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吉林辽源市(二)二战盟军高级战俘旧址展览馆

踏歌而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翻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2843668</p> <p class="ql-block">【题记】我热衷旅行,已走过国内外175座城市。2019年前跟团游,行程匆忙、走马观花。好在这几年偏爱独自旅行,随心探索,途中惊喜不断,收获快乐,也领悟了旅行更深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辽源市</p><p class="ql-block">是吉林省下辖的地级市,与吉林四平市、吉林市、通化市、辽宁铁岭、抚顺为邻。</p><p class="ql-block">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清朝康熙年间被划为盛京围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设县。1952年,因与陕西省西安市重名,更名为辽源市,1983年升级为地级市。辽源是剪纸之乡、二人转之乡、中国棉袜之乡。</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有:</p><p class="ql-block">辽源矿工纪念馆、龙首山、老站旧轨、辽源二战盟军高级战俘旧址展览馆、动植物园、篮球主题公园等。</p> <p class="ql-block">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展览馆</p><p class="ql-block">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战俘营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属日式建筑,位于辽源市人民大街。2004年,战俘营旧址被发现,2015年旧址展览馆正式落成开放。内部展陈文物402多件。这里曾是日军“奉天俘虏收容所第二分所”,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关押过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34名战俘,包括5名中将、4名少将等高级军官。</p> <p class="ql-block">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展览馆中,有不少盟军使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盟军将领的军服、军徽:</p><p class="ql-block">这些物品是盟军将领被关押期间的个人物品,是研究二战历史和战俘营生活的第一手资料。</p> <p class="ql-block">降落伞</p> <p class="ql-block">辽源二战盟军战俘营展览馆中,也有不少日军在二战中使用过的物品。</p> <p class="ql-block">日军仪式用刀 :</p><p class="ql-block">由陈守仁将军捐赠,是二战时期日军举行仪式时使用的刀具。</p> <p class="ql-block">二战日军水壶</p> <p class="ql-block">场景复原</p> <p class="ql-block">辽源二战盟军战俘旧址</p><p class="ql-block">即日军辽源高级战俘营旧址,是目前国内唯一一所具有地下建筑的战俘营 。</p> <p class="ql-block">1944年12月至1945年8月期间,这里曾关押34名来自美国、英国、荷兰等国家及香港等地区的高级战俘,包括5名中将、4名少将、7名地方长官和18名勤务兵。其中,级别最高的是美军中将温莱特。</p> <p class="ql-block">战俘营内有一排日式平房,此外还有地下室和地下通道。在旧址的西北角距地表3.5米处,有一个面积27.3平方米的地下室,出口有一条长4.7米的甬道。在遗址北侧还发现一处长49.7米的南北走向地道,均用红砖砌成。</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出土了日式三八式步枪子弹壳、日本手雷、短把铁锹、日式短把洋镐、铁皮罐头盒子、搪瓷盆、带日文的酒瓶等遗物,这些文物是日军侵略罪行的铁证。</p> <p class="ql-block">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踏入旧址,砖石无言诉说着战俘的267天苦难。文物与数字展陈交织,让历史触手可及。铭记侵略伤痛,珍惜当下和平,吾辈当以史为鉴,守护来之不易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欣赏!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