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与你邂逅这塘荷</p><p class="ql-block">唐淑惠 </p><p class="ql-block">西安市公安碑林分局政委</p><p class="ql-block">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 </p><p class="ql-block"> 2013年</p><p class="ql-block"> 他曾拍过足球,因为西安的球迷始终是疯狂痴癫的,所以,他也一场场地在西安的球场里跟拍;他曾拍过金丝猴,因为这是陕西四宝之一,他生在长安,热爱长安,他的心也始终在长安的一草一木上;他曾拍过朱鹮,这世界珍稀的鸟类,在他的镜头下活了,也让这青山深处的稀有生物在全球更多的角落衍生出新的生机;他曾拍过黄河,这母亲的河流,汤汤而过注满了国人的深情,写真了他同样包容宽广的胸襟;他曾拍过天鹅,高洁优雅的尤物被他拍出了诗意,拍出了浪漫情怀……</p><p class="ql-block"> 这一次,他拍了荷花。</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也与他一起一次次邂逅,源于对荷的钟情,对荷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与他拍摄的荷邂逅,一遍遍解读田田荷叶、万种荷花、塘塘荷韵。</p><p class="ql-block"> 大凡能够成功的人,多因初始的内心有一个纯净的愿望,别无他求,绝无旁骛,宛若本真的孩童,就单是喜欢这个理由,所以认真,因此执着。王建明在摄影道路上的成功,大抵也因此。</p><p class="ql-block"> 如果最早关于照相机的初体验是山西叔父给予的一次尝鲜,那么真正抱着相机整天咔嚓咔嚓拍摄,则是自己的职业使然。如今的王建明是西安市公安局的副局长,那时候的王建明只是一个最基层的刑侦民警。作为一名技术员,每一次到现场,拍摄案件相关信息就是自己的职责,而拍摄的工具无从讲究,就是一部135型海鹤牌照相机,拍摄的技巧也不做太多要求,拍到、拍清足矣。即便那些年成天都拍,他却从没有想过会拍出思想、拍出艺术,更没想过多年后的今天,他白天黑夜都会琢磨怎么拍出光影的最佳角度,缝隙之间都要思量如何用镜头在未来的日子记忆世界。直至2000年的美国之行,他第一次真正地如饥似渴想要把美景拍回来,和朋友分享,为自己的行走留下痕迹,他也第一次从摄影中体会到快乐。44岁的他突然发现,摄影已在悄然之中唤醒了自己内心沉睡已久的不可自抑的热爱。从来做事不随意的他,这次更是坚定地下决心,要摄影,要把摄影和自己热爱的职业一样做得像个样子!他的确也拍出了一些成绩,获得了诸多荣誉。</p><p class="ql-block"> 王建明生在长安这皇城根下,自然而然地接受文化熏陶。十六年前,我见到时任莲湖分局副局长的他时,是在西门外西关正街那棵修路都不能移走、专门让水泥柱子支撑着的千年老槐树下,我们约到西关派出所的一排平房里吃水盆,不为吃,而是为了聊一段文字、几个词语。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副局长是个懂文化的人,是个严谨的人,是公安队伍里少有的细心人、讲究的人。我的判断没有错,因为后来他在公交分局当政委、局长,他第一次在西安市公安局的范围内把文化育警叫得响响亮亮的;他们出了民警的文集,请贾平凹写序,他们搞书画展,并且在他任内年年搞,年年搞得风生水起。再后来,他到了公安碑林分局,碑林分局更成了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建设示范点,全国的警察都来看他们的警营文化是怎么搞的,都来听王建明文化育警的理念、理论。从碑林分局开始,从陆续获得陕西公安摄影大赛一等奖开始,王建明“警界文化名人”的称谓变得坚不可摧。</p><p class="ql-block"> 陕西是文化大省,摄影界的能人泰斗多哉!而有多少人才能零距离接受摄影界领军人物的熏陶,又如何在这些摄影大家的引领之下加入摄影的行列?“西安公安队伍一万五千多人,是五千大队伍,王建明在这支队伍里是指挥者,同时也是这支队伍在文化传播中非常有影响力的领导者。”这是我和西安市摄影家协会主席宋艳刚先生谈王建明摄影时的畅言,因为王建明对未来充满信心,对当下珍惜把握,因为他在摄影的道路上果敢追求,因为他不断用镜头记录并创造前所未有的瞬间生活。在公安工作当中他是佼佼者,在西安乃至陕西公安的摄影队伍中他也毋庸置疑是领军人物;他的影响力,也无疑带动了西安乃至陕西公安大队伍对摄影文化的传播,也以西安市公安局副局长的身份在影响着一定层级的领导干部对摄影艺术的关注和关心。这一切,对西安和陕西的摄影事业来说,都是在添砖加瓦,乃至搭梁架栋,他也因此是一位不可忽视的摄影艺术推动者!</p><p class="ql-block"> 以上似乎和这本《荷花谣》摄影集有些远离,但是,没有这种对摄影执着的追求精神,没有这种对摄影文化的强大传播影响力,又何提在名人大家书目林立的书店中很可能会被淹没的《荷花谣》呢?</p><p class="ql-block"> 然而,我也依然珍惜与王建明先生所拍摄的荷花的邂逅机缘。有了荷花,读了荷图,我们也更多了解了王建明对荷的领悟和认知,他原本也是荷花一样高洁的人,所以性情相近,所以爱怜丛生,所以他用了一两年的功夫去拍四季变幻的荷,千姿百态的莲。凌晨四五点守候在王莽乡的冰雾中等待第一束光落在那冰面的残荷上,暴雨雷电中抢到那最淋漓自然的雨荷生命,满月清风里和路人一起听荷、说荷、醉荷……</p><p class="ql-block"> 王建明镜头下的荷花,与我邂逅,与你结缘,你不必陷入荷的四季,无须顾虑眼前瞬间,留在你心底的,是那永恒的菡萏禅趣。</p><p class="ql-block"> 摄影的路上,他从来没有慢下脚步,皱纹渐起的眉宇之间有些许欣喜,也写透了焦急。前方路遥,坎坷未卜,他与你我一样,在邂逅这场荷的盛宴之后,他依然会在这条路上,端着他的镜头向前!我们在这荷塘埂上,也开始期待下一次邂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