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朱日和】(33)热⾎铸军魂: 追忆我们的战友肖建林

红山达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昵称:红山达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美篇号:317612914</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4年9月底,我正在渤海之滨—河北乐亭靶场忙于项目验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平静。朱日和训练基地谢勇司令员在电话里说:“你务必今天赶到北京军区总医院,代表基地在肖建林同志的手术协议上签字。”</p><p class="ql-block">这个消息对我来说是晴天霹雳。肖建林是技术站的骨干工程师,是生死相依的战友。谢司令员接着说:“老肖患的是直肠癌晚期,今晚手术。你离北京最近,这个任务你来完成。</p> <p class="ql-block">从乐亭到北京的四个多小时车程里,肖建林的身影在我脑海中浮现。1999年部队整编,任团长的他被“编余”。面对人生的十字路口,他主动要求前往条件艰苦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当时训练基地正团满编,他主动要求降格安排,在技术站担任工程师。从指挥上千人的团长,到没有领导职务的工程师,他没有半句怨言。他投身于“五大系统”建设和实兵对抗演习,常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是家常便饭。2001年,他奉命主持乐亭海上训练场筹建工作。面对全新的挑战,他秉持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信念,忘我地投入到工作中。在北京调研期间,他把会议室当办公室,把报纸铺在地板上睡觉,靠面包和方便面充饥。在海上训练场实地考察,他踏遍每一寸土地,没有汽车就骑自行车,没自行车就步行,累了就拄着棍子走,从未叫过一声苦累难。</p> <p class="ql-block">2003年夏天,妻子看着他晒得黝黑消瘦的脸庞,心疼地劝他:“你快五十了,别这么拼命了,我只希望一家人平平安安,等你退休了,我们能一起散散步、说说话。”这朴素的心愿,最终成了奢望。</p><p class="ql-block">恶劣的地理环境、繁重的工作任务,让他的健康亮起红灯,直肠炎、关节炎接踵而至,但他依然冲在重大任务第一线,成为乐亭海上训练场的奠基者。</p>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我赶到了医院,签完手术协议,匆匆来到病房。肖建林那张黝黑的脸庞已泛起病态的苍白,消瘦得皮包骨头,唯有那双眼睛依旧炯炯有神。他紧握我的手,虚弱却坚定地说:“谢谢你来看我,组织交给我的任务还没完成,手术后我一定尽快补上。”听到这话,我的眼眶湿润了,身处病榻,他念念不忘的仍是工作!</p> <p class="ql-block">目送他被推入手术室,我和他的妻子张惠芳在走廊上焦急等待,她向我讲述了肖建林的成长经历: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期就在老区革命思想的熏陶下,在心中种下了报效祖国的种子。1974年12月,他从偏远农村应征入伍,踏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大门。1976年9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一名懵懂的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和国军官。他业务能力出类拔萃,才智过人,具备丰富的机关工作经验和卓越的组织指挥管理才能,文笔精湛,分析问题精辟深刻,处理问题果断坚定,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堪称军队参谋与指挥人才的杰出典范。凭借突出的工作成绩,他先后四次荣立三等功。1999年部队调整改革时,肖建林同志毅然放弃城市优越的工作环境,主动请缨来到地处偏远、条件艰苦的朱日和训练基地,并于2000年正式调入基地。</p> <p class="ql-block">大约三个小时后,护士单独把我叫进手术室,眼前的景象令我心如刀绞——普外科主任指着肖建林已经被打开的腹腔,沉重地说:“癌细胞已经扩散,直肠组织完全坏死,病情已是晚期,原定手术计划无法实施,我们只能做清理和消毒。”</p><p class="ql-block">我用颤抖的声音问:“他还能活多久?”主任眼中满是无奈:“最多三个月。”我强忍泪水,将这残酷的事实告诉张惠芳,她却异常坚强:“大哥,我们早有心理准备,我会陪他一起走过人生的最后旅程。”</p> <p class="ql-block">在随后的日子里,即便健康每况愈下,肖建林依然心系工作,常常忍着剧痛撰写建议报告。得知自己时日不多,他嘱托妻子将他积累的军事资料和研究成果整理好,交给组织。他深情地对妻儿交代:“我死后,请将我的骨灰洒在朱日和训练基地和乐亭海上训练场。”</p><p class="ql-block">军区、基地领导和战友们纷纷前来探望,他带着深深的遗憾说:“要是能再给我两年时间就好了,我的研究或许能为全军训练改革多贡献一份力量。”</p> <p class="ql-block">2004年底,他的病情急剧恶化,我连夜赶去看他,眼前的景象令人心碎:他的腹部高高隆起,剧痛让他牙关紧咬,他气若游丝地对我说:“大哥,我恐怕撑不了多久了,请你转告战友们,无论多忙多累,也要珍惜健康。我现在多么想回到基地啊,那里有我未完成的使命……”</p><p class="ql-block">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家庭和孩子的未来,而是与他并肩奋斗的战友们,是尚未完成的神圣使命。</p> <p class="ql-block">2005年4月3日晚,肖建林同志永远地闭上了双眼。在八宝山的追悼会上,大家泪流满面。正当大家沉浸在哀思中,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震动了礼堂:“建林啊,你怎么能就这样抛下我们离去……”那是他妻子张惠芳的呼唤,也道出了我们所有人的心声:国防事业需要你,家人需要你,我们愿与你永远并肩作战!</p><p class="ql-block">他走了,身后却留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军人对国防事业的赤诚与执着: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p> <p class="ql-block">他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却永远矗立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朱日和的风沙中,</p><p class="ql-block">有他逆风而上的负重前行。</p><p class="ql-block">他对砺剑强军的执着,</p><p class="ql-block">令人心潮澎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渤海湾浪涛声声,</p><p class="ql-block">是对他忠诚履行使命的缅怀;</p><p class="ql-block">那一串串求索的足迹,</p><p class="ql-block">如磐石镌刻沧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团长到工程师,</p><p class="ql-block">从城市到草原,</p><p class="ql-block">从离家近在咫尺,</p><p class="ql-block">到远隔万水千山,</p><p class="ql-block">面对反差,初心不改。</p><p class="ql-block">病魔袭来,依然坚守岗位,</p><p class="ql-block">临终之际,仍念念不忘强军事业。</p><p class="ql-block">骨灰洒落,忠魂永在,</p><p class="ql-block">情牵朱日和,魂系苍茫勃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生命短暂,</p><p class="ql-block">却光芒万丈,</p><p class="ql-block">如流星般耀眼。</p><p class="ql-block">他用生命奏响砺剑强军的号角,</p><p class="ql-block">用热血忠魂诠释军人的胸襟情怀:</p><p class="ql-block">砺剑强军,使命高于生命,</p><p class="ql-block">砥砺前行,责任重于泰山。</p> <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21日</p><p class="ql-block">插图:烈士家人提供</p><p class="ql-block">插曲:热血颂</p><p class="ql-block">演唱:郑 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