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石窟全书》阐述了我国石窟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以克孜尔千佛洞为代表的沙漠绿洲中的佛光初现;以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丝绸之路上的石窟走廊;以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原内陆地上神国;以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安岳石窟为代表的川渝山林中的桃源仙境;以飞来峰造像等为代表的华夏大地上散落的石窟明珠。</p> <p class="ql-block">其中,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冈云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为我国四大石窟,是中国石窟的代表。这些石窟均建于魏晋至隋唐佛教鼎盛期,其中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已入选世界遗产 。这些石窟承载着中华厚重的文化。它们深深地吸引着我,从1985年去洛阳时游览龙门石窟算起,至2008年到访麦积山石窟止,在20余年间才游遍“四大石窟”。</p> <p class="ql-block">2025年6月我跟着博士探究古建再次山西行,又到访云冈石窟。</p> <p class="ql-block">我国除了四大石窟之外,首推巴蜀石窟。然而,它并非集中于某一地,而是分布在四川省和重庆市的多个城市,包括广元、资阳、安岳、大足等地。如广元拥有石窟造像群千佛崖,是佛教艺术入川首地;又如安岳存有唐代释迦牟尼涅槃图等国家级文物;再如乐山大佛与大足石刻同为巴蜀石窟的标志性景观,两者均展现了中国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2021年秋日川北行,我曾寻访过广元千佛崖,初识巴蜀石窟文化。</p> <p class="ql-block">阅读梁思成著、林洙编的《佛象的历史》,对石刻、石窟的造像历史发展和艺术演化等有了系统性感知。</p> <p class="ql-block">并经过半个多月策划和筹备,我们一行4人决定,于2025年9月14至19日,化6天5晚时间,采取自由行的方式,《走进巴蜀,寻访石窟》,串行于巴山蜀水之间,深度寻访大足石刻、乐山大佛和安岳石窟。</p> <p class="ql-block">美篇随游程记《走进巴蜀寻访石窟》(1)、(2)篇</p> <p class="ql-block"><b>Day1(9月14日周日)</b></p> <p class="ql-block">当日我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乘坐国航CA4544班机,于11:45起飞,14:40抵达重庆江北T3A,飞行时间2h55m。</p> 重庆掠影 <p class="ql-block">途经国泰广场</p> <p class="ql-block">傍晚、夜望千厮门嘉陵江大桥</p> <p class="ql-block">看地铁(轨道交通)在李子坝穿过高楼</p> 观灯火辉煌的洪崖洞夜景。 夜宿重庆 <p class="ql-block"><b>Day2(9月15日周一)</b></p> <p class="ql-block">早上乘坐G8576次高铁,07:35从重庆西发车,于08:01抵大足南,历时仅27m。尔后,网约车前往大足石刻。</p> 一、大足石刻 <p class="ql-block">大足位于重庆西南部,境内群山连绵,风景优美,大足石刻就坐落在其中。</p><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属于中国石窟艺术的晚期作品。在中国石窟史上,南北朝、隋唐时期是石窟雕像的高峰,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龙门石窟都是在这一时期雕凿的。唐代以后,北方石窟衰落,而此时大足石刻兴起并发展,使中国石窟雕刻延伸。</p> <p class="ql-block">寻访参考书</p> <p class="ql-block">大足石刻题材广泛,富含佛、道、儒三教造像;技法巧妙,混合了圆雕、镂雕等方法;内容丰富,表现出了大量的世俗画卷,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代表我国晚期石窟雕刻的最高水平之一。境内石刻遍及很广,共有石刻群74处,造像5万多尊,大多集中在北山和宝顶山。</p> (一)北山石刻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北山石刻是由当时静南军节度使韦居清于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开创的。北山佛湾第5、9、10号窟即为当时开凿的,之后持续开凿,作品宋代最多,唐和五代次之,明代最少。梁思成先生曾在此考察,凝望被誉为"中国观音造像陈列馆"的石刻。</p> <p class="ql-block">北山摩岩造像</p> <p class="ql-block">毗沙门天王</p><p class="ql-block">892年,唐景福元年</p> <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p><p class="ql-block">892-895年,唐景福元年至乾宁二年</p> <p class="ql-block">释迦说法</p><p class="ql-block">892-895年,唐景福元年至乾宁二年</p> <p class="ql-block">三世佛</p><p class="ql-block">第51号899年唐光化二年</p><p class="ql-block">高189、宽235、深88厘米。刻像41尊。龛正中刻现在佛释迦牟尼、两侧侍立迦叶、阿难,右侧为过去佛燃灯佛,左侧未来佛弥勒;上层分别左右壁刻文殊、普贤,中层各3尊供养人,下方各一力士。</p> <p class="ql-block">泗州大圣:第177 号龛,1126年北宋靖康元年。龛正壁刻泗州和尚像,泗州作为圣僧崇拜,是佛教中国化、世俗化的重要表徵。</p> <p class="ql-block">赵懿简公神道碑</p><p class="ql-block">104号1163-1189年南宋孝宗年间</p><p class="ql-block">通高300、宽137、厚33厘米。碑原立于陕西周至墓地,由宋代著名史学家范祖禹撰文,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京书并篆额,此碑为赵氏后裔复刻,为书法艺术之珍品。</p> <p class="ql-block">古文孝经碑</p><p class="ql-block">第103号1163-1189年南宋孝宗年间</p><p class="ql-block">通高280、宽894厘米。《孝经》乃儒家经典,自 有古文、今文两种版本。壁刻乃二十二章之古文本,被史家誉为"寰宇间仅此一刻"。</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菩萨:第113号龛,两边各有供养人,左为一对老年夫妇,右边一对青年夫妇。</p> <p class="ql-block">日月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千佛</p> <p class="ql-block">诃利谛母</p> <p class="ql-block">第122龛960-1279年宋代</p><p class="ql-block">龛高161、宽109、深117厘米。龛内刻诃利谛母、侍者和童子像等13身。诃利谛母育有五百子,却偷窃人子为食,后经佛陀教化,成为专司护持儿童的守护神。民间信仰俗称 送子娘娘"。</p> <p class="ql-block">摩利支天女</p><p class="ql-block">刻于宋,天女三头八臂,六手执法器,一手举胸前,一手垂腰间。八大金刚护法。</p> 水月观音龛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p><p class="ql-block">左侧善财,右侧龙女</p> <p class="ql-block">两边各有2个金刚,</p> 转轮经藏窟 <p class="ql-block">1142年﹣1146年北山佛湾石窟第136龛南宋浮雕、圆雕造像。</p> <p class="ql-block">转轮经藏窟为八柱擎天的立体曼陀罗结构, 以巨型镂空为核心,工艺非凡又极富巧思的石窟。其中不仅有被称为"宋代石窟艺术巅峰之作"和"北山美神"之称的菩萨像, 创新性改善石窟内采光的转轮状中心柱。柜有八角,中心有轴,上支于梁,下接于地,推之可转", 转轮藏与中心柱的巧妙结合。转轮经藏中心柱在窑内不仅起到支撑的作用,中间镂空的设计,有助于外部光线的进入。窟外的光线透过转轮龙柱与窟内的造像交相辉映,更显浓郁的宗教氛围。</p> <p class="ql-block">出于保护安装密度较高的铁栅,下一图选自书本资料。正当我完成美篇时看到一则消息,2025年9月22日上午,大足北山石刻第136窟的铁栅被拆除,换上了普通木质矮围栏,让这座被誉为"中国石窟艺术皇冠上一颗明珠"的宋代艺术瑰宝更加贴近游客。</p> <p class="ql-block">内正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即主尊释迦牟尼,阿难、迦叶,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p> 普贤菩萨和文殊喜萨 <p class="ql-block">普贤菩萨骑白象端坐莲台,衣带随风飘逸,手指轻抬,仿佛在讲述佛法,持如意自带淡定气质。</p> <p class="ql-block">文殊菩萨骑青狮与普贤菩萨隔空对望,手捧经书,笑出智慧光芒。</p> <p class="ql-block">左右壁面对称各刻有二观音菩萨和一护法天王。</p> <p class="ql-block">日月观音菩萨:六臂,持日、月、剑、斧,面庞丰腴,柔美端庄。</p> <p class="ql-block">数珠手观音菩萨:数珠手观音:左手握住右 手腕,右手拈数珠,端庄温和。</p> <p class="ql-block">护法天王肌肉线条刻画得栩栩如生,连铠甲鳞片都闪着寒光。</p> <p class="ql-block">手持玉印观音菩萨:手持宝印,面容丰润,飘带舒展,神情刚正而慈祥。</p> <p class="ql-block">手持宝珠观音菩萨:面带微笑, 手捧宝珠,姿态优雅。</p> <p class="ql-block">护法天王</p> <p class="ql-block">弥勒下生经变相</p><p class="ql-block">北山第176号窟,开凿于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p> <p class="ql-block">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窟</p><p class="ql-block">第149号1128年南宋建炎二年</p><p class="ql-block">刻像48尊。正壁刻如意轮菩萨、观音等像,左右壁浮雕诸天神。</p> <p class="ql-block">观无量寿佛经变</p><p class="ql-block">北山佛湾第245号窟,晚唐</p><p class="ql-block">相经变根据大乘教《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而描绘。整幅造像分两层:上层为巨大的西方三圣半身像;下层刻画"九品往生"内容;左右两侧再现了"十六观"场景。</p> <p class="ql-block">观音与地藏</p> <p class="ql-block">石经幢</p> (二)宝顶山石刻 <p class="ql-block">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石牌坊</p> <p class="ql-block">天下大足</p> <p class="ql-block">心月禅柱</p> <p class="ql-block">宝顶山石刻是由大足密教首领赵智凤于宋淳熙二年(1175年)开创的,修建圣寿寺,雕凿佛像,持续了70年。它是巴蜀石刻集大成者,雕刻精美的摩崖造像,静默藏于山野之间,融合了儒释道三教,壁画栩栩如生,叹为观止!石刻用最古老的方式,留下了不朽的文明。尤其少有的世俗化题材,极具史料价值。</p> <p class="ql-block">宝顶寿福</p> <p class="ql-block">柳本尊</p> 圆觉洞 宝顶山第29号窟,南宋。 <p class="ql-block">神兽</p> <p class="ql-block">三尊佛像为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应身,中间是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右侧为报身佛卢舍那佛,左侧为应身佛释迦摩尼,</p> <p class="ql-block">十二圆觉菩萨</p> <p class="ql-block">牧牛图(第30号,南宋)</p><p class="ql-block">12组石刻长卷﹣﹣牧牛图颂。 为第五组"驯 "和第六组"无碍"合刻图局部,刻画的是两位牧人轻执缰绳不再驯牛,开怀畅谈的轻松场面。在禅宗看来,耕牛喻人心,牧人喻修行者,两者紧张对立寓意心性迷失,若要找回澄明清净之心,需调伏心性,使身心合一。</p> <p class="ql-block">护法神(第2号,南宋)</p> <p class="ql-block">六道轮回图(第3号,南宋)</p> 华严三圣像 <p class="ql-block">华严三圣像第5号、1174-1252年南宋淳熙至淳祐。它是安岳最大的石窟。</p><p class="ql-block">像119尊,中为毗卢遮那佛,左为普贤,右为文殊。三像高达七米。 殊手托之宝塔,重近千斤,历八百余年不坠。</p> <p class="ql-block">千手千眼观音(第8号南宋)</p> <p class="ql-block">它是国内现存大规模立体石刻的千手观音造像之一。观音头戴花冠,呈端式830只手在88平方米的岩壁上有序展开,纵横交错如孔雀开屏,手的姿势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执有各式各样的法器。整龛妆金,显得金碧辉煌。它集雕塑、彩绘和妆金于一体,圆雕与浮雕手法并用的造像,体现了古代工匠精湛手艺。</p> <p class="ql-block">释迦牟尼涅槃图</p><p class="ql-block">第11号,凿刻于宋</p> <p class="ql-block">九龙吐水太子出生沐浴</p> <p class="ql-block">“涅槃”既是园寂,也是不生不灭的自在。佛祖释迦牟尼的涅槃,是佛传故事中的经典片段。</p> <p class="ql-block">孔雀明王.</p> 毗卢道场 父母恩重经变相 第15号,南宋 <p class="ql-block">在崖壁上读懂天下父母心,图为大足宝顶山大佛湾第15号窟"父母恩重经变相"全景。本图为佛前求子。</p> 大报恩佛经变相 第17号,宋 <p class="ql-block">叙述佛以孝为先,身体力行,成为榜样。图为释迦抬父棺图。</p> 地狱经变相 第20号 宋 <p class="ql-block">地狱变相是中国石窟艺术中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地狱题材石刻。上层刻十方诸佛,象征佛法无边,普照众生。中层地藏菩萨居中,俯视地狱众生。下层展现十八层地狱的酷刑场景。</p> <p class="ql-block">似乎是古代版“法制教育连环画〞</p> 柳本尊“十炼” 第21号,宋 <p class="ql-block">综上可见,大足石刻开创于唐朝晚期,发展在五代,宋代达到了顶峰,明清时刻也有零星雕刻,前后持续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圣寿寺</p> <p class="ql-block">圣寿禅院</p> <p class="ql-block">维摩胜境</p> <p class="ql-block">香积楼</p> <p class="ql-block">药师殿</p> 大足博物馆 <p class="ql-block">尊胜陀罗尼石经幢</p> <p class="ql-block">宝顶香国公园</p><p class="ql-block"> 占地1300亩,其中绿地、水体840亩, 西拥濑溪河畔,南依昌州古城,北靠狮子山, 宝顶石刻风景区10公里、 公园分为香泉湖和妙善湖2区,公园建有廊桥、阁楼、叠瀑、文化壁展等标志性建筑。</p> 昌州古城 夜宿大足 <p class="ql-block"><b>Day3(9月16日周二)</b></p><p class="ql-block">11:44在大足南乘坐高铁G8762次列车前往乐山,历时2h49m,于14:33抵达。入住酒店存放行后,开始乐山大佛景区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高铁候车室《铜制大足石刻长卷》</p> 乐山 <p class="ql-block">寻访参考书</p> <p class="ql-block">在游船码头仰望寺院</p> <p class="ql-block">乐山大佛位于四川乐山市郊 ,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雕刻在岷江东岸凌云山的临江峭壁上,是一尊举世闻名的巨大的石刻弥勒佛,他是未来佛,象征着未来世界的光明和幸福。</p> <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是第一主持人,经过10年筹资,于唐开元元年( 713年)开启开凿弥勒大佛工程,希冀镇三江之水。但是,修造至头部和胸部时,海通法师与世长逝;章仇兼琼(官员)是第二个工程主持人,在朝廷支持下,以盐税筹资,工程持续修建了7年;第三个主持人是韦皋(官员),完成膝部和莲花座及大象阁工程。历时90年后的803年才建成,被誉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p> <p class="ql-block">海通法师雕像</p> <p class="ql-block">《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上题记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在唐贞元初年(785年)修缮完弥勒大佛后所题的。</p> <p class="ql-block">大佛坐像高71米,头顶上有1021个发髻,额头宽度为10米,㞒毛和鼻子长5.6米;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指长8.3米,膝盖到脚背的落差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上可以站100多人。大佛面向大江,面容慈悲,气度雍容,气魄雄伟,称为"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故又被称为凌云大佛。</p> <p class="ql-block">1996年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佛外有佛</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末,一名游客在乐山旅游时拍下了一张凌云山、乌尤山和龟城山的全景照片。照片冲洗出来后,他惊讶地发现照片上的山形竟然酷似一尊睡卧的巨佛。这尊巨大的卧佛头向南,脚朝北,仰卧在岷江东岸,长约1300米,乐山大佛正好位于它的"肩""胸"位置。大卧佛的发现给乐山大佛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p> <p class="ql-block">乌尤寺</p> <p class="ql-block">佛</p> 灵宝塔 <p class="ql-block">灵云寺</p> <p class="ql-block">水月观音菩萨</p> <p class="ql-block">楠木</p> 夜宿乐山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gbwo7dv" target="_blank">走进巴蜀寻访石窟(2)</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