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子酒局亲历记

冰郎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俗话说‌“三里不同乡,五里不同俗”‌,以此来描述清江浦和淮阴区地域的文化差异真比较恰切。70年代末,我应朋友谷龙君之邀做客淮阴县王营镇赴一酒局,虽早就听说王营子人善畅饮、豪饮,可现场所见所闻还是让我大开眼界,一场酒局不但热热闹闹还有点惊心动魄,至今仍记忆深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早年我们清江市区很小,我那时不到二十岁的年纪特贪玩,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到周边的河下镇、码头镇以及王营子、小营子去玩。这王营镇和清江浦毗临,相隔一条窄窄的古淮河,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性建筑就横跨古淮河的一座“红桥”上,桥中央有一巨型球体,球体南北两侧分别以红、蓝色象征中国南北气候差异,球体中心线精确对应“秦岭—淮河”地理分界线。‌‌按此标准王营镇该属北方气候,我们清江浦当属南方气候,若想去王营子耍耍,从市中心骑自行车也就是十多分钟的车程,可这咫尺之遥民情风俗却大相径庭。</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一般不在饭店请客,谷龙君的酒局就设在自家的一老式平房客厅兼卧室不太宽敞的开间内,一张大八仙桌围坐着10个人,靠床的一面安排两个人坐床沿,另外三面有三张长条凳,另外两人加两张方凳跨坐桌角。待众人落座谷龙君隆重介绍我,一是来自清江,二乃读书文人,让大家喝酒时“客气照顾点”云云;通过他介绍,我知道了这一班多是谷龙君的武术界朋友和师兄弟,他们是王营武术寇殿魁师傅的徒弟,寇师傅擅长北派武学及杨氏太极拳(小架)的实战功夫,以‌“北斗功”‌和‌“露水功”‌而闻名。‌我方细打量这一众人果然是身体壮硕、宽肩窄腰、举止间气宇轩昂英气勃勃。</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谷龙在这一班师兄弟中虽年纪最小,可由于学武认真甚得师傅喜爱,此番和我从无锡学堂回来度假,我又是第一次来王营子参加酒局,一桌人对我这个新朋友自是多了几分客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相比较王营子酒局我们清江浦就显简略甚至潦草得多,开局无非就是一段客气话、今天天气哈哈哈等,两杯门面酒过后就顺路将酒喝下去。而王营子酒局伊始则是一段满满的仪式感。酒司令面前耸立着两瓶53度的洋河普曲,每人一套餐具外加一“牛眼酒杯”,这是我们苏北特有的酒局用杯,容量三钱,据说酒桌上礼数和讲究都“靠”它呢!酒司令是谷龙君委托的一位师兄,他先宣布酒局规矩和一名“执法官”,为示公正严明以及酒规的严肃性,己不正焉能正人,酒司令先端起满满两杯酒一饮而尽,正色道,今天因有清江的朋友在场,大伙喝酒须“文雅”点,“门面酒”规矩仍是:一二三、三二一、一二三四五六七、七六五四三二一!谷龙看我茫然的神情低声对我解释:所谓一二三…就是面前酒杯第一杯一口、第二杯两口、第三杯三口…依次类推,我默算如此一轮“门面酒”喝完虽说“牛眼杯”不大,每人就是20杯、有六两酒下肚了,随后才有资格进入互相敬酒的程序。这是第一条规定,第二条规定是:喝酒须喝尽,否则滴酒罚三杯!这是防止酒局上发生“跑冒滴漏”的问题。说着他特地演示一下:喝完酒将小酒杯向众人照照,杯口朝下约三五秒钟果然没有酒滴下来。第三条本酒局敬酒不闹酒,更不得翻脸、动武和爆粗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听明白了酒规我只能暗暗叫苦,自忖正常酒量也就是三四两,如果这样喝仅门面酒就得把我给撂倒了,这把王营子喝酒真是遇到“硬茬儿”了,看来此番非出洋相不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酒司令眼睛对我闪了闪随即放缓语气又道,因为今天酒局主题是欢迎清江来的朋友,我们对他酒量不了解,以上规定他可不受约束,今天以他开心就好。大伙同意吗?既然司令发话了众皆诺诺。我估计可能是谷龙君授意对我算是“法外开恩”的意思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看来此类酒局他们经历多了已司空见惯,场面气氛仍很和谐而热烈,第一杯酒众皆起立一饮而尽,互相照杯三秒以示尊重。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有两个杯子顺沿口缓缓滴下一滴酒,酒局执法明察秋毫目光一扫,那两位顿时赧然如犯错的孩子乖乖自动罚酒三杯。这后面喝酒可有趣了,谁也不希望杯中滴出来酒,可往往杯沿仍难免有酒滴下来,为了杜绝滴酒,他们每每将喝完酒的杯子底用舌头再舔舔干净,这样才能保证杯子再无滴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喝酒过程我全程参与,当然也随大伙举杯、饮酒,但执法官对我不再认真“检测”,这可能也是“刑不上文人”的意思,同时也方便我作壁上观倒更有趣。看到每个人仰首豪饮后那认真地“一舔”既可笑又可畏的动作,让我想到我们清江浦喝酒有“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实在是太文化儒雅了,我算是领教了王营子人的喝酒“力度”,体会到酒局“滴酒三杯”、“执法如山”的厉害,他们在我们“感情深”的基础上再添“一舔”让我真切感受到了惊心和压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在互敬的程序里,王营子规矩是敬酒两杯,被敬者理应回敬两杯,这样喝下去的就是四杯。酒至半酣场面越发热闹起来,敬酒的开始敬四杯回敬的也是四杯,这瞬间又是八杯酒下肚了。桌上有两位师兄弟更是搞笑,敬酒的说要敬八杯叫八仙过海,回敬的当即摆下16个酒杯,两人连眉都没皱豪爽地端了16杯。</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随着酒精下肚酒桌气氛越发热烈,一旁搞服务的两瓶两瓶拿酒速度都赶不上了,不但“拼酒”的豪气冲天,桌上喝酒的花样也多起来,开始捉对划拳:“拳哪,两好拳哪!七星拳哪,八马拳哪…”,众师兄弟中气十足音色浑厚滚热的气浪似能掀翻房顶,精彩处我的眼睛耳朵似乎都不够用了。此时我不得不承认喝酒也是一门技术,一位师兄在表演绝招“楼上楼”,就是酒将两只酒杯斟满酒一只手上下交替,型如两层楼般一饮而尽还不得洒一滴酒,引来众人的喝彩声。一旁有人笑曰,此乃雕虫小技耳,且来看我的“天外天”!说着一只手手指交错稳稳端起三杯酒仰面张大嘴巴瞬间准确无误利索倒入口中且无一滴酒滴漏,众皆抚掌叹服。</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到底是练武功的年轻人血气方刚,加之酒精上头,有人谈起练武心得,旁听似有不服者便提出到后院去“比划两下子”,我暗暗担心他们酒后不小心失手不要搞伤了,谷龙君道,没关系,今天因为来陪你的并没有多喝,我问共喝了多少瓶酒?他道只喝不到20瓶。你放心,都是好兄弟,早早晚晚在一起练惯的。说着众人一起涌向后院,后院是一大片平坦开阔地,沿围墙边整齐放着石锁、石担和刀剑棍棒等冷兵器。趁他们切磋武功时我也手痒抡起一7.5公斤的石锁玩了翻接、顶锁等基础花式,‌我用双手交替握锁,利用腰胯带动石锁做水平面旋转,保持锁簧始终朝向运动方向,这是为了训练手腕控制力和身体协调性;然后是‌低抛接锁‌,从腰部高度向前上方抛掷石锁,抛掷高度不超过头部,用同侧手掌接握锁柄,接锁时屈膝缓冲。一时呼呼风响众师兄顿时安静看过来并为我喝彩,我知道这点小伎俩在这只能算班门弄斧,他们是在鼓励我这文人也会练武呢!我跟他们解释这是我十三四岁学过两天,也是我所有的“功夫”,下一步我想再学石锁“背花与盘腰‌”的动作。也许是听我讲的行话挺上路,感觉到我跟他们也有了共同语言,一下拉近了我们的感情距离。</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这番和王营子武术界朋友一场酒局的短暂接触,也算管中窥豹让我见识了王营子不但民风彪悍,酒风更是剽悍。这帮朋友坦率真诚、吃苦耐劳以及义薄云天的英雄气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对酒局众生相“酒量是胆量,酒瓶是水平,酒风是作风,酒德是品德”的说法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