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十六)商於古道棣花香</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 文学原乡谱新章</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 ——游棣花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时 间 : 2025年8月5日上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地 点 : 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天 气 : 晴</b></p> <p class="ql-block"><b> 上午参观完黄河三门峡大坝后,继续向南,今晚的目的地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古镇。我们没走高速,一直走省道,因为省道虽然路程远点,但车少,风景优美,随时都可以停下来休息。</b></p><p class="ql-block"><b> 从三门峡大坝景区出发沿G310国道向西行驶,途经陕州区、灵宝区境内,进入河南省和陕西省交界处。进入陕西省后,继续沿G310国道前行,途经洛南县,商州,到达丹凤县境内后,就沿省道S307向西行驶,下午4点半左右就到达了丹凤县棣花古镇。</b></p> <p class="ql-block"><b> 本打算下午去参观古镇,但都感到有点累了,于是我们在古镇上找了一个很不错的民宿住下来休息了。</b></p> <p class="ql-block"><b> 棣花古镇是开放型景点,不收门票,并且参观不受时间限制,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参观镇内的每一个景点。所以我们6点半起床收拾完,就去游览古镇。</b></p><p class="ql-block"><b> 据景区介绍,棣花古镇始建于唐代,因地处丹江航运节点而形成商贸集镇。以盛产棠棣花而得名,也因棣花驿站而闻名。棣花古镇也是当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的故乡。</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从民宿出来,沿着酷似藤条编制的拱形通道一直往前。通道的拱形架上爬满了棣花藤蔓(棣花的花期已过),显得古朴而宁静,悠雅而清凉。</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首先我们游览宋金街。宋金街以中轴线为界,东边为宋朝建筑风格,西边为金朝建筑,街道两侧展示了宋金时期的历史文化,在这条街上可直接感受到两国文化的差异。</b></p> <p class="ql-block"><b> 宋金桥是清风街和宋金街两条街的分界线。</b></p> <p class="ql-block"><b> 下图是二郎庙的背后,我没有进去参观二郎庙,这是陕西省现存唯一的金代建筑,距今己有790年的历史了。过了二郎庙我们直接向魁星楼走去。很多古街上都有魁星楼,是道教中主宰文运的神祗供奉地。传说𣁽星手中的笔能点重科举士子,吸引众多的学子和家长前来祈福许愿。这里的魁星楼好象在维修,所以我们没上楼去。</b></p> <p class="ql-block"><b> 清风街原为棣花老街,历史悠久,后因贾平凹的小说《秦腔》的故事发生地而得“清风街”名。高大的牌坊矗立在街口,贾平凹亲书“清风街”三字。古道贯穿于整个街道,街道西头是棣花驿, 曾是水旱码头。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出身于这里,这里是他文学创作的源泉,他的多部精典作品如《秦腔》、《商州》、《高兴》等均以这里的风土人情,世事变迁为原型,将清风街的烟火气融于文字,从而使棣花古镇成为他笔下“精神原乡”的象征。</b></p> <p class="ql-block"><b> 伟大词人白居易首曾多次驻足停留于棣花古镇上的棣花驿站,这里还有伟大的词人白居易曾经的下榻处,并留有</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遥闻旅宿梦兄弟,应为邮亭名棣花”</b><b>的名句和很多题诗。在清风街两旁的石板护拦上,刻有历代诗人吟咏棣花的诗作名句。</b></p> <p class="ql-block"><b> 我们站在高处看古镇、青砖灰瓦,错落有致,在绿树掩映下,更显宁静,仿佛一幅幅水墨画。</b></p> <p class="ql-block"><b> 最后我们参观了现代作家贾平凹故居。贾平凹的故居座落在棣花古镇贾塬村东绗上,离清风街很近。我们上了两层台阶,就见前面的砖墙上挂了两个牌子</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平凹老宅”</b><b>和</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贾平凹文学馆”</b><b>。贾平凹的故居是一座具有陕南传统风格的农家四合院。当我们走到他的故居大门口,发现大门的门槛是斜的,我以为这是出自这个大作家的什么意图,后来我问了贾平凹的弟弟(文学馆内那个售书的人就是贾平凹的同胞弟弟),才知道,这是通过倾斜大门的门匡来调整房子的朝向,大门这样一倾斜,就正对着对面当地有名的笔架山,寓意接“文脉之气”。稳合了“门前有文峰,代代出书生”的美好寓意。</b></p><p class="ql-block"><b> 在贾平凹故居大门的上方有“嘉祥延集”四个大字,字迹已有些斑驳。两侧挂着红灯笼。进到院内,可见这是典型的陕南农家四合院,青砖砌墙,木质门窗。院内有三座瓦房,分别展示了贾平凹的文学作品和家庭生活场景。</b></p> <p class="ql-block"><b> 院内有一大水缸,可用于种荷养鱼,寓意“风生水起”,也可用于防火设施。</b></p> <p class="ql-block"><b> 在贾平凹故居的院内有一块黑不溜湫的巨大的石头,这是贾平凹散文《丑石》中描写的原型石头。旁边立有一木板,上面用刻有《丑石》的全文。在此时此地又一次读《丑石》,进一步感受到</b><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丑到极处,使是美到极处”</b><b>的以丑为美的深刻哲理。</b></p> <p class="ql-block"><b> 然后我参观了贾平凹的文学艺术馆。在文学艺术馆内全面收集、整理、展示、研究贾平凹先生的文学、书画等艺术成就,其中包括贾平凹的影音馆、文学馆、书画馆等。在这里我们可从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和生平介绍中体验到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当代人文精神为一体的文学世界。</b></p> <p class="ql-block"><b> 馆内陈列了贾平凹小时候用过的劳动工具以及生活物件等,这些生活物件的展示,也反映出贾平凹青少年时代与当时的广大农村孩子一样,经历了生活的不易与艰辛。</b></p> <p class="ql-block"><b> 在贾平凹文学馆内,塑有他的真身蜡像,手握一支大笔,猛一看,还以为是一真人站在那里的。在馆内还陈设了他的所有作品及其手稿,还展示了他创着过程的艰辛与曲折。</b></p><p class="ql-block"><b> 看了这些展示和陈列,再结合我读过的他的一些作品,我深深的感受到陕西,秦岭,商洛就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基地,棣花古镇更是他文学创作的原根。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清风街上的人和事,棣花古镇上的烟火人情为原型。贾平凹的成功除了他的刻苦与坚韧,还有商於古道上的浓郁文化底蕴滋养着他。</b></p><p class="ql-block"><b> 棣花古镇孕育了多位作家,如陈俊哲、李育善等,被誉为“陕西有名的作家村”。</b></p><p class="ql-block"><b> 棣花古镇是商於古道 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曾经是宋金分界线上的一个重要商贸榷场,见证了秦楚文化的交融。棣花古镇上的古建筑承载着千年的历史记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贾平凹在很多散文中多次提及这里的历史遗迹。在棣花古镇,历史与现实、生态与自然、民风与民俗、秦风与楚韵融为一体,相映生辉,吸引着众多的文学爱好者来这里朝圣,使棣花古镇成为文学创作与交流的集聚地。成了名符其实的“文学原乡”。棣花古镇的人们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基础,以现代文化的深远影响力为载体,给“文学原乡”谱写了新篇章。</b></p><p class="ql-block"><b> </b></p> <p class="ql-block"><b> 从贾平凹故居出来,我们参观了棣花古镇的万亩荷塘。夏日里,田田的荷叶层层叠叠,如翠绿的伞盖满水面。粉白的荷花婷婷玉立点缀其间,或含苞待放,或肆意绽放。微风拂过,荷香幽幽,沁人心脾。漫步菏塘边,仿佛置身于一幅水墨画卷中,人在画中游,令人陶醉不已……</b></p> <p class="ql-block"><b> 参观完棣花古镇的万亩荷塘,我们直接走一小路就到了新镇上。这时才上午8点半左右,我们在新镇上吃了早饭,结束了游览棣花古镇,也结束了10多天的内蒙古旅游。</b></p><p class="ql-block"><b> 8月 5日9点,我们在棣花古镇上高速,一路沿着G40沪陕高速在西安变道为G5京昆高速,全程600多公里,下午五左右到家,结束了今年暑假内蒙行的长途旅游。</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