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波浩淼兴凯湖 <p class="ql-block">兴凯湖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密山市,是中俄两国的界湖。</p> <p class="ql-block">湖水面积是西湖的680倍,是东亚的第一大淡水湖。</p> <p class="ql-block">其中中国只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在湖区的中国一侧一条狭长的公路将湖水分成了两部分。</p> <p class="ql-block">登上观景台无边的水面让人不禁赞叹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p> <p class="ql-block">这是中国一侧的湖面,水面湛蓝如镜。</p> <p class="ql-block">这是临俄罗斯一侧的湖水,烟波浩淼水天一色。如果不知情的话还真以为是到了海边。</p> <p class="ql-block">和中国这一侧明显不同的是,这边的湖水波浪较大,湖水呈现出浓稠的墨绿色。当地人告诉我们,这是湖里的水藻,随浪涌流向岸边。</p> <p class="ql-block">再看中国一侧,清澈的湖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像一面镜子一样。</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兴凯湖宛如镶嵌在北国大地上的一颗绿宝石,不愧为“东方夏威夷”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车队沿湖中的公路前行,透过路边树木的缝隙,可以看到兴凯湖水一直陪伴在我们的左右。</p> 北大仓喜看稻菽千重浪 <p class="ql-block">穿过兴凯湖,我们便来到了兴凯湖农场的地界。这里位于密山市的东南部,是黑龙江农垦总局下属的国营农场。过去这里一片荒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如今已变成了米粮仓。</p> <p class="ql-block">金秋时节一望无际的稻田一片金黄。</p> <p class="ql-block">沉甸甸的稻穗在秋风中摇曳。</p> <p class="ql-block">随手摘下一枝,颗粒饱满,仔细数了一下,一穗足有二百多个稻粒。</p> <p class="ql-block">整整一下午的时间,我们一直穿行在金色的稻田之中,这样的景象在内地已经十分罕见,着实让我们感到这里真是北大仓,是我们中国人的饭碗所在。看到这样的场景,也就不难理解,现在全国各地为什么都会有东北大米的香味了。</p> 金色的黄昏 <p class="ql-block">黄昏时分,车队行驶到一处湿地湖泊,落日晚霞的美景让大家激动不已,对讲机里传出一片欢呼声。赶紧停车!好好欣赏一下这美好的一刻。</p> <p class="ql-block">落日将天空和水面染成一片桔红。</p> <p class="ql-block">水鸟在水中游弋。</p> <p class="ql-block">好一幅精美的夕照画卷。</p> 虎头要塞忆当年 <p class="ql-block">侵华日军虎头要塞位于黑龙江省虎林市的虎头镇。侵华日军强征了大量的中国民工,经过数年的修建,主要是针对当时的苏联进行进攻和防御而设计的。</p> <p class="ql-block">躺在地下的这颗炮弹足有一人高,可想而知发射他的大炮该有多大。当时日军在这个要塞布设了许多重炮。这是其中最大的一个。</p> <p class="ql-block">陈列室里陈列的各种史料。</p> <p class="ql-block">虎林的抗日英雄。</p> <p class="ql-block">进入地下坑道参观。这可是真实的遗迹。原来这个坑道规模很大,后来在苏军进攻时炸毁了一部分。现在可供参观的也就是数百米。</p> <p class="ql-block">巨大的弹药库。</p> <p class="ql-block">发电所,据介绍为了降低噪音,过去这里还做了隔音处理。</p> <p class="ql-block">狭长的甬道。尽管参观的距离不算太长,但也可以看出日军在设计上颇费心思。坑道里有伙房,蓄水池、澡池、卫生所、屯兵洞、指挥部、哨所等设施。尽管如此也没能抵挡住正义力量的攻势。在苏军强大攻势下,日本守军几乎百分之百全部阵亡。这里也就成为二次大战打响最后一枪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历史的规律不容抗拒。</p> 乌苏里江探源 <p class="ql-block">除了虎头要塞之外,这里还是乌苏里江的起点。</p> <p class="ql-block">位于虎头镇的乌苏里江边风景秀丽。</p> <p class="ql-block">乌苏里江是中俄两国的界江,江上中国一侧游艇往来穿梭。对岸俄军的哨所清晰可见。</p> <p class="ql-block">漫步江边一片清净祥和的氛围。很难让人想到50多年前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局面。</p> <p class="ql-block">憨态可掬的小老虎成了人们拍照的首选。</p> <p class="ql-block">精彩虎林确实不错。</p> <p class="ql-block">只有这块界碑在提醒着游人,这里就是边境线。</p> <p class="ql-block">江边当地的人们在𢜛闲的垂钓。看这架势是有大鱼上钩了。</p> 难忘的岁月 <p class="ql-block">虎头镇上还有一个好去处一一知青岁月。对于我们及上一代人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铺开四季绘青春,磨破双肩担日月。是对那个年代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生活的真实写照。</p> <p class="ql-block">“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这段话我想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记忆犹新。</p> <p class="ql-block">当年凡是有初、高中学生的家庭都曾有过这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虽然年龄还差一点,但也曾在老师的唆使下,每天到高年级同学家里背语录,做动员,直到人家同意为此。现在想来十几岁的孩子,书都没读几本,算哪门子知识青年啊!</p> <p class="ql-block">东北是全国知青上山下乡比较集中的地区,在这片黑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青春记忆。</p> <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博物馆里,打着时代烙印的实物和照片。</p> <p class="ql-block">再吃一顿大锅饭。</p> <p class="ql-block">不过得交现金,25元一份。</p> <p class="ql-block">实实在在的柴火灶。</p> <p class="ql-block">这饭菜当年过年也不一定吃得上。要不然公社食堂也不会熄火塌灶了。</p> <p class="ql-block">墙上贴着让人啼笑皆非的当年的宣传画。现在的孩子们可能不以为然,可当年这都是实在话。</p> <p class="ql-block">这牌子有点不对,应该叫公社供销社。</p> <p class="ql-block">东方红链轨拖拉机,当年在农村可算得上是现代化装备了。</p> <p class="ql-block">知青岁月,蹉跎岁月。</p><p class="ql-block"><br></p> 一战成名珍宝岛 <p class="ql-block">出虎头镇,车队沿乌苏里江继续北上。不多时便来到了虎林市的珍宝岛镇的乌苏里江边。</p> <p class="ql-block">江中靠中国一侧的岛屿就是当年赫赫有名的珍宝岛。百年首捷,一岛独胜。</p> <p class="ql-block">1969年3月,当时的苏军入侵我珍宝岛,妄图夺取实际控制权。在多次警告及苏军率先开枪的情况下,驻守珍宝岛边防部队进行了自卫反击。先后经过几次战斗之后,夺回了珍宝岛。取夺了百年以来首次在中俄边境争夺战中的胜利。</p> <p class="ql-block">战后中苏边境局势十分紧张,当年为应对突发事件发生,我军开始扩编,我就是那年的年底参军的,一到部队,就下发了真枪实弹,随时准备向三北(东北、西北、华北)开进。</p> <p class="ql-block">珍宝岛也因此在国内名声大震。</p> <p class="ql-block">至今岛上还有当时埋设的反坦克地雷。登岛是不允许的,但可以乘坐游艇绕岛一圈。转到岛的东侧,驾驶员指着岛上插着两个红牌子的地方说,那就是当年炸坏T 62坦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江对岸山头上是俄军的哨所。</p> <p class="ql-block">手机拉近了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到哨所的形状与颜色。</p> <p class="ql-block">对岸很近的哨楼。</p> <p class="ql-block">五星红旗飘扬在珍宝岛上空。</p> 蜜都饶河 <p class="ql-block">夜宿双鸭山市饶河县。这里地处乌苏里江中下游,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县城就在乌苏里江畔。</p> <p class="ql-block">一看到酒店名称我就有点奇怪,蜜都国际,再加上前面的蜂巢造型,让人把这里与蜜蜂联系起来了。</p> <p class="ql-block">经过询问当地人得知,原来饶河是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亚洲唯一的国家级蜂种保护区。由原原始生态保存良好,没有污染,再加上蜜源植物丰富,这里所产的黑蜂蜜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因此饶河又被称为“蜜都”</p> <p class="ql-block">清晨伴着乌苏里江清新的空气,来到酒店对面的爱情岛上。鲜花绿树和乌苏里江水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p> <p class="ql-block">两只大黑蜂振翅欲飞。</p> <p class="ql-block">晨曦中早起锻练的人围着小岛慢跑。</p> <p class="ql-block">晨练的老人与狗。</p> <p class="ql-block">江堤广场上舞剑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蜜淌乌苏。好一个和谐温馨的早晨。</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反映赫哲人拉网打鱼的雕塑。原来这里还是古老的渔猎民族赫哲族的聚居地。</p> <p class="ql-block">江边挥动着棒槌洗衣的妇女。这种洗衣的方法已经多年不见了。</p> <p class="ql-block">排列整齐的渔杆阵。</p> <p class="ql-block">禁不住诱惑贪吃上钩的江鱼。</p> <p class="ql-block">江中小岛上一排红字:乌苏里船歌的诞生地·饶河。原来歌唱家郭松演唱的《乌苏里船歌》就诞生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整装待发的皮划艇。</p> <p class="ql-block">布置会场的人们。原来今天这里将要举行2025中俄户外嘉年华暨全国山水户外大会。</p> <p class="ql-block">江中游泳的人们。</p> <p class="ql-block">转了一圈感觉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生活安逸,环境优美,如同黑蜂蜜一般的甜美。</p> <p class="ql-block">饶河之行给我们的旅程带来了甜蜜的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