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遗址公园

暖风

<p class="ql-block">  今天的海棠花溪公园是建立在元大都遗址之上。元大都作为元朝的首都,其营建始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四年(1267年),由刘秉忠、赵秉温等遵循《周礼·冬官考工记》的“匠人营国”规制规划,历时9年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 </p><p class="ql-block"> 城墙全部采用夯土筑成(故俗称“土城”),周长约28.6公里,平面呈长方形,四隅建角楼,各门外加筑瓮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的都城之一。</p> <p class="ql-block">  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将军徐达攻陷元大都,元顺帝北逃,城市未受大规模破坏。但明筑北京城时,为便于防守,将北城墙南移约5里,原元大都北部城墙(土城)因此废弃,成为遗址保留至今。</p> <p class="ql-block">  建国后元大都遗址的历史价值逐渐被认识,1957年:元大都城墙遗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古迹保护单位,开启了官方保护进程。</p><p class="ql-block"> 1988年:经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成立,万里委员长为其题写园名,标志着遗址从“文物保护单位”转变为“城市公园”,开始承担休闲与历史教育功能。</p> <p class="ql-block">  2003年开始,为配合2008年北京奥运会景观建设,北京市有关部门对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进行整体改造,创下四项“北京之最”和一项“全国第一”。</p><p class="ql-block"> 最大的城市带状公园,全长9公里,贯穿海淀、朝阳两区。最大的室外组雕“大都鼎盛”组雕,展现元代政治、经济、文化成就。最大的人工湿地“龙泽鱼跃”景区,面积约1.7万平方米。最先完成北京市应急避难场所试点建设。全国第一个悬挂“应急避难场所”标志牌的公园。</p> <p class="ql-block">  改造后的公园不仅保留了元代城墙遗迹(现存西段和北段约12公里),还通过雕塑、浮雕、湿地景观等形式,将历史与现代融合,成为北京重要的文化地标和市民休闲场所。</p> <p class="ql-block">  元大都遗址公园的历史,是元代都城从“繁华都城”到“废弃遗址”,再到“现代城市公园”的演变过程。它不仅承载了元代都城的建筑智慧(如夯土城墙、“永定柱”加固技术),也见证了北京作为“千年古都”的历史延续性。如今的公园,既是研究元代城市营造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京市民缅怀历史、享受自然的公共空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