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海纳百川</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388310</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龙虎山是“中国丹霞”世界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 。</p><p class="ql-block"> 2024.9.27日上午八点,我们在酒店用完早餐后准时自驾出发。女儿开车,我在车里查了下龙虎山的旅游资料,主要是游完的顺序,做到心中有数。南昌市到龙虎山约170公里,全程高速,上午10:30分到达景区。</p> <p class="ql-block">龙虎山景区游客中心</p> <p class="ql-block"> 在游客服务中心门前的广场周边供奉着六位先贤圣哲雕像。我把他们合在一张图上,雕像从左至右依次为:老子、张道陵、陆九渊、鬼谷子、徐霞客、马祖道一。</p> <p class="ql-block"> 我在游客中心拿了一张导览图,景区门票的有效期是两天,我准备是一天的旅游,时间较紧,忍痛割爱,没有参观道教博物馆和地质博物馆。按照旅游路线,主要分为两大区域:一为“道教祖庭”的人文景观;二是以泸溪河、象鼻山、仙女岩的自然景现。我们先乘坐游览车直接上大上清宫和天师府参现人文景观,然后乘车返回到龙虎山竹筏码头,乘竹筏沿泸溪河漂流。</p> 道教正源人文景观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大上清宫遗址下了景交车,从真武殿始,进入大上清宫遗址游览。</p> <p class="ql-block"> <b>真武殿</b></p><p class="ql-block"> 真武殿是一座两层重檐歇山顶的古建风格,高耸巍峨,呈现皇家气派,正中上悬挂金光闪闪的“大上清宫”匾额,由康熙皇帝御书所赐。真武殿上悬挂符帘随风飘扬,似乎欢迎每一位到来的游人,同时也在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真武殿前的香炉,香烟缭绕,游人在此祈求平安、幸福。</p> <p class="ql-block"> <b>下马亭</b></p><p class="ql-block"> 下马亭是重檐歇山式建筑,这座亭子是有28根柱子支撑,28根柱子对应天上28星宿。 庭前功德碑上刻着:“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步罡踏斗,礼诚神灵”。</p> <p class="ql-block">钟楼</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 <b>棂星门</b></p><p class="ql-block"> 棂星门为六柱五脊组成的仪门,石柱由汉白玉雕刻而成,棂星门为元代修建上清宫时的原物,也是整个上清宫遗留下来最珍贵的文物之一,门柱上的对联是:玉玺传家,龙虎山中真宰相;金符报国,麒麟阁上活神仙”。此联道出了天师道的道教本质和它在社会上的崇高地位。</p> <p class="ql-block"> <b>大上清宫遗址</b></p><p class="ql-block"> 大上清宫始建于东汉,原为张道陵修道之所“天师草堂”。东汉末年,第四代天师张盛改其为“传箓坛”。唐武宗时赐名“真仙观”,北宋真宗敕改上清观,徽宗升观为宫,称上清正一宫。南宋、元、清等时期均有扩建与重修,清雍正九年曾大规模重修。大上清宫在历史上屡经兴废,民国十八年(1930年)的一场大火将其整体焚毁,至此千年上清宫成了残垣断壁,甚为可惜。</p> <p class="ql-block"> 上清宫遗址占地面积达30万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北高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南面开阔。</p><p class="ql-block"> 游人现在看到的福地门、下马亭、午朝门、钟鼓楼、东隐院和伏魔殿等建筑,基本是景区在原基础上重建修复,初步恢复了大上清宫鼎盛时期宋代古建筑的特色 。</p><p class="ql-block">下图为大上清宫遗址保护工程</p> <p class="ql-block"> 在上清宫遗址陈列馆中,最具亮点,最吸引人目光的是元朝和明朝的两道圣旨,圣旨核心内容对道教及张天师的尊崇、对道教权益的保护和对道教事务管理的规定等方面。</p><p class="ql-block"> <b>大元皇帝忽必烈圣旨</b></p><p class="ql-block"> 元世祖忽必烈在圣旨中肯定了张天师先祖张道陵用心精一,得法箓正传,且其道法有征验,子孙相承已数十代。同时规定诸宫观房舍使臣不得下榻,任何人不得倚势占用,宫观内不得断公事、不得屯粮等,保障了宫观的正常秩序和财产安全。此外,圣旨要求道士们依循太上老君教法行事,听从张天师的言语,若道士与俗人有纠纷,由道士头目与地方官员一同理问归断。</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b>明朝洪武皇帝圣旨</b></p><p class="ql-block"> 圣旨核心明确张天师的“正一嗣教真人”等封号,承认其道教领袖身份和地位,让正一道成为皇家认可的主流宗教之一,增强其社会影响力,借助宗教力量维护地方稳定,教化百姓百依百顺。以此为基础,达到巩固皇权统治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近代以来,这座千年宫殿也难逃历史的风风雨雨,它历经战乱动荡,建筑逐渐受损,上清宫地沉寂替代了它昔日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离开了上清宫遗址,乘观光车回行在嗣汉天师府下车。嗣汉天师府是历代天师处理道教事物和生活起居之地。</p><p class="ql-block"> 嗣汉天师府大门坐北朝南,游人从天师府门前转身南望:地面正中有一个直径3.3米的先天八卦太极图;极目远眺,青山隐隐,远近高低各不同;近处的村庄,星星点点,若隐若现地点缀在茂密的树林中;泸溪河水迢迢,如玉带般从天师府门前缓缓流过。嗣汉天师府群山环抱,山水相依,真乃风水宝地也。</p> <p class="ql-block"> <b>嗣汉天师府</b></p><p class="ql-block"> 天师府的头门为六柱五间歇山顶古建结构,斗拱挑擔,斗拱下中间的彩绘人物皆为仙风道骨之态:衣袂飘举、飘逸潇洒、如沐清风;两边有松鹤延年、彩云祥鹿等彩绘相映。“嗣汉天师府”五个鎏金大字高挂正门之上,门上有楹联:“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为明朝大书画家董其昌所书。时值国庆临近,四个红色的“国庆”灯笼悬挂正门两边,给“嗣汉天师府”带来了喜庆祥和的节日气氛。</p> <p class="ql-block"> <b>元代铜钟</b></p><p class="ql-block"> 元代大铜钟,亦名神钟、金钟。由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代天师张嗣德、玄教宗师吴全节,会同上清宫提点戴永坚、提举知官功龚德同等,与元至正十一年(1351)铸造于杭州。凡用赤金9000斤,钟长(高)一丈,中围一丈八尺,钟唇厚三寸9分,重9999斤。钟上铸双龙盘顶图案,龙身为铜钟螭纽。钟面有太阳(赤乌)、太阴(玉免)、八卦、玉皇诰等道教图案文字。四方著有“皇图巩固、大道兴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篆书,下方《钟铭》由临川进士朱下所撰,大上清宫道士,元代著名书画家方从义所书。江西省人民政府1959年将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龙虎山在国内道教界被称为“道教祖庭”。</p> <p class="ql-block"> <b>永掌天下道教事</b></p><p class="ql-block"> 朱元璋称帝后,认为正一道“专为超脱,特为孝子慈亲之设,益人伦,厚风俗”,对社会有积极作用,授予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称号,令其永掌天下道教事,以彰显朝廷对正一道的尊崇和认可。</p> <p class="ql-block"> <b>“永” 字趣事</b></p><p class="ql-block"> 我当时正在这块石头旁拍摄,一个导游带了一个约10个人的团队来到这里讲解“永掌天下道教事”。我想这有什么好讲解的,刚要走开,导游讲解到这个“永”字时,又有了新的说法:朱皇帝在当时题字的时候很有心计,将这个“永”字写成类似皇姓的“朱”字。听导游这么一讲,我又看了一下这个字,确实有点意思,乍一看是“永”,细看“永”字变成“朱”字,这不就成了“朱掌天下道教事”了?朱皇帝当时想,我给你题字,也得给我脸上贴点金吧,“永”字之事也就成了嗣汉天师府趣谈。</p> <p class="ql-block">万法宗壇</p> <p class="ql-block"> <b>天师殿</b></p><p class="ql-block"> 天师殿座落在一棵巨大的樟树下面,樟树的绿叶大部分覆盖了红色天师殿的大部分建筑,门头上的伸出的绿叶陪衬天师殿也是一种极致的景色</p><p class="ql-block"> 天师殿内供奉着五尊神像,正中仗剑危坐的是祖天师张道陵,东西端坐的分别是第三十代天师张继先和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祖天师前东西持剑、捧印而立的分别是与祖天师同时得道的王长和赵升 。</p> <p class="ql-block"> <b>玉皇殿</b></p><p class="ql-block"> 玉皇殿为双重檐歇山顶古建,七柱六开间结构,里边正中供奉着玉皇大帝,大门正中檐下悬挂着《道教祖庭》四个鎏金大字,在玉皇殿的前面有一对华表,分立左右。玉皇殿前的香炉香火正旺,游人如织,烧香拜佛,祈祷平安。正对玉皇殿大门的台阶下面有一口水井,据说喝了这井里的水,益寿百年,一生坦途,再无坎坷。</p> <p class="ql-block"> 从嗣汉天师府出来以后,乘景交车来到了道教正一观,正一观是道教正一派的起源、是道教正一派的祖庭象征。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仪门</p> <p class="ql-block"> 正一观大门前面有两棵直立上扬的树木有点奇特。我问了一下旁边的道长,道长告诉我,这个树是2022年从四川都江堰移栽来的品种。这位道长问我去过北京故宫的金銮殿吗?我说去过呀,他说你去过了就应该知道是什么树种了,道长一句话把我问愣了,我呆在原地想了想,小心翼翼的答到,是金丝楠木吗?道长哈哈大笑,对的。据道长说 ,由于是珍稀树种,经国家审批后,四川都江堰一共移栽过来108棵,象征神话中的108将, 剩下的100多棵都在正一观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 <b>祖师殿</b></p><p class="ql-block"> 祖师殿主要讲述祖天师张道陵的故事。东汉永元初,张道陵携弟子王长在此结炉炼丹,“丹成,而龙虎现”,龙虎山名由丹成而得地名。祖师殿供奉着张道陵及其弟子王长、赵升神像。</p><p class="ql-block"> 正一观原名“演法观”,明嘉靖三十二年改名“正一观”。</p> <p class="ql-block">祖师殿</p> <p class="ql-block"> 上清宫遗址、嗣汉天师府、正一观穿越千年时光,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祖庭》,以道教领袖号令天下。《道教祖庭》不仅承载着道教文化的传承使命,多次获得朝廷的重视与扶持,历代皇帝的赐名与圣旨加冕,见证着《道教祖庭》最耀眼的辉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宫宇规模宏大,殿阁林立,一度成为“仙灵都会”“百神受职之所”,见证了道教正一道最辉煌的发展阶段。</p><p class="ql-block"> </p> 泸溪河自然景观 <p class="ql-block"> 竹筏漂流从龙虎山码头始,至仙女岩终,全程3.5公里,漂流约50分钟。这段水路是龙虎山景点的精华,有些景点是漂流才能看到。</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码头坐落于龙虎山下,游人来到码头,才能看到龙虎山的雄伟气势:青山如黛,高低起伏的山峰如一条长龙在龙头的带领下,跃跃欲试飞长空;后面的老虎也不示弱,腾起飞跃,想和长龙试比高。龙虎山名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 <b>天书</b></p><p class="ql-block"> 游人乘竹筏而下的第一景是“天书”,两座山峰高低差不多,其横断面的褶皱像一页页的书纸叠加在一起,像一本打开的书,任凭四季轮回,风吹日晒,雨雪交加,我自岿然不动。中间的一棵树像一个书签牢牢地生长在岩石中,偌大的天书呈分开状,横卧在泸溪河边,供游人“阅览”。</p> <p class="ql-block"> 水上交易,微信付款,另有一门新生意。</p> <p class="ql-block"> <b>无蚊村</b></p><p class="ql-block"> 无蚊村名为许家村,据竹筏上的船工讲,村内及周边遍植樟树、桉树与竹柏,这些树木散发的气味有驱蚊作用 。此外,村后的山洞中栖息着大量蝙蝠,它们会大量捕食蚊子。</p><p class="ql-block"> 岸边茂密的树下聚集众多游人,一边观看泸溪河的美景,一边享受着没有蚊虫叮咬的愉悦。</p> <p class="ql-block"> <b>狮身人面像</b></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的“狮身人面像”是自然形成的丹霞地貌景观,游人从泸溪河竹筏漂流往右看,一山峰酷似一头雄狮回头,其形深卧在地,大有一跃而起之势,狮子回头的头部轮廓与人面相似,因此被称中国版的“狮身人面像”。</p><p class="ql-block">狮身人面像</p> <p class="ql-block"> <b>仙人桥</b></p><p class="ql-block"> 游人乘坐竹筏可以看到两座山峰之间的仙人桥。桥上白云飘飘,游人在仙人桥上的蓝天下,似乎伸手触摸到那飘忽不定的白云,人在桥上白云飘,诗仙李白“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的描写此情此景恰到好处。仙人桥位于仙人城景区,连接两座山峰,横跨绝壁,下临深渊。它是通往兜率宫的必经之路。仙人桥上有108个台阶,游人在此桥打卡拍照很有意境。仙人城下建有150米高的观光电梯,游人直达兜率宫。</p><p class="ql-block"> 船工给我们介绍:相传老子曾在这里向道教创始人、祖天师张道陵授道法玄机。在魏晋时期,第四代天师张盛在仙人城山顶修建庙宇兜率宫,以诵老子功德。唐玄宗亲赐银两给十五代天师张高,命其在龙虎山仙人城重建兜率宫,以祭祀老子。从此,这里成为历代天师和道徒祭祀、朝拜教主老子的宫观。</p> <p class="ql-block"> <b>仙猴石</b></p><p class="ql-block"> 在仙姑庵正对面有一块形似猴子侧面的山峰巨石,即仙猴石。传说很久以前,有个叫青霞的仙姑在仙姑庵出家修行,因容貌有沉鱼落雁之美,就连龙虎山的猴子也不安分,怀有非分之想,在她沐浴时经常偷看。青霞略施小计将猴子定住化作了仙猴石,顺势将龙虎山附近的猴子驱赶撵走。至今,整个龙虎山连一只猴子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 <b>僧尼峰</b></p><p class="ql-block"> 僧尼峰又叫情侣峰。相传,泸溪河边一个名叫慧贞的姑娘,貌如天仙,尚未出嫁。当地财主的儿子重病,为了给儿子结婚“冲喜”,财主便把慧贞抢入家中给儿子成亲,没几天丈夫便死了,慧贞在家中遭虐待,逃至仙姑庵中为尼。七星庙的和尚妙正,因父亲被奸臣所害,为避祸出家。两人在砍柴、农田干活时相识,同病相怜,渐生情愫,后决定还俗成亲,在深山搭棚而居。然而,他们的行为被寺中住持得知,派人捉拿问罪。妙正为了掩护慧贞,腿部被箭射中,慧贞背着妙正逃到仙水岩时,被泸溪河挡住去路,陷入了河边的淤泥中动弹不得,后面追兵的话语声清晰入耳。在这紧要关头,太上老君正好来龙虎山传经布道,被他们的真情所感动,便将他们点化为两座山峰,让他们紧紧挨在一起,永远相亲、相爱、相守,永不分离。</p> <p class="ql-block"> <b>仙桃石</b></p><p class="ql-block"> 竹筏游览快接近尾声的时候,游人看到一块硕大的石头立在碧波荡漾的河边,船工讲这是仙桃石,虽说是仙桃,却没有人亲自去品尝,没有道路,更没人上去过。</p><p class="ql-block"> 仙桃石裸露的红色砂砾岩层属于丹霞地貌。它是一座高约80米的石峰,顶部圆润长有草丛和树木,中部内凹,远观外形像一个被咬了一口的巨型桃子。传说是孙悟空大闹天空时从蟠桃园摘下的桃子,咬了一口不小心掉落在泸溪河边,从此泸溪河边多了一景。</p> <p class="ql-block"> 竹筏漂流的终点是仙女岩码头。为了更好地看到仙水岩悬棺在山体中的位置,游人从码头的右边有一条登山小道,小道险峻陡峭,其宽度仅可容一人手扶拦杆通过,上下之人须侧身相让而行。观景台建在半山腰一处悬崖平台上,在这里可以更好地观看悬棺在洞中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 <b>悬棺</b></p><p class="ql-block"> 悬崖上的岩槽由一系列红色岩层组成,由于岩层的软硬不一,抗风化能力差异较大,在长期风蚀及流水冲刷和化学溶蚀作用下,软岩层易被侵蚀流失而形成的洞穴,称为丹霞岩槽。在仙水岩丹霞岩槽中放置有春秋战国时期古越族人棺木,成为龙虎山三大奇观之一,棺木如何放进去的至今还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 仙水岩崖墓群数量众多,在区内16座山峰的崖壁上共发现207座崖墓,有少量明代道士的墓葬。崖墓年代久远,数量众多,位置显要,文物丰富,有着天然博物馆的美誉,对于干越、百越族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现已出土的崖墓中的纺织工具和古筝为研究中国古代科技史,音乐史提供了重要的实证资料。</p> <p class="ql-block"> 从山上下来又回到河边,沿着河边的指示牌缓步前行,边走边看。前行不远,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丹霞奇观仙女岩呈现在眼前,这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这种浑然天成的造型也让它成为龙虎山丹霞地貌中极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b>仙女岩</b></p><p class="ql-block"> 丹霞山体中发育有垂直节理,在长期的下渗水流冲刷溶蚀作用下,有时形成高度远大于宽度的直立洞穴称为竖状洞穴。仙女岩为一丹霞竖状洞穴地貌,是下跌的水流沿一走向垂直张裂隙冲刷溶蚀而成,由于下跌水流冲刷能力下部较上部更强,就形成了上小下大竖状洞穴,又因其洞底发育成人字形悬沟,酷似女性阴部与臀部,故名。其美学价值为国内外丹霞地貌景观中绝无仅有,被誉为"天下第一绝景"。</p> <p class="ql-block"> 这里也被称为生命之母,虽然是大自然的奇观,这里展现的是:母爱伟大、母爱平凡、母爱无私。在无数个平凡的家庭里,母爱悄悄地为每个家庭筑起温暖幸福地港湾。</p> <p class="ql-block"> 在仙女岩隔河对岸不远处 ,有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金枪峰</p><p class="ql-block"> <b>金枪峰</b></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的金枪峰被称为“男性之根”</p><p class="ql-block"> 金枪峰高约112米,呈孤柱擎天之状,极具阳刚之美。金枪峰和仙女岩隔泸溪河相望,一阳一阴,一刚一柔,刚柔并济,相互呼应,构成了天然的阴阳景观。此处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处丹霞地貌奇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不已!</p><p class="ql-block"> 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也是由阴阳组合且对立统一,太阳为阳,月亮为阴;白天为阳,晚上为阴等不胜枚举。道教的阴阳太极、八卦也不例外,寓意着天地万物皆由阴阳构成,体现了道教对生命起源和自然规律的一种认知。</p> <p class="ql-block">金枪峰(网图)</p> <p class="ql-block"> 泸溪河在情侣峰下有一座桥,游人过了这座桥就是桃花洲,在桃花洲可以看到每天四场的升棺表演,升官,升棺,官棺相通。这里也是游人比较集中的地方,主要是看现代人表演古代人如何把棺木运到悬崖上面的洞中。当然这种表演仅是一种猜想和假设,目前国内对悬棺如何运送到崖洞中尚无定论。</p> <p class="ql-block">悬棺表演</p> <p class="ql-block"> 在桃花洲看完升棺表演, 乘坐景交车来到了象山,到这里来看一看龙虎山的象山像不像一头大象?从象山到玉仙河这一段山道大约是3000米,这座山道上是在悬崖绝壁上修建的栈道,人在栈道上行走,可以看到很多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b>象山</b></p><p class="ql-block"> 丹霞地貌的象山有着山体的雄浑与山林的灵秀,高大端庄,远观时整座山形如一头静卧的大象,守护着山间的清幽与宁静。象鼻簇拥到山下,似乎口渴将山下的溪水一饮而尽。</p> <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下的这块山体,读者自行鉴赏,您看像什么它就是什么了。</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一只仰首望天的青蛙,自形成以来,一直就是这个姿势,动都没有动过,不知道它累不累。</p> <p class="ql-block"> <b>蜡烛峰</b></p><p class="ql-block"> 蜡烛峰是丹霞峰林中相对孤立的石柱,其顶部呈火焰状锥形,平地拔起,四面陡峭,如蜡烛般高耸入云。蜡烛峰附近生态好,森林密度较高,是一道不错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老子《道德经》为重要思想源头,道教文化已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沃土之中,道教文化同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p><p class="ql-block"> 龙虎山山清水秀,每一处景观都有着动人之处;大自然鬼斧神工是那样完美无暇,令人惊叹和震撼!游人的心灵在这里得到净化和升华!</p><p class="ql-block"> 从龙虎山出来以后,驾车赶往八十公里外上饶市弋阳县预订宾馆,明天去看天下最大、最长寿的乌龟。</p><p class="ql-block"> 文中的部分道教资料和传说与金枪峰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告知删除。</p> <p class="ql-block">音 乐:轻音乐—平静之秋</p><p class="ql-block">摄 影:海纳百川2024年9月</p><p class="ql-block"> 于龙虎山</p><p class="ql-block">图 文:海纳北川2025年9月</p><p class="ql-block"> 于合肥</p> <p class="ql-block">欢迎老师到访、浏览、点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