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碾文:老师礼赞

赵锁仙

<p><a href="https://www.meipian.cn/uz24oqs" target="_blank">赵锁仙作品集合</a></p> <p class="ql-block">当孙钢山老师将90寿诞时,勾起了我们对老师的敬爱。世人对老师称为“辛勤圆丁、护花使者、人类灵魂工程师、恩师慈母”,“老师”这响亮的字眼代表着文明,自古以来老师倍受人们的尊敬。</p><p class="ql-block">两千多年前的孔夫子,为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通过教育,给人们以知识,成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位老师,千秋万代被人尊崇。</p><p class="ql-block">著名的古文《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心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就是说古代学习的人必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讲授道理、讲授学业、解释疑惑的人。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有知识,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不请老师,有疑难就始终得不到解决。人为学而知之,并非生而知之,这就必须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p><p class="ql-block">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p><p class="ql-block">向老师求教。老师的功绩在于你培养的学生是些什么样的人。于山西省第八中学毕业的学生:曾是国务院副总理、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的武乡人纪登奎;原山西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李修仁;榆社县革命先驱任悟僧,太原市监察局局长、太原市政协副主席;抗日英雄:张寿念、曹更修这些杰出人物的拥出,折射出山西省立第八中学老师的进步思想与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不仅如此,榆社人抗日英雄马定夫、60年代初考取清华第一人常亮明、山西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李雪枫都是老师培育学有所成家国情怀的名人。</p><p class="ql-block">教书育人是老师的两大任务,教书提高学生的认知,育人是教学生做人。教师在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是巨大的,学生总是以老师做为模仿效法的对象,老师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都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什么样品质的老师,一定会有什么样品质的学生。</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榆社中学第一任书记乔明文,继而乔富魁任书记。原八中毕业的学生周云五返校任校长,形成強有力的校领导。一代文豪田可夫返校任教,德才兼备的优秀老师:孙钢山、刘今声、鹿达山、贺寿桐、张步贤、段思曾、张丁川、岂云珍、苗云生、吴茂林、程克、郑华亭、胡明、张琼娥、杨成英、李济、陈佩奎、武希仁、梁生玉等老师相继进入榆社中学任教。</p><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几十年中,在这批优秀教师的辛勤培育下,学生中优秀人物蜂拥而出。在老师的辛勤辅育下,学生的命运被改写,姚铁山将军、张鼎文将军、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组副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执行副会长石泰峰、市区厅局级干部张鼎仁、张林、县处级干部王汉文、王燃仙、李保明、李砚元、王友文等。著名作家诗人陈瑞、作家、全国十孟母赵锁仙等等优秀人物的拥出,折射出榆社中学优秀教师队伍呕心沥血培育学生的光辉形象。</p><p class="ql-block">知识可以改变一切,有句俗话:“穷不读书,穷根难断。富不读书,富难持久”。有了知识可以致富,榆次被称为“儒商世家”的常家便是佐证。</p><p class="ql-block">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近年来母校——榆社中学,升学率达到百分之七十以上,榆社的未来可期,定会人材济济,都与可爱的老师辛勤付出分不开的,与学生研学苦读分不开的。与热爱母校,热爱园丁,尊重老师爱护学生习习相关。祝福母校越办越好,一路长虹,为祖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p><p class="ql-block">做人当有情怀,青年毛泽东在国家积贫积弱之际,心系国家,心系苍生。他把自己一生的精力倾于民族和解放事业之中,创立了一番伟业,成为了一代伟人,这是情怀。伟大的科学家钱学森在建国之初,冲破重重阻挠,回归祖国,为我们国家两弹一星事业,建了不朽的功勋。直到晚年在病榻上,他仍然关心着教育,关心着人材培养,这同样是情怀。情怀是什么?情怀是精神,情怀是灵魂,古往今来中华民族正是因为有了有情怀的人,才使得我们这个民族生生不息,才造就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我们把这种有情怀的人称之为国家栋梁,民族脊梁。榆社中学的学子们有胸怀、有抱负、同样情怀永在,奋斗在各行各业。</p><p class="ql-block">榆社古塔一一文峰塔,座落在县城东南𢁉岭之上。是榆社县一座标志性建筑,始建于康熙61年(公元1722年)。直至今日,文塔高耸近三百年,其间文人辈出,塔也成了榆社读书人的精神之塔,文峰塔是部分文人祈愿飞腾发展的地方,俱说树建文峰塔后,榆社便文人倍出,人才辈出,但百分之九十九的因素还是老师的付出与学生的努力相辅相成的结果。</p><p class="ql-block">仿七律诗:颂文峰塔</p><p class="ql-block">悠悠古塔立𢁉岭 呈显榆州风光美</p><p class="ql-block">东方晨阳一露脸 塔影倒映仪川水</p><p class="ql-block">峰塔为榆添锦绣 人才倍出硕果累</p><p class="ql-block">堪称榆社一胜景 满园花友正芳菲</p><p class="ql-block">文峰塔给榆社有志学者带来了好运!</p><p class="ql-block">前面说过,老师是“恩师慈母”,学生恪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格言。对老师的教育之恩终身难忘,正是文化文明发展的原因所在。1937年2月1日,是徐特立先生的60寿辰。毛泽东除亲自出席庆祝会,为徐老祝寿外,同一天还给徐特立先生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祝贺信。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徐老同志: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这就是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对老师的感恩之情。</p><p class="ql-block">总而言之,我们深深感到千千万万的“护花使者”在默默无闻辛勤耕耘,作出了无私的贡献,教育我们成长,没有你们的奠基,哪有今天的我们。那有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工作者和重量级的领导人,那有科学家,那有祖国的繁荣。我们为拥有你们这样品德高尚的老师而自豪、骄傲和幸福。老师您是最可爱的人。</p><p class="ql-block">在孙老师90岁诞辰之际,敬献一篇小文,以示学生对老师的敬重!对老师的肯定,对老师的祝福。祝孙老师:生日快乐,身体健康,长命百岁!</p><p class="ql-block">榆社中学初34班裴碾文(于峽口寨上村)</p><p class="ql-block">2025年9月1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