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十三陵(长陵)

东湖月

<p class="ql-block">9月8日上午,我们从雄伟壮丽的八达岭长城出发,驱车前往风景如画的明十三陵。十三陵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麓,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长眠之地。自1409年始筑,至清初顺治年间,历时230余年,先后建成十三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寝,总占地面积达四十平方公里。群山环抱之间,陵墓错落有致,以长陵为中心,陵园建筑群依山就势,掩映于苍翠林海之中,气势恢宏,意境深远。</p> <p class="ql-block">踏入十三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贯通古今的神路——又称神道,是通往各陵寝的主干道,也是十三陵地面建筑的导引部分。神路自南端的石牌坊起,北至长陵,全长七公里。沿途设有石像生、棂星门、五孔桥、七孔桥等古建遗存,庄严肃穆,气势磅礴。自七孔桥起,神路分岔延伸,通向各陵,我们沿中轴线驱车前行,直抵长陵。</p> <p class="ql-block">长陵,坐落于天寿山中峰脚下,是明成祖朱棣与仁孝文皇后徐氏的合葬之地,亦是十三陵中规模最大、建筑最宏伟的一座陵寝。整座陵墓依山而建,平面呈长方形,前为方正门庭,后为圆顶宝城,整体布局严谨,气势恢宏,三进院落层层递进,红墙高耸,尽显皇家气派。</p> <p class="ql-block">步入第一进院落,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棱恩门,作为陵寝建筑的前导门户,其两侧分布着神厨、神库、宰牲亭等附属建筑,构成完整的祭祀体系。整组建筑庄重典雅,红墙黄瓦,昭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第二进院落是祭祀活动的核心区域,其中棱恩殿尤为壮观,为整座陵寝的建筑精华所在。面阔九间,重檐庑殿顶,覆以黄色琉璃瓦,金碧辉煌,气势恢宏。整座大殿全以金丝楠木构筑而成,60根巨柱巍然挺立,其中32根重梯金柱高达12.58米,柱径逾一米,堪称世间罕见的建筑奇观,尽显皇家陵寝的尊贵与庄严。</p> <p class="ql-block">穿过棱恩殿后门,棂星门巍然矗立,作为进入第三进院落的门户,采用牌坊式结构,象征“天门”之意。棂星门后,是庄严肃穆的石五供,香炉、烛台等祭祀器具静静陈列,仿佛仍在诉说着昔日祭祀盛典的隆重与虔诚。</p> <p class="ql-block">明楼,作为长陵的制高点与核心建筑,矗立于陵寝中轴线的最北端,是连接地面与地下宫殿的枢纽,象征皇帝灵魂升天的通道。楼高约31.32米,是陵区最高地标,坐落于棱恩殿之后、宝城之前,形成“前朝后寝”的格局。整座明楼复刻皇宫规制,雕梁画栋,气势恢宏,彰显出朱棣“死后仍掌天下”的雄心与威仪。</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