示,甚至可以尝试啤酒品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啤酒历史悠久,最著名的当属嘉士伯(Carlsberg)。1847年,年轻的酿酒师雅各布·克里斯蒂安·嘉士伯(J.C. Jacobsen)在哥本哈根建立了嘉士伯啤酒厂。他不仅追求啤酒的口感,还致力于科学酿造。嘉士伯是早期应用纯种酵母酿酒的先驱,这使得啤酒味道更加稳定和清爽,也推动了现代酿酒工业的发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嘉士伯啤酒不仅在丹麦本土流行,还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历史上,它还承担了科研与社会责任,比如建立嘉士伯基金会,资助科学研究,尤其是微生物学和酵母研究。</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嘉士伯啤酒轶事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新酵母</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19世纪末,嘉士伯的创始人雅各布·克里斯蒂安·嘉士伯非常重视酵母研究。有一次,他的儿子卡尔·嘉士伯(Carls)在实验室里偷偷尝试不同酵母配方,结果误打误撞酿出一种口感特别清爽的啤酒。父亲尝过后惊讶不已,决定将这种“意外之作”推广到市场上,这也成为后来的嘉士伯标志性口味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1922年诺贝尔奖物理奖得主的最强推手?</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说到嘉士伯啤酒轶事,不得不提起品牌创始人卡尔.雅格布森(Carl Jacobsen)。创始人不只销售啤酒,在公益方面也颇有建树,他将名下的嘉士伯公馆捐赠给丹麦皇家科学院,提供给文学、科学、艺术方面有贡献的人终身居住,而由于公馆设计还有与紧邻的嘉士伯啤酒公司相连的啤酒管道,因此入住公馆的人,也享有终身免费饮用最新鲜的嘉士伯啤酒福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入住嘉士伯公馆中的著名人物,就是1922年诺贝尔奖物理奖得主的丹麦籍物理学家尼尔斯.玻耳,我们所熟知的化学元素「Bh」就是为了纪念他而以其名字来命名,他也是原子弹的发明者之一。在二战时尼尔斯为躲避战火不得不离开嘉士伯公馆远赴美国,直到战火结束,才又回到公馆,余下晚年都在其中度过。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 – 丹麦物理学家,提供核裂变和原子模型理论支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嘉士伯啤酒三图片摘自网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开放三明治叫 Smørrebrød(直译是“黄油面包”),是丹麦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也是去丹麦一定要尝的东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用一片黑麦面包(rugbrød)做底,不像普通三明治那样盖上另一片,所以叫“开放”三明治。在面包上抹黄油,再放上各种食材,常见的有烟熏三文鱼、腌鲱鱼、虾仁、肝酱、烤牛肉片、鸡蛋、蔬菜、香草等。每一款搭配都有讲究,比如鱼类常配莳萝、洋葱圈;肉类会加腌黄瓜、炸洋葱。造型很精致,看起来像一件小艺术品,有时还会插上一面小国旗,非常有仪式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本哈根,很多本地人点餐时一般一次会点2-3块不同口味的smørrebrød,加上一杯啤酒或白兰地(Snaps),就是最典型的丹麦午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本哈根,开放式三明治(smørrebrød)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体验。城市中既有历史悠久的传统餐厅,如1877年开业的 Schønnemann,保留了经典丹麦风味和古朴的用餐氛围;也有现代创新的场所,如 Aamanns 1921 (我们这次旅行在这家吃的三文鱼开放三明治)和 Selma,在食材选择与口味搭配上大胆尝试,将传统与创意融合。市中心的Ida Davidsen 更是被誉为三明治文化地标,菜单中数百种不同组合让人目不暇接。无论是在 Palægade 的午休小聚,还是在 Café Gammeltorv 的古建筑中慢慢品尝,每一口都能感受到丹麦人对美食与生活的热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20px;">*图片来源网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国王广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最著名的步行街——</span><b style="font-size:20px;">斯特罗厄街</b><span style="font-size:20px;">(Strøget):欧洲最长的步行购物街,连接市政厅广场和国王新广场(Kongens Nytorv)。</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丹斯克银行(Danske Bank)</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的第一家银行是于 1736年建立“国王银行”(Kurantbanken),标志着丹麦金融业的开端。它负责发行纸币,推动商业和贸易的发展。后来丹麦银行业逐渐现代化,1818年成立的丹斯克银行成为如今丹麦最大、最知名的商业银行,总部就位于哥本哈根市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趣的是,哥本哈根市区还保留着许多19世纪的银行大楼,外观古典、雕刻精美,内部常用大理石和黄铜装饰,象征金融业的稳健与信用。走在克里斯钦堡宫附近,游客能看到旧证券交易所(Børsen)和银行总部大楼,感受城市曾经的商业繁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丹麦的银行以稳健、安全著称,数字化程度高,几乎全民使用移动支付应用 MobilePay。对游客来说,这里几乎不需要携带现金,一张银行卡就能畅通无阻,体现了现代北欧金融体系的便捷与高效。</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Kultorvet 广场整体建筑群</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广场原址在1728年大火后重建,原名Ny Nørre Torv。周边建筑多为 19 世纪早期至中期风格,融合新古典主义和北欧传统风格。这些建筑曾经作为商铺、住宅和市场用途,体现了哥本哈根历史生活场景。</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Kultorvet 5 </b><span style="font-size:20px;">(图中红墙白窗的建筑)建于1810年代,由著名建筑师Christian Frederik Hansen设计。新古典主义风格,立面简洁大方,强调对称与比例。曾经历城市重建,是19世纪哥本哈根重建时期的代表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Kultorvet 广场老钟 </b><span style="font-size:20px;">靠近广场边缘的步行区,常成为游客和市民的集合点。这座钟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中期至末期,是广场重建后为方便市民计时而设。钟身金属与雕刻装饰结合,经典欧式街头钟风格,既实用又装饰性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过去,广场是哥本哈根重要的市场与交通枢纽,这座钟为市民提供了准确时间,也成为广场的标志性景物。而现在仍保留原貌,是广场历史氛围的一部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本哈根的 Kultorvet 广场,有一家备受欢迎的健康饮品连锁店——</span><b style="font-size:20px;">Joe & The Juice</b><span style="font-size:20px;">。粉红色的门面十分养眼。</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中央火车站(København Hovedbanegård)</b><span style="font-size:20px;">红砖建筑,拱形大厅古典庄重。不仅是丹麦最繁忙的交通枢纽,也承载着许多故事。建于1911年的新站舍由建筑师克里斯蒂安·赫尔茨(K.T. Helweg)设计,融汇了新文艺复兴风格和北欧现代元素。车站内部宽敞明亮,红砖与白色石材相映,拱形屋顶下总能听到列车的隆隆声与旅人的脚步声。这里不仅是旅途的起点,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二战时期,纳粹占领期间,车站曾是逃亡者与抵抗者秘密集结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的 </span><b style="font-size:20px;">The Old Irish Pub</b><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一家位于市中心的传统爱尔兰酒吧,距离中央火车站仅数分钟步行路程,地理位置优越,毗邻著名的 Tivoli 花园。这家酒吧占地约1500平方米,分为三层,提供丰富的饮品选择,包括各类啤酒、威士忌和鸡尾酒。酒吧内装饰典雅,营造出浓厚的爱尔兰氛围,体验地道爱尔兰酒吧文化。酒吧定期举办各种活动,如每周四的Havana Nights,包括萨尔萨舞蹈课程和社交舞会。想要品尝一杯地道的爱尔兰黑啤,请到这里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市政厅(Rådhuset</b><span style="font-size:20px;">):建于1905年,融合了丹麦和意大利文艺复兴风格,是哥本哈根的标志性建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龙泉喷泉:位于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建于 1904 年,由艺术家 Joakim Skovgaard 和 Thorvald Bindesbøll 设计。喷泉中心是一条与公牛搏斗的巨龙,寓意力量与守护,周围有小龙环绕,是哥本哈根的标志性雕塑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哥本哈根市政厅广场(Rådhuspladsen)旁的 H.C. Andersens Boulevard 上,矗立着一尊著名的</span><b style="font-size:20px;">安徒生铜像</b><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座雕像由丹麦雕塑家亨利·卢科·尼尔森(Henry Luckow-Nielsen)于1965年创作,旨在纪念安徒生诞辰160周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安徒生端坐在长椅上,手捧书卷,神情专注,仿佛正在讲述童话故事。周围熙熙攘攘的市中心街道衬托出这位童话大师与城市生活的紧密联系。游客常轻触他的书卷,据说能带来好运。铜像让人想起《小美人鱼》《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经典童话,更让人感受到安徒生的童年贫寒却充满梦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仙人掌双子塔Kaktus Towers住宅楼</b><span style="font-size:20px;">,采用“微型居住”(micro-living)和“共享居住”(co-living)概念,强调灵活性和社区感。两座塔楼分别高 80 米和 60 米。住宅单元共计 495 套,面积从 33 至 53 平方米不等,主要面向年轻人群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仙人掌双子塔楼 Kaktus Towers 于 2024 年获得了欧洲最佳高层建筑奖(Best Tall Building in Europe),由国际高层建筑与城市人居委员会(CTBUH)颁发,表彰其在建筑设计和城市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次哥本哈根一夜,住在新建的哥本哈根岛大酒店,酒店对面就是这个双子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Copenhagen Island Hotel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有一个被称为“自由王国”的地方——克里斯蒂安尼亚(Freetown Christiania)。它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市中心的一个独特社区,位于Christianshavn区,面积约34公顷。自1971年起,这里由一群嬉皮士和艺术家占领了废弃的军事基地,宣布建立一个自治的“自由城市”,并以“克里斯蒂安尼亚”命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天中午,我们进去逛了半圈,走过一个阴森森黑洞洞的仓库似的大房子,大门口没有大门。瞧一眼,突然一位嬉皮士不知哪儿站出来,叫道:停步!我们知道这里曾经是“Pusher Street”,非法大麻交易集中地,如今已与警方合作改造。还是,赶快离开为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哥本哈根北区。不知这是什么老建筑。</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格伦德维教堂(管风琴教堂)Grundtvig</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来到哥本哈根北区的 Bispebjerg,我专程去看那座外形宛如巨大管风琴的格伦德维教堂。远远望去,教堂正立面由浅黄色砖砌成,线条垂直高耸,仿佛一排排音管直冲云霄,让人心生敬畏。走近大门,厚重的砖墙和简洁的装饰展现出丹麦特有的北欧极简美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教堂内部令人震撼:高挑的穹顶和笔直的柱列将视线引向天际,阳光透过高窗洒下,静谧而神圣,仿佛走入一个纯净的光之殿堂。这里是为纪念著名牧师与哲学家尼尔斯·格伦特维格(N.F.S. Grundtvig)而建,被誉为丹麦最独特的教堂之一。即使不信教,也会被它的建筑美感与宁静氛围打动,仿佛耳边响起看不见的“管风琴”乐音。</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谢谢!</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