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江(3)木府:王者气派,土司威严

八两以上

<h1><b>到了丽江大研古城,木府是必去的地方,这一座大隐于市的土司楼阁,那留传于世的明清木府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b></h1> <h1><b>大门前一副对联让人凝神驻足:“凤诏每来红日近,鹤书不到白云闲”。其意思是说,每次皇帝的诏书一来,就好像离太阳很近;接不到文书,连白云都感到闲暇无聊。其忠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b></h1> <h1><b>很多人不止一次和它擦肩而过,相逢却不相识,一半是因为人们的无意识,到丽江是来发呆的,不是来涨姿势的,觉得拿着地图按图索骥就破坏了闲适的心情,来丽江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另一半是因为木府的低调,它隐藏在丽江西南隅,不似其它王候,以居中为尊,把丽江最繁华的地方让位于“四方街”,让它“茶马互市”。</b></h1> <h1><b>由四方街进入七一街到达官门口,远远就望见,两尊象征权贵的石狮把守在城堡式门楼前,门楼上方嵌“官门口”匾,两侧嵌石刻长联。上联:进府巷,入官门,立几重木石牌坊,当知此镜千秋重视读书明理;下联:建金桥,刊圣孝,耸无数琼楼宇殿,乃悟南疆万众常怀报国忠心。</b></h1> <b>厚实的门洞内,两边挂着许多东巴文字木牌。东巴文字是世界上仅存的象形文字,源于“东巴教”。用东巴文字记载的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与舞蹈等等的东巴古籍文献,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记忆名录”</b> <h1><b>木氏土司街门俗称“木府”,规模宏大,色彩辉煌,既与古城融为一体,又具王府气派,与民居建筑形成鲜明对照。</b></h1> <h1><b>门楼旁边的街角,有一座群雕。是几个孩童在老师的监督下读书的情景。 干瘦的老师伸长脖子在看一个背着手的孩子背书,他前面一个书桌上另一个孩子在伏案读书,前面还有一个孩子一只手拿着书在认真地看着,另一只手放到嘴里蘸唾沫翻书。整个雕塑布局大方,结构合理,尤其是几个人的形象极为生动传神,栩栩如生。</b></h1> <h1><b>这组群雕是“天雨流芳”四个字的注解</b></h1> <h1><b>牌坊上的“天雨流芳”,为纳西语音,意思是读书去吧,是明代木氏土司的劝学古训,听起来既亲切又幸福还可爱。而汉语的意思是天降润雨,滋生万物有深化为“皇恩浩荡如春雨滋润”,不管从哪个角度看,都充满魅力。很欣赏这句话,无论是天雨流芳还是去读书吧,从字面感觉天雨流芳四个字更适合丽江,梦幻、绮丽……</b></h1> <h1><b>穿过“天雨流芳”的牌坊,就到了见证丽江历史的木府,木氏土司用他们的好学与忠贞维持了他们世袭的官职,也延续了丽江六百多年的繁荣。</b></h1><br> <h1><b>马鞍桥是护城河上单孔石拱桥,桥身仅3米长,桥宽却达到了9.6米,与常见桥梁不同,其宽度远大于长度,形成了独特的视觉效果,行走桥上如履平地,便于八抬大轿进出,以示木氏土司的地位显赫。</b></h1> <h1><b>木府门外的“情谊”雕像,表现了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和土司木增的民族、文化以及个人的情谊。</b></h1> <h1><b>徐霞客下榻古城通事楼,遥望木府叹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意为:土司宫殿的壮丽,堪比帝王之所。</b></h1> <h1><b>木府门口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牌坊,据说是用采自下虎跳金沙江边的汉白玉建成的,4根石柱撑着牌坊上的碑、椽、檐和坊盖,匾额上镌刻着明神宗钦赐的'忠义'二字。</b></h1> <h1><b>一进大门,迎面就是类似故宫太和殿前的大庭院,后面是类似故宫太和殿的议事厅。</b></h1> <h1><b>木府的总体建筑风格是仿紫禁城而建,故有“北故宫,南木府”之说。只不过它的台阶只有两层,比故宫低了一层。蓝白相间的云纹图案,看起来少了故宫的威严沉重,却多了丽江民族的轻盈和灵动。</b></h1> <h1><b>庭院两边长廊中间都有一座这样的角楼,遥遥相望,有点类似于庙宇中的钟楼和鼓楼。</b></h1> <h1><b>沿中轴线缓缓向上的地形地势,木府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光碧楼、玉音楼、三清殿等建筑。</b></h1> <h1><b>高大的议事厅是木氏土司议政之所,门楼上悬挂几代皇帝钦赐的“诚心报国”“辑宁边境”、“乔木世家”牌匾。</b></h1> <h1><b>三块御赐的"诚心报国"匾,分别是明朝的洪武帝朱元璋、永乐帝朱棣、嘉靖帝朱厚熜三位皇帝的褒奖。</b><br></h1> <h1><b>议事厅是纳西族木氏土司商议政事的场所,殿内正中为土司宝座,两旁的竖着的黄色木板上写着木氏家族绵延百年获得的各类官衔,向人们展示着这个家族曾经的辉煌与荣耀。整个大厅从内到外都给人以威严肃穆,端庄大气,气势恢弘的印象。</b></h1> <h1><b>翰墨飘香的万卷楼是木氏土司藏书楼,更是木氏土司推崇文化的表现,据说当年内藏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和六公土司诗集,以及众多名士书画。</b></h1> <h1><b>万卷楼取“读书破万卷”之意,大堂中央设有玻璃橱柜,黄色绸布上陈列的是书写在牛皮纸上的东巴经。据导游介绍,是木府的镇府之宝。</b></h1> <h1><b>站在万卷楼北望,玉龙雪山巍然屹立在眼前,令人肃穆。</b></h1> <h1><b>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木氏土司商议家事的地方。</b></h1> <h1><b>“为国干城”是明朝唯一三元及第状杨慎送给木公的,以其褒赞木公为国效力,捍卫边陲,后被木氏土司作为家教信条,悬挂于护法殿门口。为国干城出自《诗经·周南·兔罝》:“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意思是国家主权的捍卫者。</b><br></h1> <h1><b>殿内正面中间供奉天地君亲师,左右各列有三位先祖土司画像;殿堂两侧立有板子和木棍。</b><br></h1> <h1><b>木氏家规严明,子弟犯错,轻则罚跪,重则挨打。木板杖儿子,木棍揍女儿,棍比板细,挨打更疼。因为女儿是联姻使者,肩负相夫教子之责,更需严加管教。</b></h1> <h1><b>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曾经也是木府的藏书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b></h1> <h1><b>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五凤楼,八角楼错落有致,翘起的屋檐仿佛凤凰飞舞,非常有特色。</b></h1> <h1><b>三清殿是木府中轴线上的最后一座建筑也是最高的一座建筑,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b></h1> <h1><b>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三清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b></h1> <h1><b>在狮子山极目下望,古城栉次鳞比的民居瓦房呈现出一片与天地混融的黛青色,苍苍茫茫宛若一幅巨大的水墨画。</b></h1> <h1><b>木府家院是木氏家族生活的地方。布局上有小桥流水、曲径回廊,是典型的江南园林景观。</b></h1> <h1><b>院落是一进三院式,堂屋、土司夫妇、小姐少爷和仆人的房间还保留着,但皆按陈列馆的格局来布置总觉得少了一些味道,家的味道。</b></h1> <h1><b>看见入口花厅门上悬挂“割股奉亲”门匾,心头不禁一紧,这望而生畏的孝文化也流行到这边陲之地。</b></h1> <h1><b>木氏家族私塾,木氏儒雅博学,推崇汉学,由此可见一斑。</b></h1> <h1><b>走在木府的每一个角落,细致的雕刻、缤纷的彩绘都有故事可言。</b></h1> <h1><b>五步一楼,十步一阁</b></h1> <h1><b>廊腰缦回,檐牙高啄</b></h1> <h1><b>各抱地势,钩心斗角</b></h1> <h1><b>长桥卧波,未云何龙</b></h1> <h1><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b></h1> <h1><b>高低冥迷,不知西东</b></h1> <h1><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b></h1> <h1><b>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b></h1> <h1><b>肩担日月,背负星星的纳西女孩</b></h1> <h1><b>美丽可爱的藏族女孩</b></h1> <h1><b>雍容华贵、漂亮端庄的彝族姑娘</b></h1> <h1><b>木府花园内奇花异草汇聚,将体天地山川的清雅之气与王宫的典雅富丽融为一-体,最奇特的是那棵“倒长树”,根在上,枝在下。</b></h1> <h1><b>木氏土司家族历经元、明、清三个朝代,一共因袭相传二十二代。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于公元1381年派出30万大军征讨云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权被明军一举击破,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原先纳西人只有名而没有姓,朱元璋便钦赐其“木”姓,“木”加“人”为“朱”,意为朱家人,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从汉姓名字。(父子连名即父亲为阿甲阿得,儿子为阿得阿元,孙子为阿元阿吉)。之后土司将木字加一撇,右边加一个口,改为“和”,赐姓给百姓。形象为带顶帽子,背个背篓的百姓。于是纳西有了“官姓木,民姓和”之例。也正是因为这个“木”姓,丽江大研古城被建成为了一座四通八达而没有围墙的古城,因为“木”字加个框,就是个“困”字,木家深受中原汉文化影响,崇尚风水,咬文嚼字,研究颇深,把三清殿建筑在木府的最高处的初衷也在此吧。</b></h1> <h1><b>在木府,没有感觉到纳西族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派唐宋中原建筑的古朴氛围,似乎有点走进北京故宫的感觉。宫殿高高耸立的飞檐,在玉龙雪山的衬托下,巍峨挺拔,雄伟壮丽,似乎还在释放着当年少数民族土司木氏的威严与威风。</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