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得人钱财,为人祭祀,慎终追远,明德醇厚。出自《论语·学而》,是曾子对丧葬礼仪与道德教化关系的论述。意为:“谨慎对待父母的丧事,追念久远的祖先,百姓的品德就会归于淳厚。”</p><p class="ql-block">儒家认为,通过规范丧祭礼仪,提升感恩和敬畏之心,可强化家族伦理与社会凝聚力,进而提升家族和生民整体道德水平。得人钱财,为人祭祀,所以为人不敢谋财害命,不敢断人香火……</p><p class="ql-block">佛家和道家都认为为人祭祀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p><p class="ql-block">道家和佛家都会在祭祀的时候,都会报上何时何地,何家子孙,姓名等等。也是阳界子孙对阴界祖宗的尊敬和联系。这样祖宗:列祖列宗在接受祭祀的时候,会记住来祭祀的子孙。主事祭祀的人,还会报上供上的祭祀礼品和祭祀物品清单,这次祭祀礼品的出资人,一般是每人按本份是多少,另外捐助的名单与物品清单。不要以为可以这种形式骗取鬼神的东西。</p><p class="ql-block">当然头柱主香,头份祭礼更为重要。</p> <p class="ql-block">儒家孝道观的体现:</p><p class="ql-block">“慎终”强调以哀戚之情对待父母丧事,庄严肃穆认真的办好丧礼的仪式;</p><p class="ql-block">“追远”指通过祭祀活动延续对祖先的敬意,体现“孝”的延续性。列祖列宗在上,表示对祖先的无限敬意。</p><p class="ql-block">盖个祠堂用于列祖列宗来参加接受祭祀的场所,各家各户的坟墓衣冠冢适用于各家祖宗的阴宅。</p><p class="ql-block">现在有的人说人死的就什么都没有,这是极其错误的。一个家族有人祭祀,就是这个家族生生不息的生机盎然的表现。</p><p class="ql-block">礼教的社会功能:</p><p class="ql-block">曾子将个人行为(如守丧礼、祭祀礼)与群体道德(“民德”)关联,证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逻辑链条。</p><p class="ql-block">关于儒家思想背景:</p><p class="ql-block">现代应用与建议,传统习俗的延续:</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祭祖、中元节缅怀先人等习俗,均是“慎终追远”的现代实践,有助于维系家庭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文化传承的启示:</p><p class="ql-block">在公共纪念活动中(如国家公祭日、家族祭祀日),可通过缅怀历史人物与事件,增强民族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现在应该避免形式化误区:需警惕借丧葬仪式铺张浪费或商业炒作,背离“真诚追念”的本质。</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关于现代应用:</p> <p class="ql-block">慎终追远体现家族成员的个人修为:化用为“以慎终之心守初心,以追远之志传薪火”,强调情感真挚而非形式。感恩每一个露珠,感恩每一片草庐,感恩的心儿,天地可鉴。</p><p class="ql-block">从反面来讲,数典忘宗天打五雷轰。这就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忠孝基础理论,不要把它当成封建迷信。</p><p class="ql-block">如果认为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那一样的说法:子孙也就可以断子绝孙了。试想没有了千秋万代,岂不是就更没有万世开太平了。那我们也不要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了。</p><p class="ql-block">祖先是千秋基业,不承认这一点,就不相信自己以后是祖宗。例如你今天烧纸钱,祭祀祖宗,明天子孙就一样烧纸钱,祭祀祖宗(包括明天的祖宗你)。这样才有明德归厚和民德归厚。</p><p class="ql-block">如果说祭祀祖先盖祠堂是骗骗钱,那就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祭祀祖先的民俗,已经几千年了,它并不会给子孙带来愚昧,带来灾祸。而是厚德之行为 ,它为中华民族继往开来、凝聚力量、奋发图强、砥砺前行提供了坚实的力量和不朽的理论基础。</p><p class="ql-block">法律治不了的恶人,法律治不了的奸佞之人均有天地可见(鉴),天理昭彰。</p><p class="ql-block">国家有国祭,民间有家祭,道理都一样的。</p><p class="ql-block">清明节祭祖、中元节缅怀先人等习俗,均是“慎终追远”的现代实践,有助于维系家庭情感纽带。</p><p class="ql-block">在公共纪念活动中(如国家公祭日),可通过缅怀历史人物与事件,增强民族认同感与社会责任感。</p><p class="ql-block">人恶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作恶多端天打五雷轰。为列祖列宗所唾弃。如果为官不守戒尺为民不守道德,天地在上列祖列宗在上,可以共诛之。</p><p class="ql-block">天道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你信不信的,如果你不信不信为恶会遭天谴,不信为恶今遭报应,那就试一试。如果你遇到了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爹不怕娘不怕的人,无天无地的人,无祖宗的人,你最好还是躲远一点。</p> <p class="ql-block">祭祀祖先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宏大格局和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也是从这里开始,这是初心的基点。所以叫家国情怀,何不称国家情怀,其中是有一定的道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祭祀是解决这样的问题:这世间有魑魅魍魉,魑魅魍魉”的起源可追溯至先秦文献:在民间传说中,这些鬼怪常与黄帝战蚩尤的故事关联,被视为蚩尤请来的援兵,后被黄帝制服。见于《左传·宣公三年》:“螭(魑)魅罔(魍)两(魉),莫能逢之。”意为通过祭祀活动,可以驱除魑魅魍魉,可以保证列祖列宗在阴间不被魑魅魍魉侵害,“遇不到这些鬼怪,说明国家受上天保佑,社稷安定,家族列祖列宗受上天保佑,国泰民安,五谷丰登,合家平安”。</p> <p class="ql-block">照片为郭太定提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