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世人都希望长寿,随着年龄的增长,有很大一部分老人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资本的蛊惑下,花大把的钱买补品、吃补药,进而走进了养生的误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广西《玉林晚报》曾搞过一个“万岁活动”(访问调查100名100岁以上的老人,即一万岁)。国家级一些生物学家、营养学家、医学家也参加了调查。时间半年之久,调查长寿规律,可最后没有结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因为被调查者有爱动的、有不爱动的,有一辈子不干活的,有一辈子干重体力劳动的;有爱喝酒、爱抽烟的,有从来不喝酒不抽烟的;有爱吃肉的,有一辈子不吃肉光吃素的;有一辈子爱骂人,脾气很坏的;有一辈子不吭声,只做善事的;有家里灾难不断的,有家里一辈子和谐顺利的;有一辈子没结婚的,也有生了七、八个孩子的;有吃的特别咸的,也有吃的特别淡的……各种情况都有。 他们没有什么共性的长寿规律。只是平均女性比男性活的长一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最后结论:大道无道,顺其自然。人的生死靠不了养生,一个人有多长的寿命,不是养生可以解决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高谈阔论的养生大师都没活过60岁,人什么时候来、什么时候走,都是有定数的。</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牧区老百姓每人每年600斤肉都不够吃(他们基本不吃一粒粮食),有的汉人一年连10斤肉都吃不到,他们活的岁数差别不大。</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关于吃补品问题:应该说没有什么食物有特补效果。比如现在宣传的枸杞子,在宁夏,看到那里的小孩秋天成口袋满把枸杞子当饭吃,也就是说那里的孩子和大人吃枸杞子,比现在那些希望大补的人吃的多得多,也没见宁夏人多活多少年、健康好多少。</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又如现在说吃核桃益脑、聪明,河北、河南、山西、贵州,核桃多了去了!山西人一冬天净敲核桃吃了。这些地方的人比其他地方的人聪明一些吗?进清华、北大的学生多了吗?没有!</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又比如说冬虫夏草,去过贵州黔西的人知道,那里的虫草卖的很便宜,街上有好多“虫草焖鸡店”。卖虫草的把那些断了碎了虫草,都炖鸡、炖肉自己吃。我们也没见过买卖虫草的哪个身体好一些,寿命长一些。</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书画大师齐白石活了九十三岁,他说:“人誉之一笑、人骂之一笑。”短短一句话就可看出,他把一切是是非非看的很淡。</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书画大师董寿平也活了九十三岁,他平时性格温和,有大儒的风度。文革时他成了批判对象,因为年事已高,破例让他坐在椅子上接受批判。虽然批判的火力很猛,但他竟能在椅子上睡着了。</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启功先生是著名书画家,仿他字的人不在少数。有人拿作品请他鉴定真伪,他从不说哪幅是仿品。,还幽默地说:“写得好的都是别人的,写得不好的都是我的。”不急不恼、从容应对。</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在一个书画店里,一个模仿启功先生字的人正卖作品,恰巧遇到启功先生,非常尴尬。先生却说“你要是生活困难还可以卖,但千万别写反动标语。”豁达还带着幽默,也活到了93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马寅初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的“新人口论”收到猛烈的批判,并失去了北大校长的职位。当他儿子把这消息告诉他时,他只“喔”了一声,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他视得失如云卷云舒,简简单单一个“喔”字,显示了他博大而宁静的胸怀,正因如次,他活了一百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 北大教授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精通世界多种语言是深受人们尊敬的国学大师。他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学问上,更体现在为人处世上,他的书籍中不乏礼让谦让、与人为善的内容。正是因为老先生的胸怀宽广,所以他老人家活到了98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font-size:22px;">现在网上关于长寿的各种建议、方法、指南数不胜数,其实归结最重要的一点便是心胸宽阔、性格豁达。</b></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图片来源于网络</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