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友行~大同梁思成纪念馆 大同古城 2025、9

梁莺

<p class="ql-block">9月13日下午两点半走进梁思成纪念馆</p><p class="ql-block">梁思成纪念馆,太珍貴了。</p><p class="ql-block">云南昆明的故居,是梁思成、林徽因夫妇1938年抗战时期,随中国营造学社迁至昆明时唯一自建的居所。但纪念馆,全国唯此一家,是山西乡梓对梁思成、林徽因两位先生四次考察山西古建筑和著写海内孤本《中国建筑史》的追思与怀念。</p><p class="ql-block">中国式的四合院,静静地伫立在热闹的古城之外。这里幽静,是个远离喧嚣、可以认真作学问、静静思考古城古建筑的历史价值,绝不人云亦云的好去处。</p><p class="ql-block">这不仅需要渊博的学养,更需要浑身是胆的勇气。</p><p class="ql-block">林徽因曾对吴晗讲“林家满门忠烈”,而梁家则可以说满门都是有良心有勇气的学界泰斗。林、梁两家,堪称双壁无暇。</p><p class="ql-block">走进梁思成纪念馆,是高山仰止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大同古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平城区,北至操场城东西街、南至南关东西街和新胜东街、东至御河南北路、西至新建南北路,面积约为327公顷。古城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期,明洪武五年(1372年),大同古城墙始建。大同古城主城以城墙围合,外围东、南、北城墙外侧有3座小城(东小城、南小城、北小城)。古城有“四大街、八小巷、七十二条绵绵巷”之说:街巷以十字大街为骨架,东西大街为横轴,南北大街为纵轴,形成古城主干道体系;四隅内由小型街道十字相交叉,又呈现出较大规模的“坊”,形成古城次干道体系;这些“坊”再以小巷纵横分割、分配,坊内小巷交汇处大多数为“丁”字形相互连接,形成古城支路体系。古城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大同古城的艺术价值体现在材料、造型和美学,建筑宏伟,古城城防中的武装设计能充分体现其艺术价值,古城融合了许多朝代不同的建筑工艺和艺术风格,是研究古代艺术建筑的典型模型。1982年,大同市(大同古城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为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看过春天的花、淋过夏天的雨,也分享过秋天的落叶和冬天的暖茶,日子慢慢走,而我们的友情,比时光更绵长。</p> <p class="ql-block">古城新华书店</p> <p class="ql-block">大同法华寺始建于元末明初,原建筑已毁,现存主体为2008年大同名城保护工程中按原貌复建。寺院坐北朝南,占地57亩,呈四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牌坊、天王殿、三士殿、大雄宝殿、法华塔及藏经楼。其建筑融合汉藏元素,如圆形蒙古包式钟鼓楼、覆钵式琉璃喇嘛塔等,体现了多民族文化交融特色。‌‌</p> <p class="ql-block">傍晚姐俩在古城小酌一下😃👍👍👍</p> <p class="ql-block">9月14日上午走进华严寺</p><p class="ql-block">华严寺建于辽兴宗耶律宗真重熙七年(公元1038年)是中国现存三大辽代寺院之一。</p><p class="ql-block">寺内现存最早建筑为薄伽教藏殿,辽清宁八年(1062)重建,是“奉安诸帝石像、铜像”,是辽代皇室的宗庙。</p><p class="ql-block">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保大二年(1122)华严寺因因兵火受损。大雄宝殿于金代天眷三年(1140)重建。</p><p class="ql-block">元朝第三代皇帝武宗海山至大年间(1308-1311)曾对华严寺补葺。</p><p class="ql-block">明成化宪宗、万历皇帝朱翊钧年间(1465-1620)华严寺一分为二,上寺居于西北侧,下寺偏东南,自成格局。</p><p class="ql-block">清代多有修葺。</p> <p class="ql-block">华严寺集中了典型的辽金建筑特色,小木作天宫楼阁、彩塑、壁画等各类文物,均居同类作品中的上乘,在中国建筑史、宗教史和艺术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受到建筑大师梁思成先先生的交口称赞,奉为辽金建筑与彩绘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古城街头</p> <p class="ql-block">大同街头的牌楼群,上面题字都是街名,保留了古老的城市记忆。</p> <p class="ql-block">去看大同明代宁王府的九龙壁,比北京北海公园的九龙𤩹还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