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图、文/张雄</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家在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水坪村张家,老家有三口水塘,张家村门口有一口小水塘,我们习惯叫它“里头门口”,水面面积约1亩,肖家村门口也有一口水塘,我们习惯叫它“外头门口”,水面面积约1.5亩,两口水塘水最深处约1.5米,还有一口水塘就是金竹塘水库,金竹塘水库说它是水库有点言过其实,最多应该是一口大一点山塘,水库不大水面面积大约3亩的样子,最深处约10来米,主要功能是为水坪大队一生产队张肖两姓提供农田灌溉用水,正因为有了这个水库,一生产队即使在干旱季节,也能保证农田正常用水。</p> <p class="ql-block"> 张家村门口那口水塘是我们儿时玩耍游泳的地方,大集体时期,每年“双抢”(抢收抢插水稻)季节,生产队将打完稻谷的谷桶放在水塘里浸泡,浸泡的目的除了除泥,还有就是打谷桶的木板在水里浸泡后,膨胀的木板之间的缝隙填满防止木桶漏水,以便下次再用,这种打谷桶长宽约2米,高约60公分,这么一个大木桶一次能装七八百斤稻谷。大集体早期有的生产队还没有配置打稻机,就用这种打谷桶代替打稻机,五六个人每人拿一把稻穗对着桶边的内缘砸去,将稻谷砸进桶内,这种打稻谷的方式很费劲,一般由男劳动力去完成,女劳动力一般去割稻子,打谷桶快打满时,妇女们将打谷桶内的稻谷装进竹筐里,把打谷桶内谷子清理干净,男人们将打谷桶抬到水塘里浸泡。</p> <p class="ql-block"> 暑假里,大人们忙于“双抢”,我们一帮小伙伴趁大人回家或者干别的农活时,跳进水塘里,这个打谷桶就成了我们的游乐设施,我们将打谷桶拖至塘边,三四个小伙伴轮流爬进打谷桶,二个小伙伴在旁边推着打谷桶在水塘边来回走,越玩越开心,在桶内的小伙伴将打谷桶左右摇晃,桶外的小伙伴顺势也跟着左右摇晃,两股力量将打谷桶摇晃到最高处,因打谷桶摇晃到极限,加之木桶内人员站立不平衡,失去重心,突然木桶一下子翻卷过来,我处于木桶翻转的最低位置,翻转时我死死抓住木桶外边的把手,木桶翻转时我憋住一口气,顺势从木桶内使劲往外游,好在水塘里的水不太深,但还是喝了几口水,我从木桶内逃出来后,深深地吸了几口气,突然发现除了原来推木桶的二名小伙伴和我,木桶内还压着三名小伙伴,我们三人试着抬起打谷桶,但根本太不动,我使唤在桶外的小伙伴赶紧去叫大人,我一个人将谷桶推向水浅处,不停地跟桶内的小伙伴们说话,确认他们在桶内还比较安全,由于桶内没有完全进水,桶底与水面还有一段距离,桶内有空气,几分钟后,跑过来几名大人,2名大人抬起桶边,2名大人爬进桶内把压在木桶内的三名小伙伴救出来,四名大人抬起木桶的四边木柄,将打谷桶翻转来复位,抬至塘坡上,不一会儿各自的家长来领走自家的孩子。母亲来接我时手里拿着一根竹条,我知道今天自己做错了事,应该要受到惩罚,母亲又听说我今天救人时很勇敢,间接地救了被压在桶内的其他三名小伙伴,母亲没有惩罚也没有表扬我,“功过相抵”,顺势把竹条丢掉了。</p> <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过后,听说被压在木桶内的那三名小伙伴,他们家长不允许他们再到水塘边去玩,发现一次就用“牛条子伺候”(这种驱赶牛的条子是用竹枝做的,犁田时用作鞭打耕牛的一种“刑具”,驱赶耕牛加快犁田速度),我的母亲也跟我讲了三点要求:一是不要到水深处游泳;二是不要到水塘里的打谷桶内玩;三是不能到大水库里游泳,游泳时千万不能打闹。可能母亲被我的机智和担当比较满意,已经默许了我跟大人一起游泳。我偷偷地约了那二名推桶的小伙伴,大人们外出干农活时来到“里头门口”游泳,我扑通一下扎进水里,两手顺势往前再往后划水,两腿回收再往后用力一蹬,作出一个娃泳姿势,身体很自然地往前游动,没有下沉的感觉,游了几步停了下来,担心游向深处,就站起来,两名小伙伴惊奇地望着我说:“原来你会游泳?”“我不会,真的不会,我们都是一起到这里学游泳的。”有了这一次成功的尝试,游泳的兴趣更浓了,回到家里我骄傲地跟母亲说:“妈妈,我会游泳了。”“真的吗?没有谁教过你,等你爸爸倒班回来再教你。”第二天我要妈妈去看看我到底会不会游泳,经母亲检验我后,再也没有说别的,只是一再强调不能到大水库里游泳,我也答应了母亲。</p> <p class="ql-block"> 这以后的几年一直在“里头门口”游泳,推木桶的二名小伙伴在我怂恿下,偷偷地在“里头门口”学游泳,“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感觉是根深蒂固的,更羡慕我们的是那三名曾经压在谷桶内的小伙伴,我们三人在水里游玩,他们三位站在塘坡上眼睁睁地看,羡慕嫉妒恨,五味杂酿。不久后跟我一起游泳的二名小伙伴也学会了游泳,我们三位怂恿另外三位小伙伴去跟各自的家长游说,我们也跟他们家长“保证”“一对一”地传帮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几名小伙伴又能一起游泳了,那三名小伙伴进步也很快,终于在这个暑假结束前学会了游泳。我在想为什么我在几个小伙伴中第一个学会游泳?也许我是第一个从翻转的打谷桶内爬出来,求生的欲望要求我必须立即马上学会游泳,否则就葬身在打谷桶下面,或许我有无师自通的天赋,后来许多事也验证了我确有“无师自通”的能力,能够学会一项技术不能引以为豪,而是要脚踏实地,所以我要求自己不懈努力去尝试。</p> <p class="ql-block"> 这个小水塘已经容不下我们青春年少的心,我们已经从水坪村小学毕业了,到乡中学读初中,“里头门口”这个小水塘是我们学习游泳的起点,我们向往更大的游泳空间——金竹塘水库。</p><p class="ql-block"> 修建金竹塘水库,应该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修了好几年。上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刚刚建立,百废待兴,全国大规模修建山塘水库,让全国人民都喝上干净的水源,更多的地方修建水塘水库是为了农田和耕地用水。水坪大队一生产队张肖两姓各有一口水井,能够保障生活用水。零陵富家桥乡河流比较多雨水也比较丰富,但农田里的水在太阳光暴晒下,蒸发量比较大,蓄水能力有限,在全国大修水利设施时,县乡两级政府要求各大队各村组织村民大修山塘水库,急需修建一个大型水库,确保水坪大队第一至第三生产队三个队的农田灌溉用水。在那个特殊时代,不需要讲太多的大道理,大队干部作简单动员,一声令下全村青壮劳力自带工具赶赴工地,县乡各级领导也没有什么架子,就连县长、乡长分赴各工地,跟村民一起挑土夯坝基,分不清那是县乡干部那是普通村民,没有机械,村民采取肩扛手推,硬是将一个一个山沟修建成一个小型水库。</p> <p class="ql-block"> 金竹塘水库修建好后,不仅为村上提供早中晚三季稻谷的灌溉用水,可以在水库里养鱼,年底为生产队提供过年物资,也给我的童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每年夏季金竹塘水库成了儿时游泳的好地方,我的游泳技术,是在金竹塘水库里练得如火纯青,每天太阳落山后,放下一天的劳累,带上换洗衣服,邀上几个小伙伴在年长一点的叔叔伯伯,年长一点的叔叔伯伯分好组,每组2人,并划分游泳区域,不准超出这个区域,既使我的游泳技术稍好一点也不能越界,一不小心会游向深水区,大人们负在安全员的责任,在金竹塘水库里畅游,洗掉一天的汗渍和疲惫。我是在小叔叔的带领下慢慢游向深水区,父亲在工厂上班,倒班休息时带我到水库里检测我的游泳技术,检测当然通过,那种愉悦的心情无法用言语来表达,一个猛子扎进水底,喝几口冰凉的山水,比水井里的水要冰一些、甜一些,在金竹塘水库游泳那种畅快淋漓感觉沁在心底。从初中到高中,每年暑假里金竹塘水库成了我们游泳的地方,帮父母干完农活后,第一件事来到金竹塘水库,有时候连衣带裤一猛子扎进清澈见底的水里,那种冰凉刺激快感传遍每一个神经末梢。后来到湘江河里去游泳,到更广阔的湖泊和海边去游泳,游泳前记得游泳前叔叔伯伯和父亲教我一定要热热身再下水,不能单独去游泳,至少三人同行,而且三个人不能同时下到水里,留一人在岸边。</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了,我们一起游泳的小伙伴也都步入了中年,无论年纪多大,到大水库里游泳始终记得安全放第一,必竞那种“牛条子炒肉"的滋味不好受。第一次学会游泳、第一次教小伙伴学游泳、第一次到金竹塘水库游泳,历历在目,好像就在昨天,时常在梦里不知出现了多少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