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苏州乘飞机经昆明到腾冲。</p> <p class="ql-block">腾冲机场</p> <p class="ql-block">我在腾冲很想你</p> <p class="ql-block">入住高黎贡国际旅游城半山澜庭客棧,该客楼棧设施齐全。</p> <p class="ql-block">露天平台</p> <p class="ql-block">顶层平台</p> <p class="ql-block">歺厅,</p> <p class="ql-block">温泉池</p> <p class="ql-block">观望腾冲市容</p> <p class="ql-block">火山</p> <p class="ql-block">拍.腾冲市夜景</p> <p class="ql-block">在东山游玩。</p> <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星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由腾越厅同知黄炳堃倡修 驻腾镇守五品武官、文武进士尹同庵设计。1944年腾冲收复战中,文星楼毁于战火,2004年按原来建筑样式重建</p><p class="ql-block">文星楼采用重檐八角攒尖式结构,楼高三层,下部基座为石砌方体,四面均设有门洞,上部为城楼,首层为方形,二层以上为八角形,完美诠释了天圆地方的传统哲学。</p><p class="ql-block">文星楼因供奉魁星,被视为主宰文运兴衰的象征,是腾冲文化教育的重要标志。楼内曾高悬"迤西所无"的牌匾,由明代旅行家徐霞客赞誉腾冲之词而来,彰显了腾冲独特的文化魅力。此外,城楼正门上悬挂的"福边"匾额,为原腾冲知州伊里布所书,也为文星楼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南立面</p> <p class="ql-block">側立面</p> <p class="ql-block">夜景</p> <p class="ql-block">街上牌坊</p> <p class="ql-block">璦珲公园;腾冲﹣瑷珲中国人口 理分界线主题公园位于西山坝新城区。该项目绿化面积66113m,建筑面积392.75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胡焕庸线三角体主体景观雕塑、地理学家胡焕庸雕像</p> <p class="ql-block">胡焕庸先生生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胡焕庸,字肖堂,1901年11月20日出生于江苏宜兴,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1915年考取江苏省立第五中学(今常州中学)。1923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先后更名为国立东南大学、中央大学、南京大学)文史地部。1926年,回到南京补读国立东南大学学分,获得理学学士学位。26-1928年,赴欧留学,在法国巴黎大学和法兰西学院学习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1928年9月,任中央大学地学系教授兼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研究员。1930年,任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1934年,被推举为中国地理学会首届理事。抗日期间,随中央大学西迁入川。1941年,任中央大学研究院地理学部主任。1943年,任中大教务长,同年被推举为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1946年,应美国马里兰大学之聘,担任地理系研究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华北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在治准委员会技术委员会工作。1953年,任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教授。开始了他在上海长达40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生涯。1957年,胡焕庸在华东师范大学创办人口地理研究室,并任研究室主任。这是全国大学中第一个有关人口的研究机构。1981年,任中国人口学会顾问,上海市人口学会会长,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室主任。1983年,人口地理研究室改为人口研究所,担任所长,华东师大人口研究所是全国唯一的人口地理研究中心。198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第一位人口地理学博士生导师,翌年又被批准为第一位人文地理学博士后导师。1986年,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名誉所长。1990年,被聘为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顾间。1998年4月30日,因病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98岁。</p><p class="ql-block">胡焕庸先生是我国人口地理学的开创者,也是我国当代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奠基人。在培养地理人才,创建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创办学术刊物等方面均做出了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瑷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述</p><p class="ql-block">"玻珲﹣腾冲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是胡焕庸教授在1935年为创制中国人口分布图和人口密度图时考定的对比线,作为中国人口地理上科学的概念定位,在中国人口地理上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直为</p><p class="ql-block">国内外人口学者和地理学者所承认和引用,被美国俄亥俄州州立大学田心源教授称为"胡焕庸线",在地理学特别是人口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以及人口学上,具有重大意义。</p><p class="ql-block">首先它是一条人口地理的分界线。这条线从黑龙江省瑷珲县(1956年改称爱辉县,1983年改称黑河市,1993年改爱辉区,2015年恢复为瑷珲区)到云南省腾冲县(2015年改腾冲市),大致为倾斜45度</p><p class="ql-block">的等直线。在此线之东南,全国36%的土地,养活全国96%的人口。反之,在此线之西北,在全国64%的土地上,只有全国4%的人口。这就是说,同全国平均密度相比,东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仅</p><p class="ql-block">及其1/16。在二者之间,平均人口密度成42.6与1之比。</p><p class="ql-block">其次,它是一条自然地理的分界线。它基本上和我国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重合,两边地理、气候、人文迥异,此线东南方以平原、水网、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为主要地理结构,自古以农耕为经济</p><p class="ql-block">基础·西北方人口密度极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所以它不仅是我国人口民族地理分界线,也是我国的自然地理分界线。</p><p class="ql-block">"再次,它是一条历史地理分界线。从历史上,看,这条线是中原王朝直接影响力和中央控制疆域的边界线,是汉民族和其他民族之间战争与和平的生命线,还是中国历史地理分界线。从这条线的周边,</p><p class="ql-block">可以清晰寻找中华文明的影响是如何从中原地带,一点点拓展到西部与北部的踪迹。</p><p class="ql-block">另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城镇化水平的分割。这条线的东南各省区市,绝大多数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这条线的西北各省区,绝大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p><p class="ql-block">胡焕庸发现的人口地理分界线,是具有高度稳定的科学规律。建国后,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几次大规模的人口西移,如屯垦戍边、三线建设、上山下乡等。令人震惊的是,人口分布结构竟然</p><p class="ql-block">基本稳定。从1990年人口普查的数字看,此线东南、西北的人口比例仍是94。2%比5.8%。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论:东南部省份仍然是人口流动和劳务输出的主要区域,而西北部地区对人口的吸纳</p><p class="ql-block">能力仍然非常有限。</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胡焕庸线"不仅基本稳定地存在着,而且对其他人文地理景观也很适用,具有广泛的科学价值。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杨吾扬教授多次强调,无论是上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振兴中华的"实业计</p><p class="ql-block">划",还是上世纪30年代胡焕庸提出人口资源分布理论,都是值得借鉴的区域开发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p> <p class="ql-block">从下向上;腾冲镇,保山市,云龙县,剑川县,丽江市,宁蒗县,乐山市,成都市,绵阳市,广元市,汉中市</p> <p class="ql-block">从上向下;西安市,咸阳市,淳化县,铜川市,宜川市,吕梁市,太原市,忻州市,张家口市,巴林右旗,巴林左旗,兴安盟,齐齐哈尔市,黑河市,瑗珲镇。</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公园树林中,呼吸新鲜空气。</p> <p class="ql-block">叠水河叠水公园位于腾冲城西 绿化面积102403㎡。由叠水河瀑布、龙光台及太极桥之仙乐观3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组成,是全国仅有的城市火山堰塞瀑布,崖壁上排列着奇妙的柱状节理群,是腾越旅游文化园的一个近郊之名胜奇观 游览片区。河瀑布距市区一公里处,为腾冲十二景之一的"龙洞垂帘 瀑布高46米,年流量7.22亿立方,由于来 山的第二次火山喷发 构成岩层倾西北下降 向东南隆起,故腾冲坝区水流流向便于绮罗之左所营改道回流于叠水河山峡,轰鸣奔腾泻挂于千寻悬崖绝壁,故称"龙洞垂帘"</p> <p class="ql-block">云南腾沖县城西一千米的地面时,遇到一个巨大的断层崖。崖旁三峰突起 比肩兀立,水从左峡夺路而出,从46米高的崖头跌下深潭,然后 续奔浦向前。这里,河水仿佛被叠为二折,故俗称叠水河瀑布。</p><p class="ql-block">瀑布(海岩頂,巨石蹲立,若龟似鳖形态各异。距水口数十步,架有一座双悬壁式结构的太极桥。桥上建一方形石亭,四角以方柱支撑,上置立顶,顶棚内镌刻太</p><p class="ql-block">极图。亭下立石碑1座,刻有『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张绍三(文兆)千民国二年九月创建,李根源书等字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桥下激流奔驰,破青崖,披白练,岩银河倒海,雪噴会下,锦架纷被,玉张共呜,山谷应声,数百步外即闻,水汽蒸樱</p><p class="ql-block">日光射影,常現五彩虹霓;珠沫四溅,如同牛毛细南,飞酒周圈,常年不停。</p> <p class="ql-block">太極桥;叠水问中有一块巨石形似蛤蟆,在河中巍然昂首,人们州它蛤蟆石。1911年春一个姓王的富商淮备建水电站,采石备料,,一天石匠们決定对此巨石实施凿破,当石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石头凿开时,大家都惊得目瞪口呆,你来被破开的一片右头中口呈现出.一个粉红色的太極图。</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块神石,都督张文光決定在此建一座桥,并将巨石合二为一,永镇桥下。这座桥就命各为“太極桥”,</p><p class="ql-block">有人将“太極图”拓下来,至今珍藏在县图书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李根源题字</p> <p class="ql-block">龙光台</p> <p class="ql-block">观乐仙</p> <p class="ql-block">董官村;其历史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董氏祖董救随沐英西征腾冲,随军家眷迁移形成屯垦村落。世代传袭中原汉族传统文化 是清末民初南方丝路上商贾繁荣昌盛的重要古村,蕴含悠久的商贾文化、马帮文化、侨商文化和抗战文化,是腾越文化的重要传承地。2013年8月被列入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高节林立牌楼</p><p class="ql-block">这幢翘角飞檐、梁枋穿斗式牌楼,是西董大院的标志性建筑,也是董官村的"寨门"。从屹立在此,就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独特的文化,见证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上面有"高节林立"匾额和"苦志励卷、施三世四人称节孝;芳徽扬绰,楔一家千古树仪型。"的楹联。大意是:董氏族人苦其心志,励志发奋读书而功成名就,使家族像竹子一样蓬勃发展节节高,在前三代人中,有忠孝节义、品德高尚的四个人,称为节孝的典范;這个家族忠勇、仁厚、友善的美名、美德值得传颂,是家族的荣耀,也得到了褒扬。把他们的高风亮节、仪范典型镌刻在牌楼上,发扬光大,千古留芳。</p><p class="ql-block">1934年,题写匾额和楹联的人,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名人﹣﹣周钟岳。他是著名的诗书大家,蒋介石就任民国总统后,受到公推,用颜体书写下了"总统府"三个大字,蒋介石用3000金圆券作"润笔之资",得到一字千金的美誉。可见此牌楼弥足珍贵,彰显了西董大院的文化底蕴和游览价值。抗战期间远征军第54军军部驻扎在西董大院,成为腾冲反攻战的指挥中心,上面这些枪眼证明这里是前沿哨位,是重要的抗战遗址,给西董大院增添了抗战文化和史实。</p> <p class="ql-block">高节林立牌楼背立面</p> <p class="ql-block">村口照壁</p> <p class="ql-block">照壁背立靣</p> <p class="ql-block">巷道</p> <p class="ql-block">董氏祖训</p> <p class="ql-block">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董氏宗祠共有7处,董官村是总祠,屋宇雄伟 地势宽阔。前向河外坡,后枕马鞍山,襟带清流,茂林掩映,诚胜境也。建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建成后又置祭田,创设义学。可惜在咸丰八年(1858 )毁于兵焚。1881年 各村贤达捐资重修。大门匾额"董氏宗祠"四个字,是状元曹鸿勋(云南永昌知府,调云南府,授迤东道、官至陕西巡抚)所书。1926年 由董友薰倡导捐资辅 ,换大殿橼顶,及维修外院左、右厢楼;1936年,董传仕捐资增 了左院楼房及厢楼、厨房。更加珍贵的是有许多名人雅士留下墨宝 为之增光添彩。</p><p class="ql-block">清末举人王开国,是腾冲著名的教育家、书法家。又是董友薰的老 ,也为董宗祠撰写了一幅楹联"念朝夕惟衣食两难,莫以游以嬉,忘却耕田糊口计;教子孙有 宗一语,倘不孝不友 勿须入庙磕头来。"大意是:告诫族人,人生的艰难,就是为衣为食 求个温饱不易,须起早贪黑,勤耕苦作,切不要不务正业,游手好闲,以致忘记了耕种为生的大事;教育子孙后代,严守孝悌,和睦乡里,与人为善,假若做不到这一点,就是忤逆 败坏了家族的名节和家风,就"无须入庙磕头来",写得委婉含蓄,陈词坚决,进一步张扬了家族传统美德与家风。</p> <p class="ql-block">宗祠照壁</p> <p class="ql-block">大觉古寺</p> <p class="ql-block">大雄宝殿</p> <p class="ql-block">洗衣亭</p> <p class="ql-block">西董花园西董大院简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位于腾冲市区西北约4公里的董官村,俗称"小桃园"、"大巷道",是董氏族人的聚居地。从第六代世祖董祥书迁址于此后,在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董氏族人成为集军功世家、耕读世家、商旅世家为一体的名门望族。如今,西董大院以民居古宅、古刹、宗祠等为载体,以腾越文化和民俗文化为灵魂,以优美的自然景观为依托。成为以特色风味美食、翡翠饰品、地方工艺品和纪念品展销、职教实习基地、爱国教育等为主的复合型景区,能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游客需求。</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对于匆忙而过的游客朋友而言,西董大院是一幅精美的历史画卷,令人赏心悦目,异彩纷呈。如若您能放慢脚步,徜徉在西董大院,她是一部长篇记实史诗,不轻易间翻开某一页,您都会获得沁人心扉的精神享受。总之,西董大院是"欣赏古老建筑,品读极边汉书,体验多元文化,弘扬爱国精神"的愉快之旅。在聆听西董故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爱国爱家、明礼诚信、举善行仁、勤耕苦读等美德的熏陶;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中使心灵受到一次中华传统文化的洗礼!</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董传仕古宅正院,又称家堂。在西董大院里,每家都有家堂,是议事和教育子女的地方。正门上方悬挂着"典数佩弦"匾额,大意是:一个家族世代都要遵循做人的准则,对性情迟缓或懒惰的人,更要紧绷佩弦,时刻警醒,不可懈怠。在家堂门上有一联"松竹梅兰菊千秋格调;仁义礼智信百代祈求。"大意是:家族成员的品格、风度,应象松、竹、梅、兰四君子一样千古高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提倡做人的道德准则,家族后人要学习和继承,作为做人做事中矢志不渝的目标。</p><p class="ql-block">在家堂厦柱上有一联"古训家风经田史地,陶朱世业善举仁心。"大意是:家族之人都应保持传统风尚,遵循做人的原则,耕读传家,经商济世,举善行仁、代代繁昌。</p><p class="ql-block">这两幅楹联是云南近代著名的学者、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陈荣昌先生撰写的。他中进士后授编修,督学贵州,后任山东提学使,赴日本考察教育;辛亥革命后,一度任福建宣慰使。匾额和楹联都真迹,十分珍贵,由此可见主人与家族的显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沿着原始、古朴的巷道 首先,印入眼帘的是这道石大门(在董氏宗祠南、北还有2道) 是中原建筑、白族建筑与欧式建筑的组合体,主要吸收了欧式建筑中罗马柱的元素,体现了 氏兄弟善于吸收先进的文化、技术和生产生活方式,包容并蓄,谱写了西董大院的传奇与广为传颂的义举!西董 族创业发家的历程,在云南商贸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西董大院的建筑因主人的故事而更加令人向往。</p><p class="ql-block">石大门两边的枪眼,是腾冲抗日反攻战的见证与重要遗迹,随着西董大院的游览,也就翻开了气壮山河的滇缅抗战史,享受了爱国爱乡、明礼诚信、忠孝友善等中华传统文化熏陶,也将会成为又一个爱国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绮罗古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3A级小众免费景区,比和顺更原始、小众、低调。这里是著名华侨之乡,保留大量明清建筑,如文昌宫、李家大院、马家大院等,还有1919年始建的图书馆。古镇充满原生态之美,有古桥、流水、古树、青檐黛瓦,是《徐霞客游记》中记载的"最美的记忆之地"。</p> <p class="ql-block">由于下雨没有畅游。</p> <p class="ql-block">段宅</p> <p class="ql-block">腾北商场</p> <p class="ql-block">各种菌菇</p> <p class="ql-block">松露</p> <p class="ql-block">品赏鸡汤菌菇䋕,菌茹放入鸡汤中安煮一半小时才可以飲食。</p> <p class="ql-block">腾冲小吃,大救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