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 李良锷</p><p class="ql-block">编辑 杨治平</p> <p class="ql-block"> 1931年9月18日,夜幕像一块沉重的黑布,笼罩着沈阳城。一声巨响,划破夜空,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南满铁路,随即嫁祸于中国军队,悍然炮轰北大营,进攻沈阳城。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一个刻在中华民族骨血里的耻辱印记,一道永远不可能愈合的历史伤疤。</p><p class="ql-block"> 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像重锤,敲醒了沉睡的国人。它让中国人意识到,唯有团结起来,齐心协力反抗侵略者,才能救亡图存。从此,抗日的烽火从东北蔓延到全国。中华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在全中国掀起了新的高潮。从城市到乡村,从老人到孩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的口号响彻云宵,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全民族抗争洪流。</p><p class="ql-block"> 八十多年过去了,硝烟早已散尽,山河早已无恙。但九一八这个日子,不能忘却,它早已超越了时间的界限,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每年这一天防空警报都会在全国城市拉响,尖厉的声音,不是为延续仇恨,而是为了警醒每一个中国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们中国,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国。我们已拥有强大的国防,拥有团结自强的人民,拥有蓬勃发展的国力。但越是如此,我们越要铭记九一八的屈辱与抗争。铭记那段历史,是为了珍惜当下的和平,是为了激励我们继续前行。我们要以史为鉴,居安思危,用奋斗的汗水浇灌民族复兴的花朵,让历史的悲剧永远不再重演。</p> <p class="ql-block"> 九一八,是警钟,更是鞭策。它永远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团结才能强大。我们要让这道刻在民族记忆里的印记,化作推动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让伟大的祖国在时代的浪潮中行稳致远,永续辉煌。</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9.15.)</p> <p class="ql-block">作者介绍:</p><p class="ql-block"> 李良锷,原湖北省洪湖师范学校退休教师。1940年6月出生于洪湖新堤。中共党员,中师语文高级讲师,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特约编辑,荆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洪湖市作家协会顾问,洪湖市政协文史专员。 曾在《中国政协报》、《语文报》、《中师生报》、《荆州日报》、《洪湖之光》、《洪湖文史》、《出类拔萃》、《童星成长之路》、《奉献者之路》、巜荷韵洪湖》、《遇见荷莲》等报刊、书籍发表论文、文学作品几十篇。近几年,创作并出版了《说善书》、《新堤往事拾遗》、《追寻洪湖之光》、《弦歌灼芳华》等书。另外,还有《洪湖放歌》、《探访州南古镇》已定稿,即将付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