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革命前辈的抗战故事演讲会”系列稿件四</b>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李庆生之母王曙</b></h3> <p class="ql-block"><b>王曙,离休前担任徐汇区老干部局副局长,曾在市委组织部干部处、区委组织部干部科工作,曾任徐汇区扶贫协会会长、徐汇区关工委副主任、上海市新四军文教分会副会长,现任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名誉顾问。</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四军老战士王曙之子</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三师分会副会长李庆生演讲</b></div> <b>今年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我九十六岁高龄的妈妈坐在轮椅上,胸前掛着那枚抗战胜利 80 周年的纪念章,在明亮灯光下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当一队系着红领巾的少先队孩子们前来慰问她,恭敬地将鲜花献到她怀中时,她满是皱纹的手轻柔地抚摸着孩子们的脸颊,喃喃地说:″ 孩子们你们不像我的童年前那样苦,你们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是多么幸福啊”眼神悠远而温柔,仿佛穿越了八十年历史尘埃,回到了苏北盐城射阳河边的那个烽火燃烧的童年岁月。</b> <p class="ql-block"><b> 1942 年的苏北射阳天高云淡,却笼罩着令人窒息的紧张。只有十二岁的妈妈在当时王塔乡中心小学做教员的姐姐王延云的教育和引领下(中共地下党员)加入了抗日儿童团,小小年纪便已肩负起沉甸甸抗日救国的重任。她每日的任务之一,是穿越层层封锁,将关乎部队安危的“鸡毛信”送达指定地点。这日,薄雾弥漫如轻纱,她小心翼翼将细小的纸卷塞进一根特意选好的粗壮芦苇杆中,而后又将芦苇杆牢牢系在腰后,这才毅然踏入冰凉的河水里。此时的河水无声却暗藏杀机,远处日本兵巡逻的皮靴踏地声清晰可闻。妈妈的心跳如鼓,每一声都重重敲打着她的胸口。她低下身子,只露出眼睛以上的部分,屏住呼吸,凭借对河道深浅的熟悉,轻巧而警惕地摸索前行。冰凉的河水浸透了她单薄的衣衫,她咬着牙,一步步向前挪动,终于安全抵达对岸。当浑身湿透、嘴唇发紫的她终于将芦苇杆交给接头的新四军游击队同志时,上级领导紧握她的手,传递着沉甸甸的感激与信任,那一刻,她冻僵的身体里仿佛注入了打败鬼子的暖流。</b></p> <p class="ql-block"><b> 村口那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是儿童团员们最忠诚的“瞭望哨”。我妈妈和小伙伴们轮流爬上树杈,目光如鹰隼般扫视着四周田野和道路。有一天轮到她站岗,午后的阳光慵懒,虫鸣阵阵催人欲眠。她们强打精神,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认真的观察者,忽然间,远处小路上扬起的一缕异常尘土,猛地刺入她的眼帘,她立刻警觉起来,迅速模仿起急促的布谷鸟叫声——“布谷!布谷布谷!”这特殊的警报声穿透宁静的空气,报警声经过小伙伴们的声声接力,瞬间传遍整个村落。霎时间,村中所有活动都凝固了,田间地头的人们敏捷地隐蔽起来,民兵们则迅速拿起武器进入战斗位置。不久后,一小队伪军探头探脑地接近村子,迎接他们的却只有空荡的街巷和民兵们骤然射出的子弹。伪军惊惶失措,狼狈逃窜。当危险解除的鸟鸣声再次响起时,我妈妈从树上溜了下来,小伙伴们纷纷围拢过来,小脸上洋溢着兴奋与钦佩,由衷地赞叹她:“你的眼睛真尖!”她羞涩地笑了,心底涌动着守护家园的骄傲,仿佛自己小小的身躯里,也藏着千军万马的力量。</b></p> <p class="ql-block"><b> 夜色是他们最可靠的盟友。每当夜幕低垂,儿童团员悄悄集合,提着盛满浆糊的小桶,怀揣一卷卷写着抗日口号的标语。他们在黑暗的小巷里穿行,脚步轻巧如猫,只凭对敌人占领的镇上一砖一瓦的无比熟稔,迅速而精准地行动着。他们摸索到一面光洁的砖墙,飞快地刷上浆糊,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新四军是老百姓的队伍!”的标语稳稳贴上。有时,他们甚至会在同一处地方施展“双面计”——先贴上一张无关痛痒的“安民告示”,待浆糊未干,再迅速覆上真正的抗日标语。第二天清晨,当敌人气急败坏地撕掉表面那层纸,赫然露出的抗日宣言,如同在敌人眼皮底下点燃了一簇无法扑灭的抗日火焰。儿童团们躲在暗处,看着敌人徒劳撕扯、气急败坏的模样,一种无声的胜利感在她小小的胸膛里激荡。最令他们心潮澎湃的,是在喧闹的乡村庙会上进行抗日宣传。她和团员们将简陋的戏台布置好,敲响锣鼓,清脆的童音唱起自编的歌谣:“小鬼子,逞凶狂,占我家,抢我粮!新四军,扛起枪,保家乡,打豺狼!”台下人头攒动,乡亲们被歌声吸引,纷纷聚拢。接着,他们表演起自编自演的活报剧。有扮演一位被日寇欺凌的农家女,当“鬼子兵”凶神恶煞地扑上来时,她悲愤地呼喊挣扎。千钧一发之际,由另一个孩子扮演的新四军战士如神兵天降,手持红缨枪冲上舞台,勇敢地将“鬼子”打倒在地。最后,高举起象征光明与自由的火炬(那是用红布裹着点燃的松枝),所有小演员齐声呐喊:“团结起来,抗战到底!”台下群情激昂,“打倒日本鬼子!”、“拥护新四军!”的口号声如浪潮般汹涌澎湃,震动了整个集市。那一刻,站在简陋戏台上的儿童团们感觉自己小小的身躯里奔涌着前所未有的力量,仿佛那高举的松枝,真的能点燃驱散黑暗的熊熊烈焰。</b></p> <p class="ql-block"><b> 岁月如射阳河的流水,滔滔奔涌八十年。在慰问现场,妈妈的目光缓缓扫过眼前一张张稚嫩、纯真的面庞。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带着时光的印记,轻轻抚过孩子们鲜艳的红领巾,那抹鲜亮的红色,让她想起当年自己鲜艳的儿童团臂章的颜色。她凝望着孩子们清澈如水的眼睛,一字一句缓慢而深情地说道:” 孩子们,你们要好好学习,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当好共产主义的接班人啊",顿时孩子们掌声响起,那掌声是穿越烽火的回响,是献给革命老战士的崇高致敬,我妈妈胸前那枚闪亮的纪念章,默默讲诉它的历史沧桑,执着地述诉说着当年射阳河边那群孩子们,如何以稚嫩的肩膀,在民族至暗时刻扛起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星辰,那力量虽微,却足以刺破沉沉黑夜,峥嵘岁月山河无恙,最终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他们以童声的呐喊,在无情的战火中走过了他们成长的道路,无论历史岁月如何变迁,她们为民族解放的初心永不改变!</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新四军老战士李学广与王曙夫妇合影</b></h3>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李庆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审核 潘守鉴 杨继龙</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编辑制图 孟惠惠</b></div> <b>“纪念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革命前辈的抗战故事演讲会”系列稿件未完待续,敬请关注。</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