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偶然在视频中聆听了福耀科技大学校长王树国在开学典礼上的主旨讲话,他叮嘱学生“要有家国情怀,要肩负报效祖国的使命,要敢于担当,敢于作为”,这番话深深触动了我。于是,我便围绕“情怀与担当”写下了一些自己的思考,既是自勉,也是对学生的激励,更愿与大家分享这份感悟。</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是穿透迷雾的精神灯塔;担当,是踏平坎坷的实践利刃。二者交融共生,构筑起时代前行的不竭动力。而福耀科技大学的王树国校长,正是兼具家国教育情怀、使命担当的卓越典范。</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是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层律动。它是个体安身立命的精神坐标,让人在喧嚣浮躁中守稳本心;亦是群体凝聚共识的灵魂纽带,让不同个体向着共同目标携手汇聚。它既承载着对往昔文化的珍视与传承,更孕育着对当下的责任、对未来的使命。当时代浪潮汹涌向前,情怀为人们驱散迷茫、指引方向;而担当作为情怀的最终落点,唯有以过硬能力为根基、以无畏勇气为羽翼,方能将无形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推动发展的扎实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是根植于心的精神坚守。它源于对价值追求的执着,是纷繁世事中的“定海神针”。文人学者为传承文脉皓首穷经,工匠艺人为精进技艺精益求精,我们教育工作者则怀着教育的大爱,挣脱功利的束缚,在困境中坚守三尺讲台,立足教坛,放飞梦想,在平凡中绽放非凡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是凝聚力量的灵魂核心。民族复兴需爱国精神的引领,团队成长需一致的价值追求支撑。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家国大义挺身而出: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总理,他们行动的背后,皆有深植于心的家国情怀。这份情怀能跨越身份、境遇的差异,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洪流。</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当人们对某一事业满怀热忱,便会自发的守护它、发展它,进而将这份责任升华为长远使命。教育工作者以“立德树人”为己任,以躬耕教坛,培育栋梁为职责;科研工作者以攻克技术难题为目标,在助力科技自立自强。这些由情怀驱动的担当,不计个人得失的担当,拥有更能打动人心的持久力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而担当的落地,离不开能力与勇气。没有过硬能力,再强烈的担当意愿也只是空中楼阁。破解复杂问题,既需精准分析的思维,也需统筹资源的本领,这些能力唯有在持续学习中积累、在反复实践中打磨,才能筑牢担当的根基。缺乏直面挑战的勇气,同样难以跨越前行路上的鸿沟。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果敢,到山村教师扎根大山、捍卫留守儿童心灵的坚守,正是这份勇气,让担当有了冲破世俗阻碍的底气。</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情怀与担当相辅相成:情怀之光为担当之路锚定方向,让行动不偏离初心;担当让情怀落地生花,让精神不流于空泛。新时代征程上,我们当以情怀涵养精神、凝聚灵魂,以能力夯实担当之基,以勇气鼓足担当之劲,将个人情怀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大格局,在践行使命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时代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