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支青赴疆六十周年庆典纪念活动美好瞬间纪实(上集)

新齐摄影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支青歲月 战友情缘</b></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们曾经支边赴疆的战友来说,这六十年却承载着无尽的回忆、深刻的情感与非凡的意义。</p><p class="ql-block">1965年9月5日,六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怀揣着梦想、充满着勇气,带着离别故土亲人的伤感和对未来屯垦戍边的迷茫,随西行的列车,向着新疆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进发。我们带着对祖国边疆建设的热忱,带着对未知的探索精神,青春热血澎湃,踏上了这意义非凡的生命征程。</p><p class="ql-block">回首当年,我们有的是单纯积极响应支边的号召,有的是怀着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壮志,有的是辍学不得志而逃离同学和街坊的冷眼,有的是为减轻贫困家庭的经济负担出远门去谋生……尽管当初各人的情况有别,但那时候的新疆,等待着我们去挥洒汗水,去奉献青春,去书写故事。</p><p class="ql-block">在新疆的岁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风沙的磨砺没有让我们退缩,反而铸就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磨灭我们的希望,反而激发了我们积极创造的活力。我们见证了新疆大地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荒芜到逐渐的繁荣,从寥寥的村落城镇到如今的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我们在疆或长或短,但曾经甘苦同命,我们的心血融入了新疆的戈壁绿洲,我们的青春汇入了新疆的山山水水。</p><p class="ql-block">为纪念支边60周年,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提振来日不多的晚年生活,原141团的武汉支边青年在彭修武董事长的倡导下,写出了一些回忆或围绕新疆建设兵团战斗生活和诗文。这是我们几十年前支边赴疆的经历之生动写照。字里行间,我们能感受到当初出发时的那份豪情壮志,能体会到在新疆奋斗时的酸甜苦辣,能看到我们与新疆人民与战友结下的深厚情谊。征文集里有对艰苦岁月的难忘回忆,有对战友和朋友的深切思念,有对新疆壮美景色的诗意描绘,有对新疆发展成就的自豪,有对自己在这一生之中曾在新疆兵团磨砺的骄傲。</p><p class="ql-block">征文集里这些文字,是一段历史的见证,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它们将赴疆者的故事一一记录,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六十年前那伟大的赴疆壮举,了解到那背后所蕴含的爱国情怀、奉献精神和奋斗力量。当我们翻开这本征文集,就如同打开了一扇通往六十年前新疆的大门。我们将跟随着这些作者的笔触,走进他们的世界,感受他们的热血、感动与骄傲,开卷给读者以至真至善至美的收益。</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这本征文集也为兵团厚重伟大的史册,又增添支边者闪烁光芒的新的华章。愿这本征文集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闪耀着屯垦戍边的光辉,激励着更多的人传承和发扬这种伟大的精神,无怨无悔于中华复兴、国运昌盛、世界出现新格局的伟大时代。</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新疆建设兵团141团</p><p class="ql-block"> 武汉支边60周年庆典筹委会</p><p class="ql-block"> 执笔:胡家玮</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武汉支青赴疆六十周年庆典致辞</b></p><p class="ql-block"> <b>六十周年庆典—总策划、总资助</b></p><p class="ql-block"><b> 彭修武</b></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各位来宾:</p><p class="ql-block">大家上午好!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十分难得且非常高兴地相聚在故乡热土长江之滨黄鹤楼下,共同见证武汉支边青年赴新疆兵团60周年的历史时刻。</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代表庆典活动筹委会,向所有曾在新疆兵团八师141团度过青春作出奉献的战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克服年迈体弱远道而来的各位珍贵的佳宾贵客战友,表示热诚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光阴不觉转瞬流转,当年风华正茂的支边青年如今都已白发苍苍,但记忆中的源自白雪皑皑的天山,沿着安集海大峡谷流趟的巴音沟河水,却依然奔涌,天山脚下的棉田依旧雪白,北野大地的风光也更加美丽。我们不会忘记,在戈壁滩上同喝一壶水的战友情谊;也不会忘记,顶着风沙开垦万亩良田时的冲天干劲;更将永远铭记,用青春热血浇筑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这些用生命书写的岁月,早已化作我们共同的勋章。</p><p class="ql-block">各位战友各位来宾:为确保这次历史性聚会顺利举行,在筹委会统筹安排之下,141团武汉支边青年中近三十名志愿者组建了四大工作组:会务组考察布置场地,落实日程;联络组拨打千余通电话寻访战友;文稿组辛苦收录编纂几十位战友的投稿诗文,并制作为精美的纪念画册;文艺组精心策划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属于我们自己的视听盛宴……虽然我们的筹备过程中难免留有不尽人意之处,但看着会场里一张亲切的洋溢着欢笑的面容,我们知道筹委会所付出的心血精力。都是十分值得令人欣慰的。</p><p class="ql-block">战友们,这或许是我们最后一次如此规模的庆典团聚,因为哪怕初心如清泉,毕竟岁月不饶人。惟愿这份穿越一个甲子,跨过整整六十个春夏秋冬的情谊,伴随着我们夕照中尚存的每一天每一刻,让我们珍藏这份用悠长难忘的岁月所酿成的美酒,把兵团精神化作传家宝留给子孙后代。愿天山雪松般坚韧的品格永远滋养我们,愿长江她那不舍昼夜奔流向东的乡情永远温暖我们。</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60周年庆典活动中,我们特别邀请了部分兄弟师团战友莅临会场,欢迎你们的到来,并和我们共同分享见证战友情的喜悦。</p><p class="ql-block">最后,衷心祝愿每位战友每位来宾健康快乐、长命百岁,家庭幸福!预祝本次庆典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5日武汉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对于我们曾经支边赴疆的战友来说,这六十年却承载着无尽的回忆、深刻的情感与非凡的意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1965年9月5日,六十年前的今天,我们怀揣着梦想、充满着勇气,带着离别故土亲人的伤感和对未来屯垦戍边的迷茫,随西行的列车,向着新疆那片广袤而神秘的土地进发,来到了新疆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带着对祖国边疆建设的热忱,带着对未知的探索精神,青春热血澎湃,踏上了这意义非凡的生命征程。在新疆的岁月里,我们经历了太多。风沙的磨砺没有让我们退缩,反而铸就了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的生活条件没有磨灭我们的希望,反而激发了我们积极创造的活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们见证了新疆大地的沧桑巨变,从最初的荒芜到逐渐的繁荣,从寥寥的村落城镇到如今的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交相辉映。我们在疆或长或短,但曾经甘苦同命,我们的心血融入了新疆的戈壁绿洲,我们的青春汇入了新疆的山山水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们十分难得且非常高兴地相聚在故乡热土长江之滨黄鹤楼,共同见证武汉支边青年赴新疆兵团六十周年的历史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愿我们珍藏这份跨越山海的战友情,愿这段刻在生命里的支青岁月,成为我们彼此心中永不褪色的荣光。</span></p> <p class="ql-block">我在武汉市担任人大代表期间,曾多次与市政府沟通,希望能像上海市政府那样为支边青年做点什么,如:补助,纪念馆(精神支持),出支边青年传记等,但均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看来,我们只能自已干了!</p><p class="ql-block">这就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此次庆典(2025年9月5日)活动就是举措之一,庆典记实U盘完成后,送一四一团团史陈列馆和石河子兵团博物馆留存,并在石河子电视台播放,也算是为我们一四一团300多武汉支青留下一笔曾在新疆兵团八师北野共同战斗过且奉献青春的人生轨迹及人生遗产。</p><p class="ql-block"> 我欣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修武 2025.10.02.</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 武汉支青赴疆五十周年庆典</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武汉支青赴疆六十周年庆典</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支青岁月五十年、六十年两册书分别赠送:湖北省武汉市图书馆、新疆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军垦博物馆、新疆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团史馆。</span></p> <p class="ql-block">[强]此举甚好,等过若干年,让后代看看当年支青的生活,正规渠道未必看得到。 沈瑞刚</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嘿,好样的修武</b></p><p class="ql-block"> 张一定</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的九月五日,是我们那批赴疆支边的出发日。我们在第一时间认识了一个叫彭修武的男伢。倒不是因为他的笛声悠扬让我们耳目一新,而是因为我们看到了一个淡定,自信,聪慧非常灵性的男伢。后来我们两百零二个兄弟姐妹分配到了农八师一四一团,修武就在其中。那时,我们都叫他小彭,或者修武。</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后的修武是一个有很多光环的男将了。什么董事长啊,总经理啊,会长啊,市区两会代表啊,优秀民营企业家啊等等等等,但我们一四一团的兄弟姐妹们依旧叫他是小彭,修武。</p><p class="ql-block">文革初期,我在团部看过修武的几场大辩论。修武慷慨激昂言之凿凿,很让人感动也很让人担心。估计修武家庭教养是高雅无瑕的,家庭成分显然是高的阶层。而那场运动对于家庭成分高的人来说是不适应的。</p><p class="ql-block">随着运动的升级,武斗开始了。听说恼羞成怒的对立派斗批了修武,还把他关进了铁笼子里。</p><p class="ql-block">一个漆黑的夜晚,修武和卢汉趁着夜色摸到了我们种子站的宿舍。大东叫我去门口望风,他们在房间里商量着怎么前去下野地,离开一四一团这个是非之地。</p><p class="ql-block">修武离开种子站时,依然是自信,坚定不移和不屈不挠的握着我的手说,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他和卢汉消失在夜幕中。</p><p class="ql-block">若干年以后,我们那两百零二个武汉支边青年,都陆陆续续的离开了新疆兵团,重新在新的地方开创着各自的未来。</p><p class="ql-block">知道修武也回到了武汉,开始了新的历程。相信那个自信,淡定,聪慧的修武肯定是会鲲鹏展翅的。</p><p class="ql-block">对于修武家庭出身的事儿,我一直是耿耿于怀的。很多年以前从文史研究馆里看到了一篇介绍湖北籍的国军将军彭某某,中将司令官,抗日英雄可歌可泣。将军当年在讲武堂当排长时,后来做了新中国大元帅的林某就是彭将军的小兵娃娃。</p><p class="ql-block">彭将军在抗日战争胜利后拒绝了国内的解放战争,说中国人不应该杀中国人。后来将军解甲归田弃武从商,再后来,将军在即将来临的运动前,士可杀不可辱,吞金自绝。让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问过修武,那位将军彭可是你的家父大人?修武笑而不语。</p><p class="ql-block">直到有一天,修武和新疆兵团战友相聚在一个叫彭公馆的留影合照时,锤实了我的推测。</p><p class="ql-block">修武在武汉的创业成功已经是有很多的文章介绍,我们作为修武的战友当然是无比的欣慰与自豪。修武把一个濒危倒闭的小工厂接管过来后,凭着他的自信,聪慧和人脉把它发展成为一个高科技产品的民营企业,真的是不易的杰作。</p><p class="ql-block">我问过修武,是什么力量让你移山填海收获颇丰?修武说,是新疆兵团的那一段苦练,让人不言痛苦只说奋斗。我说,都不是的,就是六十年前看到的一个淡定自信聪慧又非常灵性的男伢的未来。修武浅笑,加了一句要会做人!</p><p class="ql-block">修武事业的成功,的确是与他会做一个好人分不开的。</p><p class="ql-block">每次回汉,修武都会派车给我接站。每次接站的司机都会跟我絮絮叨叨的夸奖着他的彭总的日理万机事必躬亲,司机说,彭总就是我们企业的家长,我们的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家长爱家庭的成员,这个家庭当然就无往而不胜。</p><p class="ql-block">后来我又知道了这位司机身兼数职,还是办公室主任,这就让我非常敬佩修武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管理模式,这就又一次让我看到了一个淡定自信聪慧又非常灵性的当年的男伢修武。很多光环当然是会赐予修武这种人物的。</p><p class="ql-block">格局大了,修武以前常吟诵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变成了激情澎湃的颂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p><p class="ql-block">境地开阔了,修武以前高歌一曲的《十送红军》变成了唱“你是我的罗加……雨过天晴我一定要找到你”。</p><p class="ql-block">每次一四一团的战友相聚,我们都跟着修武长吟着这些诗词歌赋,也跟着修武唱着“雨过天晴我一定要找到你,心中的罗加”。</p><p class="ql-block">对于修武事业的成功与辉煌,我们就只想说一句关键的大实话,修武的企业之所以了不起,就是因为他的企业支撑着很多家庭的温饱与未来。</p><p class="ql-block">来来来,让我们看看修武企业的大数据吧,这些大数据比任何报道的文字更说明事儿!</p><p class="ql-block">修武从事企业四十年,为国家上缴税收上亿元,为解决劳动就业人数上万,分担职工五险一金社保上千万元,社会捐款五百万元!!!</p><p class="ql-block">还说什么啊?我们的修武还是那个淡定自信聪慧又非常灵性的男伢,还是那个六十年后很多光环的淡定自信聪慧又非常灵性的男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好样的修武!!</p><p class="ql-block"> 修武好样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一定2025年春</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一四一团六十载庆典抒怀</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写给141团全体武汉支青战友留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时光长河里追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边疆的风沙,吹不散记忆的纹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北野大地,六十载春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情如红柳,深深扎根此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战友啊!我们曾赴征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荒芜中把希望种子埋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晨曦里我们并肩劳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夜幕下谈着末来,不知孤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六十周年庆典的锣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敲醒了沉睡的故事一幕又一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片挥洒汗水的土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是我们用青春绘就的边塞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情系边疆,是对这土地的承诺;情系北野,眷念着每寸土地的肥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情系战友,铭记那患难的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岁月悠悠,这份情永不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作者:李秋梅于2025年9月5日</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武汉知青朋友</b></p><p class="ql-block"> 白世经</p><p class="ql-block">时值武汉知青支援边疆建设来到一四一团六十周年之际,我想写写我的武汉知青朋友。</p><p class="ql-block"> 1969年2月,我和我的石中同学,二十多人被分配到一四一团最边远的五连。刚到连队,那种劳动环境陌生、人际关系隔阂、身份变化特殊的孤寂感,便从心底由然而生。而悄然降临的夜幕,月黑风高的神秘,更让初来乍到的我们陷入深深的困惑之中。</p><p class="ql-block"> 我们几个同学望着幽暗的马灯跳动着的微弱焰火,正无所适从,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暗夜的寂静。喜出望外地,我们迎来了宿舍的第一位客人,他推开单薄的宿舍木板门,迈着稳健的步伐走了进来,脸上带着亲切的笑容,让我们胸中荡起一种莫名的温暖的涟漪,在心底涌动。</p><p class="ql-block"> 他一进门就直截了当地自我介绍说,我是武汉支青,叫张怀贵,他们都叫我三怀,就住在你们隔壁。</p><p class="ql-block"> 我们听说是武汉知青,一下子拥在一起,倍感亲切,赶忙让他坐在通铺边,急切地问这问那的,我们很快就热和起来。</p><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又结识了潘慰、文向军。还有女拖拉机手张婉、钟雅玲,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坚韧,诠释了女性的力量和勇敢,对生活的热爱和坚持;她们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很是让我们仰慕。当时在五连的武汉知青中,还有好几个美女:宋荣芬、杨冠芳、刘毅萍、张群敏、张玉梅、严媛媛等,后来在工作中我们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关系都非常融洽。潘伟还成了我们在一个碗里搅勺子的好兄弟。时光结友谊,岁月凝真情,后来这些武汉知青中,有的嫁给了我石中的同学,有的娶了八中的妹子,有的远走他乡。</p><p class="ql-block"> 我在五连干过炊事员,开过拖拉机,后来到连队学校当了老师。在学校里,我有幸结识了一大帮武汉的知青朋友:刘毅萍、唐泽徐、吴仕成、欧阳壤、朱仁发、胡家玮、姜维、李世漓、宋荣芬、严媛媛、张群敏等。</p><p class="ql-block"> 我从开拖拉机的工作换岗,一下子改行当了老师,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上任就分课让我教初一的数学,当时我很是心虚。是欧阳老师教我如何备课,编写教案;胡家玮老师指导我如何上好语文课,唐泽徐老师还耐心辅导过我的英语。欧阳老师做为五连学校的校长,对教育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令人敬佩,他不仅深入了解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还经常听课指导,展现出值得效仿的领导风范,使学校的整体氛围更加和谐有序,也让我较快地适应了新的教学岗位。</p><p class="ql-block"> 他们是我教师生涯的启蒙者,引路人,是我踏上教师道路教学成长的良师益友。和他们相处,让我感受到武汉知青的大城市风范。他们热情好客,聪明能干,真诚待人,执着坚韧,工作一丝不苟,为人大气仗义,平时不拘小节,遇事诚恳守信,重视亲情和友情。在五连学校的这段经历,让我最受益的就是我的这帮武汉知青朋友。</p><p class="ql-block"> 随着时间的变迁,我的这帮武汉知青朋友,有的相继调往内地,有的进城深造高就,留下的吴仕成老师、欧阳老师和我也先后离开五连,调到了团中学。</p><p class="ql-block"> 团中学是一四一团的最高学府,人才济济,聚集着更多的武汉知青:郭东湘、沈瑞刚、吴仕成、欧阳攘、张大珍、赵丛周、邓白玉、刘仲利、张新树、吴强生、唐元凤、张美萍、吴大芳等;</p><p class="ql-block">上海知青:邹祖频、蔡明善、孟令庆、王雅丽、纪龙昌、季友斌,等;</p><p class="ql-block">天津知青:李景星、孙秀兰、李新生、王学云,等;</p><p class="ql-block">和我们一大帮石中、八中的同学:张治中、张国华、张叔伦、袁晓时、黄永慧、李齐国、江连成、范伟、杨虎、杨世和、吴厚昌、苏新、陶迪生、彭炯、欧阳进生、贺晓昶、白世经、柳改香、牟俊瑞、魏光义、张志和、刘亚莉、陆如文、吕爱玉、吕德荣、赵蓉、范志强,等。</p><p class="ql-block">各路知青相聚,那正是,群英荟萃,心怀社稷。顶天立地,百善风行!</p><p class="ql-block">我们既是同事又是朋友,还是命运相连、志同道合的一路兄弟。在工作中携手并进,同心协力,支起了一四一团中学的一片朗朗晴空。</p><p class="ql-block">当然,也不乏老牌大学生的引导提携,如:孙文义、范宝珍、武定一、张静远、李通、卿光熙、冷书宝、魏永田、徐大学,等;</p><p class="ql-block">在新老教师的不懈努力下,团场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学校为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成长机会,老师们教育有方,学生们勤奋图强。一四一团中学的教育,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着团场的农工子弟们一个个渴望成长的心灵。</p><p class="ql-block">辛勤耕耘,终迎硕果丰收;春华秋实,取得桂馥兰馨。</p><p class="ql-block">农八师一四一团场的教育界,以骄人的成绩,创造了一四一团教育事业的辉煌:八七届、八八届、八九届、九0届连续四年高考,有5位一四一团的子弟,考上了北大清华!一时间名扬整个石河子垦区。</p><p class="ql-block">从此,一四一团中学顺风扬帆,乘风破浪,先后有近两千名团场子弟,从这里步入全国各地高校。</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几十年过去,我的不少知青同学和武汉知青朋友,相继调离团场。孔雀东南飞,万里情路长。然而也留下了与我并肩前行、拉犁扛锄、辛勤耕耘在一四一团热土上的好兄弟:欧阳攘、吴仕成、吴强生、张新树、张大珍、吴大芳。是他们,我的武汉知青朋友,是我相濡以沫的兄弟姐妹,和我一起坚守着一四一团的教育阵地,赓续着一四一团中学的辉煌。</p><p class="ql-block">他们是教育界精英,是团中学中坚。吴仕成老师是团中学的教务处主任,辛勤工作直至退休;吴强生老师是德育处的主任,不辞劳苦直至退休;张大珍老师是数学教研组长,兢兢业业直至退休;欧阳老师是物理教研组长,无私奉献换来桃李满天下;张新树老师是英语教研组长,像一颗星星闪耀着光芒;吴大芳是团中财务总管,献了终身献子孙。</p><p class="ql-block">和我患难与共的这帮武汉知青朋友,一起工作,共同生活了几十年,让我打心底里敬佩。</p><p class="ql-block">和他们相处,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甘为人梯传道授业解惑,什么是坚持坚守,什么叫无悔人生,什么叫奉献终身。</p><p class="ql-block">值得我们欣慰而自豪的是,我们不仅培养出来数千名学生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也教会了我们自己的孩子。我们每一家的孩子,都是从一四一团中学考上大学,工作在全国各地:武汉、深圳、广州、上海、天津、北京、济南、青岛、西安、南京,都是我们孩子落脚创业、事业有成的地方。</p><p class="ql-block">一个边疆小镇有那么多孩子飞出团场,成功翱翔,是给老师、父母的最高奖赏,我们为孩子们的成长、成才、成功而自豪而骄傲!</p><p class="ql-block">抚今追昔,每每回想起和武汉知青朋友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总是思绪万千,难以收笔;总有一种感动、感慨、感恩、感念在胸中涌动;总让我夜不能寐,难以忘怀。</p><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是一首用酸甜苦辣抒写的诗,是一曲用青春血汗谱写的歌,让我们致敬岁月,感恩自己。致敬我的知青朋友,感恩时光让我们依然健康,怀念友谊,永誌不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致彭修武叔叔77岁寿辰贺词</b></p><p class="ql-block"> 彭叔叔,值此武汉支青奔赴边疆六十周年的特殊时刻,我们又迎来了您77岁的寿辰——您出生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1948年9月18日,2025年9月18日,便是您与祖国共同见证岁月、饱含意义的生辰,千言万语汇聚心间,唯有最诚挚的祝福想向您诉说。</p><p class="ql-block">六十年前,您响应国家号召,与一众武汉支青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一四一团,把最炽热的青春奉献给了那片土地。艰苦岁月里,您用悠扬笛音慰藉疲惫的战友,您的每一份付出都成了老支青们心中难忘的榜样印记。</p><p class="ql-block">如今,作为武汉支青赴疆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的总策划人与资助人,您再次扛起重任:不辞辛劳地奔走筹备,慷慨解囊助力活动落地,只为让那段支边岁月的记忆鲜活重现,让跨越半世纪的战友情谊愈发深厚。您的用心,让所有人都重温了当年团结一心、无私奉献的支青精神。</p><p class="ql-block">我格外荣幸能在2025年9月5日,代表一四一团参加这场盛大庆典活动。现场的老支青们知道我从一四一团来武汉,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虽与我素不相识,但当他们看到我发布的一四一团变化短视频时,无不激动万分;而我与彭叔叔您短暂交谈的时刻,更深深触动了我——您言语间满是对一四一团的深切情怀,那份跨越六十载的牵挂与热爱,值得吾辈永远学习。</p><p class="ql-block">新岁启封,愿您往后的日子里,平安喜乐常伴左右,身体康健如苍松翠柏,尽情享受岁月静好与天伦之乐,未来每一年都被幸福与温暖紧紧环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41团 刘新齐</p><p class="ql-block"> 2025.09.18</p> <p class="ql-block">六十年大庆在彭总精心策划,尽心指导,全心投入,与筹备领导小组全体迎来了活动的闭关之大作!这里我们要真诚的感谢彭总和筹备组的全体同志!感恩彭总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心血!是他和他们把我们141团的武汉支青在新疆在兵团畄下了可圈可奌的不可磨灭的记忆![强][强][强][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 </p><p class="ql-block"> 王治家</p><p class="ql-block"> 2025.1028</p> <p class="ql-block">十分感谢彭总劳心出力又一次独资奉献![抱拳][抱拳]U盘制作留下了141团武汉支边活龙活现的宝贵史料,很有纪念意义[强][强][玫瑰][玫瑰]十分感谢刘新齐和欧阳达生、黄昆等为制作U盘而付出时间和精力,辛苦你们了![抱拳][抱拳]</p><p class="ql-block"> 胡家玮</p> <p class="ql-block"><b> </b><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二 十 年 后 我 们 再相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一一谈馈赠U盘及U盘结束语</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今天下午收到了从武汉寄来的馈赠礼品,支边60周年纪实U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晚饭后,将其插在电视机相关接口上看了一遍,脑海便重现今年9月5日的情景:我们二百多位141团武汉支青与转业军人、上海支青、天津支青、石河子知青的代表在一起,谈笑风生,寄情歌舞,觥筹交错,拍照留影,楚楚动人,脉脉相通、依依惜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纪念兵团141团武汉支边青年赴疆60周年的活动通过U盘再次逼真形象展现于电视机屏幕,其镜头将历史与现况相贯通,将理性与激情相融合,不由令人兴奋、叫人回味、引人深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自然而然,观众对总资助总监制彭修武的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善始善终办大事,至诚至美作奉献。六十庆典今收官,战友齐赞修武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媒体得以展现,也由衷地感谢精心制作U盘的刘新齐、欧阳达生、黄昆等身在新疆的老友新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翘首以盼的,便于观看且利于珍藏的U盘,真可承载昨天、品味今天,寄托明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请注意,为何U盘结尾出现这样一句话:“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粗看这句似乎是戏语大话。二十年后,我们这些战友如尚存人世,也都至少是九十六岁以上的高寿者,那时大家都朝着期颐之年(100岁)靠拢。而现今已满八十的战友,届时都是朝着茶寿(108岁)努力的老寿星了。那时都健在能再相会?诚如是,敢情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类的寿命也会提高延长。古人说“120岁为天命之年”,何况今人对人寿命的掌控期望在进步。从这个角度乐观地发展地来看,“二十年我们再相会”也不是绝对没有可能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再说,即使二十年后我们在红尘中不见综影,而在另一世界,据说量子纠缠,灵魂也会相会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对我们这些七老八十的支边者来讲,固然乐观积极的心态胜于悲观消极的心态,但冷静客观地看待生命的旅程,正视现实,善处晚年的每一天,让自己尽量轻松尽量快乐尽量健康地生活,管他年纪寿命,过一天便赚了一天便赢了一天,能自理有尊严地度过好晚年生活更是取得了重大胜利。在此情况下,无论何年何月何日,与家人亲热团聚,与友人深情相会,都非常亚克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U盘,是修武战友对我们几百位战友的馈赠,也是关于兵团支边者的宝贵史料之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此U盘最后出现“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这一结束语,可谓充满理想开朗气,充满乐观生命力,充满幽默无穷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胡家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5年11月1号晚)</span></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沪上寄情</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南宁战友胡家玮这篇饱含深情的文章,道出了咱们江城当年(1965年9月5日)奔赴边疆的两千多武汉支青共同的心声。六十年光阴流转,当年那群热血青年用青春书写的壮丽诗篇,至今仍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这段铭心刻骨的支边岁月,不仅是个体的生命历程,更是一代人奉献家国的时代见证。</p><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戈壁的风沙犹在眼前,边疆的星火仍存心底。艰苦的环境如同熔炉,将我们锻造成坚韧不拔的钢铁;岁月的磨砺恰似刻刀,雕琢出我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精神品格。正是那段栉风沐雨的岁月,铸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意志,涵养了我们乐观向上的情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滋养着我们的人生。</p><p class="ql-block"> 此次六十周年庆典活动的圆满成功,特别是那份精心制作的U盘纪念品,不仅记录了活动的精彩瞬间,更承载着修武战友及其筹备团队对历史的回顾、对战友的深情。从活动策划到细节落实,从内容编排到纪念品制作,处处可见总策划、总资助彭总的良苦用心和筹委会全体人员的辛勤奉献。这份看似轻巧的U盘,实则重若千钧,它是对那段峥嵘岁月最珍贵的铭记,也是对战友深情最温暖的延续,更是兵团博物馆,141团团史馆及咱们每位战友及家庭最珍贵的藏品和教育的史料。</p><p class="ql-block"> 修武战友那句“不到99,谁也不许走”的话语,蕴含着最真挚的祝愿。这既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对友情的坚守。它让我们懂得:历经沧桑的我们,更应珍惜当下,善待自己,以从容的心态面对未来,以饱满的热情拥抱生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让我们将这份深厚的情谊化作前行的力量,在人生的晚晴时节,继续相互扶持,共同谱写生命的新篇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另,言犹未尽,匆写一首,以表感激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律·致战友</p><p class="ql-block">六秩回眸意未平,边疆岁月铸深情。</p><p class="ql-block">风沙磨砺筋骨健,星火传承信念明。</p><p class="ql-block">U盘虽小千钧重,战友相逢百感生。</p><p class="ql-block">九十九程相约在,夕阳辉里续新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65年支疆战友张明德,何威耀献词于2025年11月2日于上海</p> <p class="ql-block">诸位群友: u盘的发布会,即将举行,[玫瑰][玫瑰]此次,u盘付出最多是我们彭总,仅此一项,真金白银,前后少说花费万多元。[强][强]在制作方面,除新齐外,还有欧阳达生,黄劳一的儿子黄昆,他们动手动脑,手机加电脑,时间紧,任务重,连轴转,加紧做,也有很大的精神付出和体力辛劳,让我们向新齐,达生和黄昆,表示我们全体支青最深切的问候和诚挚的感谢!!谢谢你们了!![强][强][强][抱拳][抱拳][抱拳][玫瑰][玫瑰][玫瑰] 郭东湘</p> <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欧阳达生老师(右一)</b></p> <p class="ql-block">东湘兄:</p><p class="ql-block">为制作U盘,彭总一行六人专程从武汉来到新疆石河子市并拜会有关友人,为了让武汉支边青年在一四一团的历史上留下可歌可泣的一笔,特意拜会一四一团领导,并留下60年记念册并U盘在团史馆永存。此行何止何止上万元。这份情谊不是金钱可衡量的。可以毫不夸张的讲。它留给历史的是隆重的一笔。</p><p class="ql-block"> 黄劳一</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六十年前的那事儿</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张一定:看到你两次在群里问:学以致用是谁?想想你对这个网名很关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回答你:我叫熊幼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有件事藏在我心里有六十年想对说。在9月5日支青60周年庆典活动那天,你来到第十桌与别的战友打招呼后,我立马喊住你说:“张一定,你妈妈是我的老师”!后面的话对就再没机会对你说了。在这之前我只跟几个好朋友说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就把藏在心里的事跟你说一下:你妈妈教我的语文,总是鼓励我,对我的帮助很大。在进疆临行前,为感恩老师,就去你家看望她老人家并就此告别。当时你妈妈对我说的至今还记忆犹新的话是:“我儿子也去新疆,如能分到一起,希望你能照顾他一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当时也没见着你,自然也不认识。我们都分到值班三连忙于秋收,天不亮就去拾棉花,直到看不见才回宿舍,紧接着每晚开班会后和战友一起打水,刚洗完,熄灯号吹响了,战士们都得就寝。每天都按部就班。有时下班后全连职工在大礼堂开大会,男女职工分开坐,中间隔开一米来宽当走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那个年代,一发现有男女作风问题是要大会点名批评的!我本身就很封建,又爱面子,哪还敢接触男生?根本没敢与你说你妈妈的嘱托。一年多后我已调走,也不知道你调哪儿?历经几十年都没能完成你妈妈的心愿,心里感到很惭愧!直到今天才对你说出我心理话,请你原谅,也跟你声对不起!</span></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上午,新疆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党委欢迎武汉支青回团调研座谈会现场。</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上午,一四一团党委书记政委王科与原武汉支青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修武在新疆兵团第八师一四一团合影。</p> <p class="ql-block">原武汉支青,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修武一行,参观一四一团团史馆。</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上午,原武汉支青,武汉中光连接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彭修武与一四一团党委书记政委王科、副政委施学伟、北社区离休党支部书记 李斌,在一四一团办公楼前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9日上午,原武汉支青彭修武带领原武汉支青、原石河子支青一行来到一四一团颐心园养老院看望原武汉支青张群娣。</p> <p class="ql-block">2025年10月6日,彭修武董事长一行与原石河子支青在石河子市共庆中秋佳节。</p> <p class="ql-block">玛河畔举杯话别</p><p class="ql-block">手足情真真切切</p><p class="ql-block">春暖花开黄鹤楼下再相会</p><p class="ql-block">欢声笑语两江三岸惹人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彭修武 石河子</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石城黄鹤一线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北野岁月结情缘</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策划、监制:彭修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编辑:周佑群、郭东湘、胡家玮、白世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摄像:刘新齐、昌庆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剪辑、制作:刘新齐、欧阳达生、陶迪生、黄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音乐配制:邱乐庆、王萍芳</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二十年后我们再相会</b></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刘新齐:新疆石河子一四一团 </p><p class="ql-block">一四一团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成员</p><p class="ql-block">新疆兵团第八师2024年度“师市优秀共产党员”称号</p><p class="ql-block">1981年参加工作,1983年参军,2025年退休。热衷于摄影,用镜头记录家乡的美。</p><p class="ql-block">QQ号:1454808213 (一些武汉支青赴疆六十周年庆典图片大家可以去查找下载)</p><p class="ql-block">微信手机同步:13519936229</p><p class="ql-block">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优酷视频,网络平台昵称:新齐摄影</p><p class="ql-block"><b> 感谢您的支持鼓励</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