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离开壶口瀑布,我们的车又向碛口古城方向急驶。看天色尚早,导游安排司机把我们送到了李家山村口。李家山村位于山西碛口镇黄河岸边,是一个隐于大山深处、形似凤凰的古村落。村落的窑洞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70度的山坡上。我们徒步前行,时值初秋,枣树上的果实半红半绿挂满了枝头。远望山峦起伏,层层梯田,颇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村中老人坐在门前石墩上,晒太阳,抽旱烟。脸上的皱纹如黄土高原的沟壑,即深又密,记录着岁月的痕迹。他们看游客的眼神平静得很,既无好奇,亦无厌烦,仿佛看惯了人来人往,早已洞悉世事变迁。</p> <p class="ql-block">登至山顶,俯瞰全景,让人眼前一亮,颇为震撼。整个村落依山就势,自然生长,与地形完美融合,不见丝毫勉强。窑洞院落层层叠叠,却又井然有序,远望如一座巨大的黄土雕塑,既是人工,又似天成。难怪人称“黄土高原上的小布达拉宫”,吸引了无数游人专程前往,九十年代就有200多所艺术院校在此建立写生采风基地。</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平地,一老汉牵着毛驴供游客开心拍照,见有女人穿上红棉袄围上绿头巾,老人黧黑的脸上沟壑舒展,赶紧帮着骑上毛驴,笑呵呵的牵着唱着,这是当地的一个习俗叫‘坐驮谣’。新媳妇回门,坐在驴背上要唱一路才吉利。</p> <p class="ql-block">下山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李家山之所以闻名,不在于它的壮观,而是它的真实。这里没有刻意的修饰,没有矫揉做作,一切都是自然流露,纯正天然,黄土就是黄土,窑洞就是窑洞,人就是人,各安其位,各守其本分。。</p> <p class="ql-block">现今诸多古镇名胜,多已商业化丢失了本色,而李家山独自保持着一份淳朴,实在难得。但愿日后不被来人太多所破坏,就能保留这一份黄土高坡上的真性情了。</p> <p class="ql-block">晚餐结束,我们应邀去夜游碛口古镇。石板路在月色下泛着青黑的光,两旁的明清建筑静默地立着,仿佛一群穿着古装的老人,在黑暗中回忆往事。黄河水在夜幕中不再浑浊,反而显出几分深沉,汩汩的流水声比白日清晰得多,像是大地深处的脉搏。</p> <p class="ql-block">灯笼渐渐亮起,红彤彤的光在夜风中摇曳,投下斑驳的影子。这些电灯仿制的古灯笼,虽然少了烛火的那份跳动不安,却也为古镇添了几分暖意。</p> <p class="ql-block">我沿着黄河岸边慢慢走着,脚下的石板发出空空的回响。这些石头被无数人踩踏过,商贾、脚夫、旅客、居民,他们的足迹重叠在一起,渗入石纹,成了古镇记忆的一部分。如今我亦加入其中,留下微不足道的一步。</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的黄河如一条黑练,静静流淌。忽然想到,数百年前,这里曾是繁忙的水陆码头,南来的船,北往的驼,在此交汇。那时的夜晚,必定不像现在这般宁静,而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充满着商业的活力和生活的喧嚣吧!</p> <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繁华褪去,留下的是一座古镇的空壳。然而这空壳中,依然藏着往日的魂灵,在夜深人静时,便会悄悄出来游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