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的美篇

第二课堂

<p class="ql-block">陈正帅,男,1966年2月,出生于山东省费县。山东省临沂大学副教授,先后毕业于泰安师专,曲阜师范大学,后进修于西南师范大学油画助教班,清华大学教师培训,中国国家画院综合材料绘画高研班,中央美院访问学者。</p> <p class="ql-block">陈正帅老师的画作以其独特的艺术语境,展现了东方意境与油画语言的诗意融合。绘画中逆锋直抒、纵笔迥劲,细节处却又不失温婉柔美,画面色调典雅宁静,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形式美感让人获得静谧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当油彩在画布上涂抹开第一笔雪青,便知陈老师作品里的这方山石树木早已超越了自然的形态,化作心灵的镜像——山脚的空白处,枯木斜倚石畔,枝桠虬曲如铁,却在断茬处抽出新芽,这就像是儒家“生生不息”的隐喻:于困顿中守持仁心,方能见天地之心。</p><p class="ql-block"> 陈正帅老师的作品深谙“动静相生”的东方审美逻辑。山石雪景或树木是画面的“静之基”, 而飞鸟、明月则是画面的“动之魂”。“静景”与“动象”在画面中形成微妙平衡,暗合“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自然观——唯有虚静之心方能与混沌共鸣。</p><p class="ql-block"> 画面里的“留白”并不割裂画面,反而让具象的山石、飞鸟摆脱了空间的束缚,引导观者的视线从画面内延伸至画面外,让“想象”成为作品的一部分,实现了“以虚代实”的审美效果。</p><p class="ql-block"> 画面看起来清寂却不萧瑟,也正是释家“空相”的显化——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观者若能放下对具象的执着,便会发现山石、树木、飞鸟、明月乃至清风皆在刹那间成为菩提。这“无人之境”里,藏着东方哲学最深的默契:儒家以“修身”安顿此世,道家以“忘形”融入自然,释家以“观心”超越生死,三者在油彩的厚涂薄抹中圆融无碍。</p><p class="ql-block"> 陈正帅老师的作品跳出了“油画写实”与“东方写意”的二元对立,以油画之“实”(笔触、色彩的质感)承载东方之“虚”(留白、意境的空灵),将山石、雪景、飞鸟、明月等自然景象提炼为精神符号。 陈老师绘画的景物从来不是客体的描摹,而是主体的修行:油彩的浓淡厚薄,是心湖的波澜起伏;色块的虚实相生,是性空与缘起的对话。</p><p class="ql-block"> 画里的风景永远在那里,等待每个观画者用自己的生命体验去填充那片空白——毕竟,真正的意境,从来不在画中,而在人心与天地相遇的刹那。</p><p class="ql-block"> 2025年9月贺红豆写于琅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