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旅游之二:穿越沙漠,见到额尔齐斯河

青山有幸(拒私聊)

<p class="ql-block">九月四号中午,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天山天池。吃过午饭,坐上旅游大巴,穿越在无边无际的戈壁滩上。我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疆域幅源辽阔,被如此气势磅礴、广袤无垠的大地所震撼。目之所及,茫茫戈壁与天相接。果然应验了一句话:出来了,发现世界就在眼前;不出门,眼前就是世界。</p><p class="ql-block">在这苍茫的天地间,个人犹如这沙漠里的一粒黄砂,卑微而渺小,微不足道。沿途偶尔出现的野牛、野马倒比人类更顽强,它们的警惕性很高,大都活动在沙漠的深处,我们在车上有时只能看到移动的黑点。我暗自揣测,它们在根本没有绿意的沙地上辛勤地啃噬,能吃到什么呢?可见万物生存都艰难不易。沙漠里因砂土所含矿物质的成份不同显现出各种不同的颜色:一会褚红色,一会白色,时有黑色,各种颜色交替着迅速掠过车窗,唯有蓝天白云一路伴随,直到傍晚八点左右我们抵达阿勒泰地区东端、阿尔泰山南麓的富蕴县城,此时天空晚霞成绮,呈现出日月同辉的壮观景象。这在我们老家是少见的吉兆。</p> <p class="ql-block">到达富蕴县,首先吸引我们的是在夕阳余辉映照下波光粼粼的额尔齐斯河。这条河是我国唯一一条自东向西的外流河,它流经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最终注入北冰洋。河水淙淙,波光瑟瑟,晚霞将最后的温柔洒向正在河边漫步的我们。我们桐城出发的一行八人中,年长者已七十四岁,最年轻的属我,也六十岁了。跟我们组团一起的有位河北的老伯今年七十九岁,精神旺盛,爱唱爱笑,活力满满。也许,人的年龄真的只是个符号,乐观向上的心态能让人看上去更加精神焕发。此情此景,我联想到北宋词人苏轼的《浣溪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苏轼超然豁达的人生态度一直是我所景仰的。</p><p class="ql-block">在额尔齐斯河畔,瑰丽的晚霞映红了游人的脸庞和头发,清凉的晚风吹散了大家长途跋涉的疲惫。在此,借刘禹锡的诗句共勉:“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