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白露过后秋风渐凉,清晨推开窗子,人仿佛置身于金色的花海之中。南窗外,一楼邻居的花墙内,高高的棚架上爬满藤黄色的丝瓜花,迎着东升的旭日精神抖擞;北窗外,对面邻居的篱笆上开满金黄色的窝瓜花,在浓绿肥大的窝瓜叶子的衬托下黄得耀眼;不远处,人家绿篱外的一大片洋姜花正在绽放,无数棵纤细的枝干合力托举起一片明黄色的花海,在晨风中轻轻涌动…… <br> </h3> <h3> 金风玉露催花黄,仲秋是一个独宠黄花的时节。<br> 白露是仲秋的开始。白露过后,昼夜温差加大,夜间气温下降使水汽凝结为露珠形成露水,于是,催生出带露的黄花于秋晨中摇曳身姿的绝美景象。 </h3> <h3> 说到秋日里的黄花,人们首先想到的总是菊花。也难怪,古诗中吟诵秋天黄花的经典多集中在黄菊花意象的运用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的《不第后赋菊》以“黄金甲”喻黄菊花,展现其凌霜盛放的气势与抗争精神。“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张榘的《青玉案》则通过拟人手法表现黄菊花含露待放的含蓄秋意。</h3> <h3> 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菊花的盛开是在晚秋时节,初秋,当黄色的菊花还在孕育之时,那些个无甚名气的各种黄花已经开遍了城乡大地,待到白露时节更是黄得耀眼。除了窝瓜花、丝瓜花、洋姜花等菜花,房前屋后、路边墙头、篱上架下更多见的是黄色花卉,有万寿菊、百日菊、秋英、忍冬、向日葵、黄蜀葵、黄百合等等,她们在白露时节盛放,为季节增添了勃勃生机与生命活力,平添了亮丽色彩。</h3> <h3> 黄色是尊贵与光明的主流色调,象征着丰收、阳光、希望与创造力。黄色花朵的色彩特性使其普遍承载着温暖与希望、友谊与祝福、彰显积极能量的寓意。炎炎夏日,置身于无处不在的姹紫嫣红之中,你或许忽视了黄色花朵的存在。待到秋来,姹紫凋零嫣红褪去,秋日黄花却是正当时,那深深浅浅的黄,那高高低低的黄,那远远近近的黄,那忽明忽暗的黄……直叫爱花人相机不离手,道是天凉好个秋。</h3> <h3> 黄色花除了欣赏价值还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抛开窝瓜、丝瓜不说,家喻户晓的就有向日葵、洋姜、金银花、百日菊、黄百合等。<br> 忍冬又名金银花。“金银花”一名出自《本草纲目》,由于忍冬花初开为白色,后转为黄色,因此得名金银花。金银花是传统中药材,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等功效,主治外感风热、咽喉肿痛、痈肿疗疮等病症,现代研究证实其含绿原酸等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br> </h3> <h3> 百日菊广泛用于花坛、花境、盆栽及鲜切花,它可以全草入药,性凉味苦辛,可清热利湿、解毒,主治湿热痢疾、疖肿等。<br> 黄色百合根茎富含黏液质、生物碱、维生素等成分,润肺止咳、宁心安神、美容养颜是其主要功效,常用于缓解干咳、失眠等问题,也可作为日常养生食材。</h3> <h3> 洋姜花俗名鬼子姜。洋姜花色花形都似小向日葵。地下块茎呈不规则多球形或纺锤形,表皮颜色常见红色、黄色或白色,肉质为白色。其形状与生姜相似,但无辛辣味,口感清甜。北方人常常用它来腌制咸菜,冬天吃起来格外爽口。因此,洋姜花多成片栽种于城乡人家的园子里和墙根处,路旁野外很少见。</h3> <h3> 金秋时节,驱车前往本溪山水间旅游,公路两旁尽是明亮的黄色花,万寿菊、百日菊,像两条金色的飘带把灰色的路面牵向远方。又像耀眼的金丝线,缠绕在碧水青山之间,迂回婉转。来在大石湖山脚下,首先映入眼帘的也是一大片盛开的黄色花朵,她的名字叫赛菊芋,毛茸茸的圆形花蕊,椭圆形的花瓣,盘子状向上伸展的花朵,在碧叶的衬托下美丽而热烈。</h3> <h3> 黄色花提染了秋的色彩。不同于其他颜色的花,黄色花是与秋色同色的花朵。秋天是金色的,黄色花与金色的稻浪、金色的麦田、金色的谷穗、金色的玉米棒子、金色的黄豆相得益彰,浑然一色,宣告着秋的成熟,热烈着秋的气氛。只是作为花卉,黄色花朵比这些农作物颜色更加靓丽,黄得娇艳,黄得水嫩,黄得明媚,令秋色更加浓烈,更加明亮。<br> </h3> <h3> 黄花无处不芬芳。当盛开的黄色花遇上成熟的水稻、丰收的麦子、弯腰的谷穗、待收的玉米、摇铃的大豆,欢愉中多了几分矜持。她们不张不扬,只是在路旁、墙边、屋角、小院里静静开放,于喧嚣中呈现一份静美,于静默中吐露一片芬芳。既使无人问津,也丝毫不妨碍她们在秋阳之下绽放着自己的诗与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