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寻胜境,学友话平生——宁德周宁度假休闲游

孟志圣

<p class="ql-block">  开学后,陈教授返榕即提议小聚。刚从周宁避暑回来的格格,立刻订下当地民宿,行程则责无旁贷由我负责规划。周宁之行需兼顾各方:既为初访者安排标志性景点,也为熟客寻觅小众去处,全程主打休闲——半天出游,半天留作休憩打牌。对我而言,此行另有意义:拜访老同学。在职时我蜗居小县城,和同学少有联系,退休后因旅游与疏于联系的老同学重拾交集,也由此萌发贴上和同学一起出游的旧照作为附录,回忆满满。</p><p class="ql-block"> 不必精通拍照,但生活值得用心记录,而美篇恰能将这些瞬间定格为永恒回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九月四日,两车八人,晨光中启程。中午抵周宁县浦源镇上洋村,宿于一隅山居民宿。推窗而立,风过林梢,满目叠翠。远山如黛,近水含烟,四时佳景,皆入画中。在周宁,把夏天的遗憾补成清凉的圆满。</p> <p class="ql-block">2、午餐七菜一汤的乡土宴席。荤素错落有致,柴灶蒸腾的烟火气里,尽是山野本真的滋味。我和妹妹两家,我妹也是我们大妈团中的亲友团,上半年还参加了我的《重走长征路》55天自驾活动。</p> <p class="ql-block">3、午后时光,各自安闲。有倚窗小憩,任山风拂面;有对坐牌局,笑语落子声声。斜阳漫过屋檐,将闲适的影子拉得绵长。</p> <p class="ql-block">4、鲤鱼溪近在咫尺,晚上我们出去打卡。十年前的记忆尚在眼前,如今故地重游。青石依旧,流水潺潺,唯有那些红鳞斑驳的鲤鱼,仍如当年般欢悦,在清波里划出细碎的涟漪。</p> <p class="ql-block">5、上张集体照,团友全亮相。</p> <p class="ql-block">6、给老婆亮个像,愿好运常在。这一帧定格的不只是容颜,更是岁月馈赠的笃定与从容。</p> <p class="ql-block">7、和陈教授两家合个影,缘分妙不可言。我们两对夫妻都在同一单位,都为教育事业耕耘,他们在高校桃李满园,我们在党校润物无声;也曾带着各自的孙辈参加大妈团。镜头里,两家人并肩而立,相似的皱纹里藏着不同的人生故事。</p> <p class="ql-block">8、在大大的福字上为五位女同胞合个影,愿这份福气常伴。</p> <p class="ql-block">9、鲤鱼溪的灯光秀与水幕电影令人惊艳,科技与山水在此完美交融。老柯专程从厦门赶来,我们也曾搭档自驾过。</p> <p class="ql-block">10、次日清晨,我带着团友来到福建省海拔最高的云端村落紫云村。海拔1200米怎么会是最高呢?但网络都是这么说的。</p> <p class="ql-block">11、这里也是纳凉消暑圣地,夏季均温仅20℃左右,是闽东知名的避暑天堂。文创产品上醒目标注着“能瞬间降温”,生动诠释了这里沁人心脾的清凉体验。</p> <p class="ql-block">12、这里也是红色教育基地,1935年成为闽东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中共周墩中心县委在此成立。‌</p> <p class="ql-block">13、多年未见的陶同学早已在紫云五号基地等候。这位曾身居高位的退休者,如今已是紫云村的常租客——在这片云上桃源,他已悠然度过了十二个春秋。我们随他步入寓所,木梁上的岁月痕迹与窗外的青山叠翠,无声诉说着他的归隐人生。</p> <p class="ql-block">14、我们曾是省委党校的同窗,1980年毕业之际,宁德地区学习小组的合影定格了青葱岁月。‌半世纪倏忽而逝‌,照片上的笑颜已染风霜,唯有那段共同求学的时光,依旧清晰如昨。</p> <p class="ql-block">15、昔岁风华盛,今朝岁月悠。我们也曾年轻过!</p> <p class="ql-block">16、退休后,我以镜头为笔、博客为笺,十余年前常携摄友赴霞浦采风,用长焦与广角定格滩涂晨昏与渔舟剪影。期间承蒙他的接待,不仅受邀拍摄半月里民俗活动,他还为我博客书作序《做人当如老孟兄》(附录附后),回忆满满。</p> <p class="ql-block">17、团友雪冬对生活品质要求较高,‌偶尔‌也会发发小公主脾气,陈教授为其取名"格格",这倒成了她最生动的标签。作为方向盘上,我最默契的车友,今年上半年我们便完成了《中国海岸线》与《重走长征路》两次88天的自驾活动,让引擎声成为最长情的陪伴。</p> <p class="ql-block">18、紫云五号象陶同学这样十年以上常租户有22户,每年5月至10月,这里庭院便成了他们的“第二故乡”。我们团友和陶同学合个影。这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成为我们茶叙同学友情里一枚带着笑纹的时光书签。</p> <p class="ql-block">19、陶同学带领我们参观紫云村。陶同学说,大家都叫你孟团,又有一个新身份?</p> <p class="ql-block">20、闽东革命的红色灯塔:大革命时期周墩中心县委旧址展示馆。</p> <p class="ql-block">21、1934年,叶飞、曾志等革命家在此领导了著名的“周墩暴动”,为闽东苏区的建立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22、后来我们又来到一家民宿。</p> <p class="ql-block">23、民宿老板对陶同学赞不绝口。特别说他在‌紫云村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中的关键作用;著书立说,通过媒体把紫云村推出去,使村落知名度显著提升,游客量持续增长。</p> <p class="ql-block">24、‌紫云村“两弹(蛋)三星”特色民宿,创意与文化的诗意栖居。</p> <p class="ql-block">25、红绿融合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紫云村2024年获宁德市“金牌旅游村”称号。</p> <p class="ql-block">26、来到陶同学最初入住紫云村的住所,他起名为“村里村外”,既指代居所物理空间,又隐喻‌精神边界,在此避暑、习书、著文,践行“云端车马轩邈外,陶家自古向桃源”退休生活。</p> <p class="ql-block">27、居所墙上还留有他的墨宝,大家对其人生感悟赞不绝口,家训铭与回忆的诗意交织。离开紫云时,陶同学还赠送我们团友紫云高山云雾茶作为伴手礼。</p> <p class="ql-block">28、原计划上午紫云村后前往周宁地标九龙漈,因在紫云村停留较久,我们便调整行程,下午先打了几局掼蛋,待黄昏时分再出发前往目的地</p> <p class="ql-block">29、陈教授是退休生活的活力达人。陈教授退休后定居厦门,却在福州高校返聘。课程不多,她便把闲暇变成小群里的活动召集令,以创意打破退休的单调,堪称我们小群“最活跃人物”。暑期她刚和老木从冰岛回来,开学到福州就张罗聚会,行动力超绝。别看她年岁不小,体力却好得惊人。不管国内外出行,也不管多累,到了晚上她都要上街走走,至少打车逛城,探寻亮点。对城市文化的热爱,让她背影永远年轻。</p> <p class="ql-block">30、以‌“华东第一瀑”‌闻名的九龙漈,其九级瀑布群如天梯垂落,总落差达300米。我们仅游览最壮观的‌第一级瀑布,原因有二:‌体力考量‌:多数团友曾到访。</p> <p class="ql-block">31、老木待人随和,出游从不抱怨,食宿丰俭随意,手机拍照很好,作品一般是“免检”的,大家喜欢找她拍,她也热心为团友服务,是个很好的旅游搭子。</p> <p class="ql-block">32、虽然只游览一级瀑布,但陡峭山径上上下下仍是一场体能挑战。当汗珠浸透衣裳,回望那些被脚步丈量的山径——‌瀑布的壮美,从来不只是水流的馈赠,更是攀登者用喘息书写的附加题‌。</p> <p class="ql-block">33、第三天因陈峭村的热度与团友的包容,添加进行程,原本‌下午的慵懒时光被行程填满‌,悄然延展为全天候游览。</p> <p class="ql-block">34、千年古村沿山势层层递进,现存清代及民国古民居集中连片,黄墙黑瓦、鹅卵石小巷、石围菜畦点缀其间,古朴静谧如入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35、我们踩过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石板小巷,斑驳的黄墙与低垂的黑瓦,仿佛每一步都踏进了时光的褶皱里</p> <p class="ql-block">36、陈俏村本身就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时光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37、格格爱茶,也颇有讲究。窗外青山如黛,黄墙黑瓦自成画卷。不管是泡茶还是摆拍。记录茶汤浸润的从容之美‌是她最钟情的状态,恰是她最痴迷的定格。</p> <p class="ql-block">38、石阶蜿蜒,拾级而上,山上有星空营地。那里帐篷缀成星群,晚上有篝火劈开夜色。</p> <p class="ql-block">39、登临聚仙阁极目处,周宁、屏南、政和三县山河皆入画。</p> <p class="ql-block">40、今天目的地是闽东大峡谷‌(后垅大峡谷),周宁、蕉城、屏南三地交界的秘境,以福建第一峡谷之姿隐于礼门乡。山路盘桓如龙脊,连本地人也鲜少踏足。</p> <p class="ql-block">41、啥情况,格格停车了。</p> <p class="ql-block">42、都说风景在路上——翠绿的山谷如翡翠般铺展,金黄的稻浪随风起伏,黄墙黑瓦的民居点缀其间,构成一幅生动的山野画卷。大家忍不住驻足拍摄,我也拉近一张。</p> <p class="ql-block">43、陈教授说我车太老了,她不坐了。这不,刚换了辆车,虽然操作还不太熟练,但那股新鲜劲按捺不住,嘚瑟一下。</p> <p class="ql-block">44、车子驶过九曲十八弯的盘山公路,终于抵达后垅村对岸的梅度村。“一溪分两界,双景共千秋”,村口门楼的“梅花古渡风光秀,峡谷奇观景色幽”门联镶嵌在墙壁上,道尽了这里的灵秀景致。</p> <p class="ql-block">45、这么有地域标志性地方,又这么热情欢迎,照张集体照是必须的,虽然没有我,你懂得。</p> <p class="ql-block">46、村口的停车场,零星泊着十余辆自驾车。</p> <p class="ql-block">47、两岸山峰临溪拔起形成"V"形峡谷,梅花古渡的秀色与峡谷奇观的幽邃交相辉映。</p> <p class="ql-block">48、我们到梅度村时已到饭点。地处偏僻,村里难找吃的,好在小店有方便面,店主热心烧水。一碗泡面、热情店主和一组照片成了珍贵回忆。</p> <p class="ql-block">49、简单路餐也是我们自驾路上常有的,这些匆忙填饱肚子的时刻,反而让旅程多了几分随性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50、梅度村的民居,依然黄墙黑瓦,古朴而宁静,房前屋后,果蔬葱茏,绿意盎然,仿佛一幅田园诗画。</p> <p class="ql-block">51、可能是网络上说的梅度村清代林公宫。闽东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场所,它静静矗立在时光里。懒得走近,远远拉一张,将这份历史与信仰的厚重定格在镜头之中。</p> <p class="ql-block">52、我们自知体力无法与户外玩家相提并论,没有穿越峡谷,只选择了两个点(村)游览。来到了以村名命名的大峡谷——后垄村。</p> <p class="ql-block">53、后垄村沿溪而建,错落有致,溪水潺潺,村影依依。</p> <p class="ql-block">54、穿过一座历经沧桑的拱桥,桥身爬满藤蔓;拱洞下,流水轻轻拍打着古老的桥墩,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繁华与今日的宁静。</p> <p class="ql-block">55、走一段古官道,这里曾是周宁到屏南的必经之路,青石板上斑驳的痕迹诉说着岁月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56、一处尚未完全开发的自然秘境,以其原始生态、深涧幽谷而闻名。</p> <p class="ql-block">57、在山水间邂逅一场原始之美。</p> <p class="ql-block">58、横跨后垄村的乾隆古廊桥,虽被施工的围栏轻轻包裹挡着不能同行,却仍以斑驳的廊柱和翘起的飞檐,低语着两百年间的烟雨往事。</p> <p class="ql-block">59、后垄村还闪耀着革命的光辉,每每到这样的地方,她们都打趣道:"团长这堂'移动党课'又开讲啦"!笑声与历史的回响在此奇妙共鸣。</p> <p class="ql-block">60、周墩县委、区委驻地遗址,这里每一道风化的痕迹都是历史的密码,等待后来者用脚步丈量,用心灵破译。</p> <p class="ql-block">61、后垄村的红军会场,像一枚被时光摩挲得发亮的革命徽章,静静镶嵌在村落中央,让每个驻足者都成为红色记忆的续写者</p> <p class="ql-block">62、回程中,我们还开错一段路,但也收获一路风光。这偶然的迷途,让归途变成了一场与自然的即兴共舞。</p> <p class="ql-block">63、直到看见梨村,我们悬着的心落了地,确认回到正确的归途了。</p> <p class="ql-block">64、返程途中打卡滴水岩,它凭何冠绝“八闽首景”?这小小的滴水岩,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魅力,能担得起如此美名?把我们忽悠来探个究竟。</p> <p class="ql-block">65、滴水岩如一位隐士悄然栖身在周宁礼门乡的苍翠山崖间。</p> <p class="ql-block">66、山虽不高,但后来发现只有女士跟随上来。</p> <p class="ql-block">67、滴水岩的水滴从岩间滑落,水量蛮大,洒在路上,贴心的塑料布棚为行人遮风挡水,但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来一场“倾盆之约”,弄不好就被湿身。一场奇妙的水之邂逅,给这场旅途增添了几分意外的惊喜与乐趣。</p> <p class="ql-block">68、这处被称作"八闽首景"的秘境,究竟在供奉哪路仙踪?是岩缝里千年不涸的水珠,成了天地间最灵动的供品?还是摩崖石刻上斑驳的梵文,正默诵着凡人听不懂的偈语?</p> <p class="ql-block">69、上山了便是勇者,给女士们定格留影。</p> <p class="ql-block">70、</p> <p class="ql-block">71、洞里洞外。</p> <p class="ql-block">72、返程途中带团友打卡宁德支提寺。据称被明永乐皇帝御赐“天下第一山”,与普陀山、九华山、五台山、峨眉山等华夏佛教四大名山齐名。</p> <p class="ql-block">73、千年古刹华严寺(世称支提寺),由于佛教《华严经》有“不到支提不为僧”之说,而吸引历代僧侣云游至此。</p> <p class="ql-block">74、再次迈进,梵香萦绕,熟悉之感涌上心头。前几年被圈起维修的大雄宝殿,如今修缮还在继续。这座被时光摩挲得温润的古刹,如同佛经中走出的标点,静静矗立在全国重点寺院的名录里。</p> <p class="ql-block">75、寺内的毗卢遮那佛像、天冠菩萨像、全藏经书、五爪金龙云锦袈裟四件镇寺之宝,早年在香雾缭绕中惊鸿一瞥的云锦袈裟,至今仍盘桓在梦境里。</p> <p class="ql-block">76、这次来去匆匆,既没人介绍,也没人引荐,国宝有没有展示?展示区在哪里?都不知道。我们稀里糊涂拍几张到此一游照片而已。</p> <p class="ql-block">77、这里还有红军闽东独立师纪念园等遗址,由于我们午餐订好到在罗源,行摄匆匆,我们没有过多涉足。</p> <p class="ql-block">78、 赶在中午饭点时分,我们抵达罗源湾大酒楼。正巧今天是我家大妹子的生日。我张罗了这场别具意义的宴会。它既为妹子送上生日祝福的温馨派对,也为团友们接风洗尘的热情聚会。</p> <p class="ql-block">79、罗源湾酒楼中生日祝福与接风宴共绘美好句点,三夜四天的周宁度假游在声声祝福中落下帷幕。</p> <p class="ql-block">80、大家还特别感谢格格周宁度假回来还陪同大家走了一趟并作精心安排;饭后继续在酒店开启掼蛋大战,黄昏送别了来自福州、厦门的团友。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次相聚都是缘分的馈赠。期待下一次,我们再一起踏上新的旅程,创造更多美好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81、附录一:2015年,我的旅行博客因获得省市级主流媒体(包括香港凤凰卫视)、报刊及新媒体平台的专题报道而实现影响力升级,那几年也是团队高光时刻,几十人的团队常常一位难留。大妈团超越了罗源地域限制,成为以福州团友为主体,覆盖全省的旅游团队;我也从携妻走天下到带大妈游世界华丽转身。</p> <p class="ql-block">82、福州日报的插图,摄于印度著名的‌阿格拉红堡‌‌。这座红砂岩建筑群位于印度北方邦阿格拉市,与泰姬陵隔亚穆纳河相望,座红砂岩城堡不仅是莫卧儿帝国的权力中心,更承载了无数宫廷秘辛与爱情悲剧‌。</p> <p class="ql-block">83、附录二:与妻共行游世界,夫妻携手越百国。感谢有你,一路陪伴。2024年2月启程,65天穿越中美洲与加勒比海,足迹遍及30国风光,创下我们夫妇旅游史上历时最长的出境游纪录。如今,我们夫妇终成百国行者,而这每一程山海,都是夫妇共写的浪漫诗篇。</p> <p class="ql-block">84、附录三:马尾区党校高级讲师巴林早年我们经常一起玩摄影,一起去过马祖拍元宵、驾车318去西藏等。2015年巴林夫妇和龙岩市委党校傅校长夫妇及胞妹等同学的加盟,开启了【非洲之旅三国游】。摄于南非开普敦桌山。</p> <p class="ql-block">85、2016年【东欧巴尔干半岛 11 国游】,从捷克南下穿过巴尔干半岛到希腊.我们同学再次走起。摄于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亚斯坎德培广场独立纪念碑。</p> <p class="ql-block">86、龙岩市委党校傅校长兄弟姐妹亲友团。摄于奥地利维也纳国会大厦。</p> <p class="ql-block">87、2017年开启了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摩洛哥突尼斯【地中海周边五国】,增加了省经委林处长同学。摄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马约尔广场。</p> <p class="ql-block">88、2018 年 4 月省经委林同学又参加我们【中东五国圣城之旅】。中东之旅很特别和回味无穷。有些地方、有些选择,也就是那么一刹那的事,如果没有选择它,也许就是一辈子的错过。摄于土耳其棉花堡。</p> <p class="ql-block">89、疫情那几年,我们在疫情夹缝中行走。福州市卫生局张局长同学参加我们陕晋豫三省联游、怒江大峡谷、环渤海湾赏枫、中国苏北鲁南赏秋、西沙和环海南、澳门珠江三角洲等国内许多路线,也参加一些自驾和团友活动,频度很高,对团友熟悉,也很受大家喜欢。2023年6月疫情后恢复出境游张局夫妇参加了第一波的【巴沙(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尼】三国连游,摄于印尼万隆覆舟活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90、2023年10月张局夫妇参加【中亚斯坦三国游】,摄于乌兹别克斯坦首都查什干挤地铁实拍,很接地气的一个活动。</p> <p class="ql-block">91、2024年12月21日参加跨年的【中东香草东非七国游】(印度洋上塞舌尔、留尼汪、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因盛产香料被称为香草四国)。摄于塞舌尔首都维多利亚“大笨钟”广场。</p> <p class="ql-block">92、附录四:疫情时光里的温暖印记‌。那几年在福州接送孙辈上学的日子,让我意外收获了与老同学们的珍贵互动。2022年10月,老同学携部分家属专程来到我的家乡罗源一日游,这张照片或许是我们人数最齐全的合影了。</p> <p class="ql-block">93、附录五:2021年端午期间,我在福州酒店举办《行走中国、周游世界,我的退休十年》主题团友聚会。</p> <p class="ql-block">94、《生活就是旅行——我的退休十年行走中国周游世界纪念画册》发布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冠肺炎的肆虐让我能够放慢脚步,我有机会将十年间的足迹化作永恒的印记,从行走中国到周游世界,每一页都是我们共同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95、寻找远方自己,开创圈外生命。 世界这么大,一起去看看!旅行就是生活,我们因旅而结缘,因旅而相识。这年也是我七十寿辰和结婚四十周年。美女团友朱总送来鲜花,送来祝福,也带来浓浓的爱意和浪漫。</p> <p class="ql-block">96、同学团友张局、邻居省委党校胡校长、福建东南台首任台长、资深电视人、福建电影制片厂詹厂长等诸位嘉宾亲临捧场。同窗数载的深厚情谊,历经岁月沉淀愈发醇厚;各位业界翘楚的莅临,更让这场聚会熠熠生辉。岁月如歌,我们共同谱写着七彩的人生乐章。</p> <p class="ql-block">97、旅行,只是一种心态。走进一抹景,便走进了一种别样的心情。每一张的PP都有那些背后的故事,都是某一瞬间作个属于自己的符号。</p> <p class="ql-block">98、附录六:因与詹厂长工作室毗邻而居,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宝地,自然成了我们团友活动的温馨据点。我们中美洲加勒比海30国65天壮游归来,2024年4月12日,陈教授特意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詹厂长还为每位团友题赠墨宝,将这场聚会升华为一场文化雅集。</p> <p class="ql-block">99、</p> <p class="ql-block">100、附录七:2025年新春佳节,我组织了这场新春聚会。团友很多,这次召集的主要是2024年在榕有交集的团友。旅行路上,感谢有你!你们的陪伴是旅行路上最靓的风景,让我们夫妇的退休生活充满温暖与欢乐。</p> <p class="ql-block">101、环游四海间,百国达人成。在环球旅行中,团队中应该是我们四人最有成就感的。至今我走过120多个国家,我老婆走过110多个国家。</p> <p class="ql-block">102、老同学中增加一个新面孔。早年间某金融部门的一位处长,现是美籍华人,定居福州。班里的年轻人,群里封号班级活动“秘书长”。</p> <p class="ql-block">103、附录八:陶同学(历任屏南县委组织部长、宁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广电局长、宁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为我2011年《岁月留痕》的博客书作序。</p><p class="ql-block"> 做人当如老孟兄</p><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戏称他为“老孟”,三十三年后,他已步入花甲之年,确实是老孟了。但是,老孟的心态却非常年轻,仍然是精力旺盛、精明干练、为人豪爽、处世豁达,甚至自称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让我十分敬佩。老孟在职业生涯中一身几任,既当领导,守土有责、居安思危、不敢懈怠;也当教师,言传身教、厚德载物、恪守教师品行人格;还当律师,“载着荆棘的王冠而来,握着正义的宝剑而来”,作社会正义一个小小的支点;同时兼任许多社会职务,忙忙碌碌;在忙碌之余,他还爱好摄影,是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年前开始写博客,一发不可收拾,竟然于 2009 年荣登首届中国博客大赛网易博客赛区第一名, 全国 60 强排名 23,与著名作家叶永烈、著名电视主持人赵忠祥、鲁豫等同列网易博客首页《生活名博》栏目。可以说, 老孟的人生到了极品的年龄,也进入了极品的等级。老孟已出过两部博客文集,2008 年的文集名为《走过四季》,那是从百余篇博客中精选有关春、夏、秋、冬的文章汇编而成;2009 年的文集名为《行摄万里》,记载了云贵自驾之旅、徽州之旅、西北行和三峡行四条线路上的所见所闻。两部文集都是图文并茂,文字清新。这些文章都是旅游博客,是驴行中的日记。在似乎流水帐式的论述中,留下了许多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沿途随想,而且不乏诙谐幽默,不仅可以留之家族,传之子孙做为一种纪念品,而且可以惠及国人,为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添砖加瓦。</p><p class="ql-block"> 我与老孟年轻时同学同组。那时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基本是四部曲:自学、听辅导、讨论、写体会。讨论是全组思想碰撞的盛宴,老孟经常充当反方,与大多数人辩论。他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不仅体现了他思维的深度和论辩的口才,而且促进了全组同学对理论问题的理解,特别是对我的性格走出腼腆有很大帮助。尽管宁德组我是学习成绩第一的人,但是我始终认为老孟是最有思想的人、口才最好的人。我们毕业后的人生轨迹,也有许多相同之处,都是党校教员,都有律师资格,都喜欢摄影,都喜欢旅游,也都喜欢写博客。但是,我却与老孟有许多不同,当教员没有他时间长、学生多;有律师资格却没有律师执照,更没有他那么多的执业经验;摄影更是长期处于低层次、低水平,照片很多,精品很少;旅游基本是一年一、两次,写博客也是写写停停,更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当然,这些不同都是表面的,最为重要的不同是没有他那种对事业的执着,没有他那种把博客当工作来做的态度,更没有他那种豪爽与豁达。正因为重要的不同,我更觉得老孟是我的榜样,由衷地发出这样感叹:做 人当如老孟兄。 </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老孟兄的耳顺之年。秀才人情半张纸,谨以此文恭祝老孟六十大寿。 </p><p class="ql-block"> 陶敏辉 2011-1-15</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我的不交钱的美篇每篇只能上100照片,版面受限,有的相关内容不能更多展示,抱歉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