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2025/09/16

乡巴佬(老向)

<p class="ql-block">《传统杨式太极拳教材》读书笔记</p><p class="ql-block"> 2025/09/16</p><p class="ql-block"> 从九月一日开始,我重新走进公园练习太极拳。已经年过八十,对自己并没有太高的要求,只是为了活动筋骨,享受运动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2010年时,曾参加王喜根老师的太极拳学习班,练习了三个月。王喜根老师是傅钟文的徒弟,当时已经七十六岁。2013年曾去看望过老师,后来由于搬家,离荔枝公园太远,没有再去看望过老师。在此祝老师永远快乐!</p><p class="ql-block"> 家中有关太极拳书不少,可惜最早买的一本《太极拳运动》已经丢失。今天翻出一本《传统杨式太极拳教材》,是内部资料,由傅钟文编著。在此书中第一次看到傅钟文与太极泰斗杨澄甫的合影,觉得傅钟文年轻似乎比他儿子傅清泉更帅。杨清泉演示的全套杨式太极拳,我看到许多遍,只是为了欣赏,并未幻想自己有所进取。我看过不少前辈演练杨式太极拳的视频,每次观赏的时候,都会感到心情舒畅,心随拳动,意随心动,甚至意念和心跳也会随之而动。</p><p class="ql-block"> 第一章 太极要领</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之练习谈 由杨澄甫口述,张鸿逵笔记。</p><p class="ql-block"> 书中指出:太极拳开始,先练拳架。练习时间,每日起床后两遍,若晨起无暇,则睡前两遍。一日之中,应练七八次,至少晨昏各一遍。练习地点,以庭园与厅堂,能通空气,多光线者为宜。</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说十要 由杨澄甫口述,陈微明笔记。</p><p class="ql-block">书中指出:一、虚灵顶劲,二、含胸拔背,三、松腰,四、分虚实,五、沉肩坠肘,六、用意不用力,七、上下相随,八、内外相合,九、相连不断,十、动中求静。</p><p class="ql-block"> 第二章 杨式太极拳图解</p><p class="ql-block"> 由于现在的教学视频很多,在这里就没有必要述说了。不过看书时会更多的思考和领悟。</p><p class="ql-block"> 随录:</p><p class="ql-block">一、太极拳论 由王宗岳著</p><p class="ql-block">二、十三势歌 作者待考</p><p class="ql-block">三、十三势行功心解 武禹襄著</p><p class="ql-block">四、太极拳论 武禹襄著</p><p class="ql-block"> 我认为武禹襄的十三势行功心解中指出的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比较重要。我们做不到文中所说的“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但是书所说: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说,先在心,后在身。腹松气敛入骨,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切记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这些不仅在练拳时如此,其实平时也可以用作“修身养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