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丰碑不朽

景熟熟

<p class="ql-block">  八月流金,骄阳似火,大地没有一丝地凉意。我来到了山东临沂,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城市之大人口上千万,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五千年的文明史。孙膑、孙子的竹简兵法在这出土;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这出生;著名的军师诸葛亮也在这出生。但这些我都毫无兴趣,我与夫人不顾酷暑炎热,直奔孟良崮,一心只想感受血与火的战斗洗礼。</p> 难忘的情怀 <p class="ql-block">  因为我的父母当年都是华东野战军的一员。他们以“万马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攻上“孟良崮”击毙国民党74师中将张灵甫。战功赫赫,彪炳史册。</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我少年的时期,有两部电影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这两部影片讲述的都是孟良崮战役的故事。而且影片《红日》中的连长耿东生(杨在葆饰)和《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冯喆饰)成了我一生的偶像。</p><p class="ql-block"> 因为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曾任过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的政委。而武警福建省总队医院的前身就是华东野战军的一所野战医院,它诞生于1947年莱芜战役的炮火之中,参加了著名的孟良崮战役。</p><p class="ql-block"> 千丝万缕的因素拉动着我的心,一刻不停飞向“孟良崮”。</p> 血浴孟良崮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这个“崮”字是特指一种形态的山。它四周陡峭、顶部平坦,形似“桌状”。在沂蒙,这种形态的山有72座,称之为72崮。据说北宋时期大将孟良,曾在此囤兵操练,名声大噪。“孟良崮”也因此而得名。但真正让“孟良崮”名扬天下的,还是1947年著名的“孟良崮”战役。</p><p class="ql-block"> 1947年,蒋介石调集重兵,对山东解放区发起重点进攻,企图一举消灭我华东野战军。国民党军队“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七十四师,作为蒋介石的王牌部队,占着有一水的美式装备、先进武器,骄横跋扈,在进攻中充当急先锋。当时, 敌军数量达到45万、装备精良;而我军仅有30来万,不仅装备低劣,还缺衣少粮。面对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华东野战军积极调动敌人,捕捉战机,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英雄气概于5月13日,硬是将装备精良、自负冒进的王牌军之首整编74师分割包围,5月16日下午全歼国民党74师3万2千人并击毙师长张灵甫。</p>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在解放战争波澜壮阔的画卷中,犹如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辉煌的胜利和深远的意义,极大地激发了我党我军和人民群众战胜国民党反动派的信心,拉开了解放战争大反攻的序幕,胜利从孟良崮开始。</p> 张灵甫罪有应得 <p class="ql-block">  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无可非议是我党、我军历史上可歌可泣的辉煌成果。可不久前,不知从那个阴沟里吹出一阵冷风。为74师张灵甫涂脂抹粉。据说还有一些别有用心者,专程到张灵甫被击毙处,为张灵甫上香烧纸,搞的乌烟瘴气。更有甚者还要在这里建坟。都被当地有关部门严厉制止了。制止的好!真是笑话,我不禁要问:难道人民解放军打张灵甫打错了吗?难道打倒蒋家王朝也打错了吗?</p><p class="ql-block"> 这些人打着一个幌子,美其名曰说,张灵甫是抗战名将,值得悼念。这是典型的偷换概念,混淆是非。那些美化老蒋的别有用心者,你们怎么不说说张灵甫帮老蒋反共反人民的罪行。占着他武器好,围剿苏北,围剿山东打得多凶恨。为了断我军的粮草,让我军无立足之地,他血洗了不少村庄,杀害了多少沂蒙山区的百姓群众。他双手沾满了沂蒙山区老百姓的鲜血和我军将士的鲜血,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反共名将,罪不可赦。</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孟良崮山坳里,还有二千多烈士长眠在那里,他们为建立新中国奉献了宝贵的生命。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它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永远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后人。</p> 宣传阵地不可丢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曾教导我们说:“舆论阵地,无产阶级不去占领,资产阶级就一定要去占领……”</p><p class="ql-block"> 别忘了,今天的我们仍生活在阶级社会中,我们的言行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社会舆论的空间就那么大,舆论平台就那么多。如果我们不“唱红”,别人自然就要“唱黑”,你不宣传我们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的抗日名将,那些别有用心的人自然就去宣传国民党战犯,道理就是这么简单。</p><p class="ql-block"> 我们可能还要把一些事想的深一点,远一点。那些人仅仅是单单宣传这些反共的国民党干将吗?也许并不是那么简单。如果让他们大肆宣传,这些国民党战犯多么好,多么爱国。那么十多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了解历史的全部,又会怎么想?会怎么看待中国共产党?那时可能就有人会问:中国共产党领导推翻国民党蒋家王朝的必要性、合理性、进步性在哪里?若干年后,我们的子孙后代从各网络平台,文学作品中看到“张灵甫、孙立仁、薛岳、马步芳、戴笠、杜月笙等国民党战犯、特务及黑帮流氓抗战的一两件事,就会说:“他们并不是坏人呀,他们打鬼子很棒呀!他们是民族英雄呀!他们很有人格魅力呀!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还要灭他们呢?为什么要打倒蒋家王朝呢?为什么还要进行人民解放战争呢?</p><p class="ql-block"> 这样,岂不是导致了我们的后一代或几代人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奋斗的目标、信仰产生了怀疑和动摇吗?</p> 要历史的、辩证的看问题 <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抗战胜利八十周年纪念日,借此,我还要多说几句。是的,抗战期间,有些国民党战犯是打了几场胜仗,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我们一定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来分析、辩证地看。试问:国民党的抗战是积极主动的吗?老蒋攘外必先安内,抗战必先灭共,是在抗战吗?日本鬼子入侵时,他不去打鬼子,而是把枪口对着中国工农红军,打内战。东北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上海沦陷,祖国一片片的大好河山都丢失了,都是谁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安事变后还扭扭捏捏,</span>等到日本鬼子、汉奸汪精卫把屠刀架到脖子上了,为了保命,无奈之下这才拼死抗日。这样的抗日“名将”好意思吹吗?</p><p class="ql-block">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民主自由的东西讲多了,我们的舆论阵地出现了乱象。许多人忽略了政治思想工作,丢掉了共产党人历史唯物主义的武器,叫人心疼。一些宣传部门丢掉了舆论阵地。这叫不作为、失职。</p> 得民心者得天下 <p class="ql-block">  抗战期间,国民党军队是打了几场胜仗,那说明,当时的人民群众支持你,正义在你手中,你才能取胜。然而解放战争,国民党军队装备再好,却败了,人民解放军胜了。这正说明,此时的人民群众不支持你了,正义不在你手中了,而在人民解放军的手中。应验了那句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p><p class="ql-block"> 看看孟良崮战役吧,山东人民组织了二十多万民工支前,其中七万多是随军常备民工。他们同仇敌忾,不顾敌人的狂轰滥炸,日夜抢运伤员,运送弹药粮草,为战役胜利作岀了重大贡献。陈毅元帅感动地说:“我死在棺材里也忘不了山东人民对我们的支援,他们在战斗中作岀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一位沂蒙山的大嫂在山里发现了受伤的解放军战士奄奄一息,便毫不犹豫地解开怀用乳汁喂养,被传颂为“红嫂”。有首歌唱到:“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一碗米用来作军粮,最后的老棉袄铺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他上战场……” 这都是真实的写照,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沂蒙山老百姓有多么痛恨蒋匪军。可见当时的国民党欺压老百姓真是坏透了。国民党能不败吗?</p> 夕阳下的沂河水 <p class="ql-block">  夕阳映照下的沂水河,波光粼粼。一道残阳铺在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我的耳旁响想起了那首深情的歌:“炉中火放红光,我为亲人熬鸡汤。续一把蒙山柴,炉火更旺,添一瓢沂河水情深谊长,愿亲人早日养好伤,为人民求解放重返前方……” </p> <p class="ql-block">  多么感人的画面。瞻仰孟良崮战役纪念碑,让人感慨万千。“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永恒的真理。敬礼!英雄的孟良崮丰碑不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个别照片来自网络表示感谢)</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景熟熟</b></p><p class="ql-block"><b> 2025年9月15日于家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