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Windsor - Elizabeth II</b></h1> <div>1990年代,英国的通货膨胀依旧严重。新财长 梅杰 认为加入欧元体系,市场变大了,外国货进口会降低物价,同时英国货出口可以赚钱,双赢啊!而且 撒切尔夫人 已经答应了,加入欧元区是迟早的事。然而在 撒切尔夫人 心中,"加入欧元体系"的意思与众人不同。别人想的是欧元是整个欧洲流通的唯一货币,她认为欧元和英镑是同时存在的,至少在英国国内是这样的。这不仅是经济问题,这关乎到政治和主权。欧共体和将来的欧盟委员会成员和主席是国家推荐的,而不是通过民众选举岀来的。而且谁也没有讨论过欧盟的民选制度,是一人一票呢?还是按国家实力分配呢?"最平等"的当然是一人一票,那么哪个国家靠多生孩子就可以在欧洲作主了?并且还可以放开移民,招揽各大洲人民。说到底,以英伦三岛这嘎达地方,装不下太多人。所以英国必须有保护自己的方案。1990年底,首相在议会上发言:"对,欧共体委员会想增加它的权力。对,这个委员会并非经选举产生。我不希望增加委员会的权力去对抗英国的下议院,所以我们和他们是截然不同的。欧洲议会成为行政和立法机构?不!不!不!"<br><br>撒切尔夫人 对欧洲说"不!"的代价就是英国必须自己解决经济困难。10年的经济增长造成了大家买买买,不仅是民众,政府人员也在扩大支出。物价上涨,通货膨胀。英国政府花费增加,自然就把手伸到了百姓的口袋里。首相 恢复了一个古老的税种:人头税。查理一世 就是因为人头税被砍掉了脑袋,雍正皇帝都知道摊丁入亩了。1989年,人头税开始在苏格兰执行。1990年,在全英国展开。这个税收立刻就惨不忍睹。3月31日,伦敦民众的反抗游行演变成为了暴力冲突。撒切尔夫人 的支持率迅速下滑。10月,保守党即将召开大会,撒切尔夫人 希望财相 梅杰 调低利率1%,面子上好看一点。但 梅杰 无奈地指出:唯一的办法就是采用欧元制,英国己经站在了欧洲的对立面了,德国和法国等就算出于反对保守党政府的目标,也要把英国经济搞垮。您得罪的人太多了。11月,撒切尔夫人 宣布辞职,一个时代结束了。<br><br>梅杰 出任了保守党党魁和首相。尽管他很早就投身政治,但是他两年前才进入内阁。他的优点是真诚朴实。梅杰 的第一个任务还不是经济问题和欧元区,而是海湾战争。伊拉克于1990年侵占了科威特,严重影响了国际石油产量和价格。全世界都把眼光投向了美国总统 老乔治·布什 George H. W. Bush。此时东欧己经变天,苏联有进气没出气了,只剩下美国这个大哥了。虽然说美国的军事实力碾压伊拉克,这将是一场简单的战争,但是中东长期就是各方势力相互制约的博弈。伊拉克曾经是美国手中的棋子,干掉他美国手中就少了一张牌,很难再找个替代者。可是,萨达姆侯赛因 这个狂人不听美国招呼了,油盐不进就是不撤兵。而且中东的疯狗还不只他一个,利比亚的 卡扎菲 两年前就因洛克比空难与美英掀桌子了。并且,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美国和英国经济己经河了西了,经过80年代的猛涨后,开始衰退了。老布什 诚恳地把 梅杰 邀请到戴维营,梅杰 表示是非大义,听老大的。1991年1月,以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队开始行动。3月,伊拉克战败,从科威特撤军。<br><br>海湾战争以美英胜利而结束。同年8月,苏联发生了政变,很快地就在年底解体了。全球就剩下美国这一极了,老布什 的支持率高达到了85%。然而美英两国面临着严重的经济衰退。1992年成为两国政府灾难性的一年。老布什 曾经公开说:"看着我的嘴,不加税。"然而经济下滑和失业率上升使他打破了自己的承诺。年底在总统大选中,老布什 惨败,干了一届就结束了。英国面临着相同的经济问题,而且还更加复杂。整个80年代英美紧密合作,英国拥有大量的美元储备。美国的经济危机直接就影响了英国。英国的体量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于是多数政治家和银行家都认为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是治疗通胀的良药,整个欧洲经济上升将帮助英国恢复。首相梅杰 也是坚定的亲欧派。然而,复杂的问题被想的过于简单了。</div> 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欧元诞生的过程。今天有20个国家使用欧元,之前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货币,货币和货币之间的对换率都不同,每天每时都在变。一个国家货币的价值受到很多事情的影响,生产能力,政府决定,国内稳定,对外贸易,天气,事故,甚至一个重要人物的生死,或者一句话。因此人根本就无法控制货币价值。当一个国家开始使用欧元,替代自己的货币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原先货币的价值必须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这个很好理解:如果一个货币每天都有10%的变化,到底用哪一天的算作兑换汇率?这个要求还是在欧元己经存在的情况下,换句话说欧元是参照物,本国自己货币对于欧元要相对稳定。在1990年,当时的情况与上面的简介有一点不同:当时没有欧元。连参照物标准都没有,那么怎么判断一个国家的货币格值是否稳定呢?具体点说:英国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时,怎么判断英镑是否稳定呢?<br><br>1990年10月,英国同意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时,大家商量的结果是英镑的参照物是德国货币,德国马克。标准是6%,如果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超出+/- 6%,就算不稳定了。所以英国想留在欧洲汇率体系中,将来加入欧元区,就要在几年内保证英镑对德国马克的汇率稳定。之所以选择德国,是因为德国的经济体量在欧洲里是最大的,也就算是最稳定的选择。这就留下了一个巨大的bug。我们说过英国在90年代开始经济下滑位于河西,德国却在河东经济增长。德国的体量远大于英国,这一升一降就让英镑的贬值非常明显。更要命的是德国这个参照物在当时还经历着一个巨大的变化:两德统一。东西德的经济本身就不在同一个层次上,两个政府班子要合并成一个,基本上就是西德要承担东德责任。比如说一个人搬一次家就有很多花费,更何况两个国家合并在一起呢。因此德国要花很大的费用在政府上,这笔钱本来可以用在生产和投资上。为了维持经济稳定,德国政府只得调高银行利率。简单地说就是德国明确向其他国家表态:最近哥们儿我虽然花了一大笔钱在没用的事情上,但是统一后我们很快就会涅槃重生。看好我们的将来,把钱先放我们这里,保证不久你们就会有好的回报。这个承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外资大量涌入德国央行。<br><br>另外一边英国呢?我们之前说过英国正好相反,为了抑制通货膨胀,80年代末把利率抬到了13%。高利率可以吸引外资,可外国投资是要看你将来有没有发展的前途。和德国相比,英国有什么前途?唯一的是英国跟美国更近一点,但是美国的经济都是泥菩萨过河。英国拿到外资,又无法用钱发展经济,还得要付高昂的利率。那么英国的出路就是降低利率。德国利率高,而且人家拿到钱马上就转换成生产力,所以钱都跑到德国那里去了。就在这个时候,也就是 1992年英国正在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条件是英镑对德国马克必须相对的稳定。 1992年绝对是英国灾难的一年。伊丽莎白女王 的长女 安妮公主 与丈夫离婚。太子查尔斯 与妻子 戴安娜王妃 正式宣布分居。次子约克公爵安德鲁 与妻子也分手了。王室的二代一个个灰头土脸。英镑贬值跌出了6%的限制。首相梅杰 开始了艰苦的英镑保卫战。这里再强调一下,梅杰 是可以不保英镑的价值的,但是这就意味着英国无法加入欧洲汇率体系。梅杰 从始至终都认为加入欧洲汇率体系将解决英国的经济困难。1992年2月7日,英国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Maastricht Treaty 上签字。这是欧盟European Union 成立的奠基石。因此他坚定地选择了保住英镑。英国自己无法提升利率,只能恳求德国降低利率。1992年夏在欧共体财长峰会上,英国的财务大臣 诺曼·拉蒙特 Norman Lamont 放下了所有的绅士风度,连续四次抓着德国央行行长 Helmut Schlesinger 赫尔穆特·施莱辛格 逼问:德国到底降不降息。施莱辛格 可是巴伐利亚老贵族出身,哪受的了这种羞辱?他用巴伐利亚方言告诉身边的德国财长:"我待不下去了。"然后扬长而去。<br><br>这是时候"趁你病,要你命"的人出现了,著名的国家杀手,金融大鳄 乔治·索罗斯 George Soros,露出了水面。他敏锐地察觉到了欧共体成员国的矛盾,融资做空了。不过英国并不是 索罗斯 的第一个目标,因为比起英国难吃的炸鱼薯条,意大利更菜。9月11日,意大利里拉价值暴跌,意大利总理当天就拨通了 梅杰 的电话:我们意大利完了,下一个可能就是你了。梅杰 赶紧打电话给 施莱辛格,要求德国降低利率。现在你想起我来了?不知道是不是要报复 拉蒙特 的攻击,施莱辛格 只是象征性地降低了0.3%的利率。并且在9月15日,在接受新闻记者采访时,施莱辛格 表示英镑应该和意大利里拉一起贬值。施莱辛格 成为了 施瓦辛格 的哥哥,英镑终结者。<br><br>每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开市的时间都是按照自己当地时间的。9月15日,施莱辛格 说完话后,就洗洗睡了。他的话在德国时间傍晚6点传到了外界。这个时候欧洲的金融市场己经关闭了,可是美国华尔街时间还是中午12点。从美国,到大洋洲,到亚洲,再到欧洲,9月16日清晨,当 施莱辛格 起床尿尿的时候,大半个世界都己经卖出英镑了。而且,德国还比英国早一个小时。当 梅杰 起来喝水时,全世界都卖出了英镑。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992年9月16日"黑色星期三",英国一开市就用上所有的外汇储备购买英镑,银行利率从10%提升到了12%,中午英镑仍旧下迭,下午利率升到了15%,无济于事。晚上7:30分,英国财长 拉蒙特 正式宣布英国退出欧洲汇率体系。当天英国损失了33亿英镑。撒切尔夫人 为此做出了中肯的总结:"我不怪德国人,他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情,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了第一位。"撒切尔夫人 代表了保守党中一大票的"疑欧派",他们认为欧盟将违背和损害英国的利益。11月温莎城堡失火被烧坏。伊丽莎白二世 在年底致辞中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是恐怖的一年。" 跟大萧条时一模一样,政府拼命保货币,结果钱就像扔进水里,打了水漂。然而,当政府无计可施,眼看着英镑下跌,英镑在疲弱一段时间后就稳定住了。毕竟英国的实力摆在那里,说经济衰退,也是跟德国相比。英国在80年代猛进的速度停下来了,也该到休息的时间了。还有一点与大萧条时很相似,20年代时,首相斯坦利·鲍德温 Stanley Baldwin 采用了安抚人心的办法,把百姓带回到田园牧歌的维多利亚时代。此时,首相梅杰 同样拥有可靠和谦逊的品质,他老老实实办事的作法也让百姓放下了焦虑。梅杰 提出了回归本质与家庭的平静生活,英国人慢慢地稳定情绪从灾难中恢复了。然而,之后保守党内阁成员传出了一系列婚外情桃色新闻,工党和媒体借机公开嘲笑"回归家庭"的口号。时代己经与20年代不同了。1996年,太子查尔斯 与 戴安娜王妃 正式离婚,约克公爵安德鲁 也与妻子离婚了,家庭观念日趋淡薄。梅杰 仿佛是一位旧时代的人物。与此同时,美国在一位年轻干练的新总统领导下经济复苏反弹。比尔·克林顿 Bill Clinton 把90年代的美国打造成了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梅杰 显然更像 老布什 和 里根 同一时代的人。1995年,两个领导人的矛盾爆发了。3月的爱尔兰传统节日"圣帕特里克节",克林顿 在白宫会见了爱尔兰新芬党领袖 格里·亚当斯 Gerard Adams。这对英国来说是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之后,梅杰 多次拒绝与 克林顿 通话。事实上,梅杰 早就与新芬党私下协商北爱尔兰的问题,克林顿 的举动让外界认为,美国促使英国与爱尔兰谈判。不过,最终 梅杰 还是在任期内完成了与爱尔兰的沟通与和解。<br><br>1996年,疲惫不堪的英国慢慢复苏过来。3月,英国农场突然爆发了"疯牛病"。欧盟立刻采取行动,禁止英国牛肉进口。面对对公共卫生的威胁,梅杰 下令屠杀大量的英国的牛。尽管这是正确的选择,但是首相 还是遭到了英国农民和百姓的反感和厌恶。这导致1997年大选,保守党遭到了惨败,结束了18年的统治。工党在一位年轻有为的领导人,托尼·布莱尔 Sir Anthony Charles Lynton Blair,的带领下再次执政。<br><br>1997年,一本儿童小说风靡了全世界,甚至改变了几代人的生活。《哈里波特与魔法石》出版。为什么一本书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在我们生活的正常世界外,有一个平行的魔法世界。通过伦敦国王火车站的9 3/4 站台可以进出这两个世界。主角是一个普通的小孩,戴着黑色眼镜,性格有些犹豫不决,但是他有个坚定的信念:永远做对的事情。所以他战胜了生活中一个个磨难,有时还要挑战和打破旧的规则,最终的终极恶魔。然而,什么事情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每个人有正邪两面。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四个学院分别代表了勇敢,正义,智慧,和精明。格兰芬多和斯莱特林哪个学院是好,哪个是坏?两个世界有不同的规则。哪个世界是新的,哪个是旧的?这远远超出了儿童作品的范畴,把成年人也搞的晕头转向。现实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要面对过去和将来,决定对与错,可以每个人都在迷茫。英国,事实上所有国家,都在从旧时代转形到新时代。现在是这样,过去和将来其实也是这样。<br><br>1997年,J.K. 罗琳 J.K. Rowling 至少在当时影射了 梅杰 和 布莱尔。布莱尔 与 克林顿 更加相似,热情和自信,将带领英国走向新的世纪。不过还有许多往事需要做个了断。7月1日,大英帝国占领了155年的香港归还给了中国。8月31日,戴安娜王妃 在巴黎的车祸中去世。哈里波特的童话刚刚开始,古老的童话戛然而止。王子和公主不一定永远幸福地生活下去。1981年,太子查尔斯 宣布与 戴安娜·斯宾塞 定婚。人们都认为灰姑娘的童话在现实中实现了,然而两个人在年纪,性格,和身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戴安娜 并不是平民出身,事实上这个婚姻她属于下嫁了。她的祖上有斯图亚特王室的血脉,并且是 马尔伯勒公爵 约翰·丘吉尔 John Churchill, Earl of Marlborough的后代。戴安娜 与前首相 温斯顿·丘吉尔 是亲戚。马尔伯勒公爵 是斯图亚特王朝后斯叱咤风云的人物。当他驰骋在欧洲大陆时,查尔斯太子 的祖上还只是管理德意志汉诺威中一个县的小诸侯。戴安娜 自带的高傲让 查尔斯 产生了压力,太子与情妇长年保持联系。在生了两个孩子之后,查尔斯 和 戴安娜 基本上各过各的日子。戴安娜 以亲和力和个人魅力深受公众爱戴,并且长年代表英国王室参加很多慈善事业。离世后,伊丽莎白女王 仍旧以王妃之礼为其举行葬礼,民众的悼念活动长达数月之久。首相布莱尔 称她为"平民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