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的时代印记

袁金泉

<p class="ql-block"> 公交车上的时代印记</p><p class="ql-block"> 1984年的初秋,刚到南京来求学的我,按照学校的线路提示,很艰难的在中央门挤上了10路公交车,满眼都是新奇与局促。那时才知晓,城里的车竟不是先买票再上车,更让我惊叹的是,有乘客扬声一句“月票”,便能径直落座。那时的情境,仿佛带着魔力,衬得我手中的硬币都沉甸甸的,那是对城市便捷生活最直白的羡慕,也藏着一个农村孩子对“体面生活”的懵懂向往。</p><p class="ql-block"> 昨日再坐公交,车厢里疏朗安静,大多是和我一样鬓角染霜的人。年轻人早已奔向更快的出租车、更准时的地铁了,公交车成了我们这代人回望时光的驿站。售票员的身影早已消失,刷卡、刷脸、投币随心选择,我从大明路转车到江宁,凭着退休优惠只花了八毛钱,便宜得不敢想象。</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公交车早已不是记忆里的模样:车型线条流畅,座椅柔软整洁,急救箱、灭火器在角落静静待命,连垃圾桶都分了可回收与其他。站台的电子屏上,车辆实时位置跳动更新,再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寒风里茫然等待。</p><p class="ql-block"> 指尖划过刷卡机,听着“您好”的一声轻响,忽然读懂了这细微声响里的重量。从羡慕一张月票,到享受便捷优惠;从拥挤简陋的车厢,到设施齐全的代步工具,公交车的变迁里,藏着的是社会发展的脚步,是日子越过越红火的见证。这车轮滚滚向前,载着的不仅是乘客,更是一代人的记忆与一个时代的荣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