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大地理学家 金陵女子大学校友 刘恩兰生平事迹展 ​ ​ ​

QHQ

<p class="ql-block">电子展板</p><p class="ql-block">展地:南师大随园校区100号楼</p> <p class="ql-block">策展人原稿及现场图片</p><p class="ql-block">一、负笈金陵Ⅱ点然育人星火</p><p class="ql-block"> ★ 父母关爱,视若掌珠</p><p class="ql-block"> ★ 幼承家学,聪明伶俐</p><p class="ql-block"> ★ 离别家乡,求学南京</p><p class="ql-block"> 自此踏上求知之路,也点燃了她心中教书育人的星火。</p><p class="ql-block">二、笃志求知Ⅱ铸就学术丰碑</p><p class="ql-block"> ★ 心无旁骛,勤勉向学</p><p class="ql-block"> ★ 辛勤耕耘,留学美英</p><p class="ql-block"> ★ 意志坚定,遨游大海</p><p class="ql-block"> 她以坚韧不拔的信念,勇攀科学高峰,成为我国首位地理学女博士。</p><p class="ql-block">三、教育报国Ⅱ镌刻教育的双重印记</p><p class="ql-block"> ★ 心系祖国,学成归来</p><p class="ql-block"> ★ 坚守杏坛,投身救亡</p><p class="ql-block"> ★ 丈量山川,笔绘华章</p><p class="ql-block"> 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刘恩兰以教育为剑,为家国太义倾付热血。</p><p class="ql-block">四、矢志建设Ⅱ谱写科教新篇</p><p class="ql-block"> ★ 应召进京,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 ★ 听从调遣,不辞辛劳</p><p class="ql-block"> ★ 严谨治学,担当家国</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她全身心投入建设,为地理教育和海洋科学事业倾注毕生心血。</p><p class="ql-block">五、逐梦深蓝Ⅱ绽放科研芳华</p><p class="ql-block"> ★ 挺进深海,甘当人梯 </p><p class="ql-block"> ★ 终身许国,献身科学</p><p class="ql-block"> ★ 科学玫瑰,魂归大海</p><p class="ql-block"> 她将一生献身地理教育和海洋科学,如玫瑰般绚烂绽放在科研之路,最终魂归浩瀚海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负笈金陵点燃育人星火</span></p><p class="ql-block">★ 父母关爱,视若掌珠</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出生于1905年3月27日,山东安丘人。父亲刘光照,毕业于我国近代第一所教会大学“登州文会馆”(广文大学) ,因成绩优异留校教学。母亲是山东青州的才女,出身大户人家。尽管祖父重男轻女,但刘恩兰在父母的疼爱下,得以接受良好教育,被视为掌上明珠。</p><p class="ql-block">★ 幼承家学,聪明伶俐</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的父亲是一位博学多才的教育家,编著有《初等地理》(上、下册) 、《形学拾级》和《初等小学 数学教科书》等。历任广文学堂教习、小学及中学校长、县天文台台长等职。涉猎数学、天文、历史、地理和音乐等多个学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刘恩兰自幼受到了熏陶和启蒙,聪明伶俐的她,深受父母喜爱。​</p><p class="ql-block">​★ 离别家乡,求学南京</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的童年主要是在山东潍县度过。她聪明好学、天赋异禀,父亲刘光照深知女儿是读书的好苗子,于1919年亲自将她送到南京汇文女子中学。经过测试,刘恩兰顺利考取该校二年级插班生,展现出了出众的才华,也由此开启了她在南京的求学之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笃学求知铸就学术丰碑</span></p><p class="ql-block"> ★ 心无旁骛,勤勉向学</p><p class="ql-block"> 14岁的刘恩兰,离开山东潍县乡村,来到繁华的南京,成为汇文女子中学高二插班生。同学们大多是身材高挑、穿着华丽的富家小姐,而刘恩兰身材矮小、衣装朴素,却一心扑在学习中。她心无旁骛,仅用一年半时间就学完了三年的高中课程,凭借优异成绩,也由此开启了她在南京的求学之路。</p><p class="ql-block"> ​ ​★ 辛勤耕耘,留学美英</p><p class="ql-block"> 在汇文女中的出色表现,为刘恩兰奠定了坚实基础。她考取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后,因考虑学习时间和家庭情况,最终选择了金陵女子大学。1925年毕业后,为减轻父母负担,她弃医从教,担任金女大附中教师、教导主任。由于工作勤奋、成绩突出,1929年,她提前两年获得美国克拉克大学留学读硕的机会。1938年,又前往英国牛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以优异成绩通过答辩,成为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女博士。</p><p class="ql-block">​ ★ 意志坚定,遨游大海</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有着山东人坚韧不拔的性格。从美国克拉克大学硕士毕业后,她因在自然地理领域的卓越表现,校方欲奖励她。询问她想要什么礼物时,她果断答道 :“我想要一张旅行支票,到欧洲作一次地理考察”。次日,她便拿到了旅行支票,随后与金女大校友黄丽明女士一同踏上地理考察之旅。她们从美国波士顿出发,途经地中海,到达法兰西,先后考察了比利时、卢森堡、德国、荷兰等地,还横跨俄罗斯,最后从满洲里回国。刘恩兰自此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考察北美及亚欧大陆的女科学家,彰显了她坚定的意志和对地理科学的热爱。</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育和抗战双重战线上的独特印记</span></p><p class="ql-block"> ★ 心系祖国,学成归来</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成为我国第一位地理学女博士后,面对高薪聘书和导师、同学挽留,她不为所动。当时正值战火纷飞,她不顾德国法西斯潜艇袭击客轮的风险,毅然踏上了回国之路。她心中只有一个念头,要用所学知识普及地理、气象、地质和海洋等常识,为苦难的中国贡献力量。回国后,她在成都华西坝金女大,一边教学,一边投身抗日救亡工作,尽显爱国情怀。</p><p class="ql-block"> ★ 坚守杏坛,投身救亡</p><p class="ql-block"> 从英国牛津大学圣希尔达学院博士学成归来后,刘恩兰继续担任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地理系教授、主任。她为了实现教育报国梦,积极投入教学计划制定和教材编写工作。留学期间,应英国军方邀请,乘小型潜艇测量英吉利海峡水下地形和水流情况,为英国海军战胜法西斯德国海军提供了帮助,也奠定了自己海道测量专家的地位。她不仅亲身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还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在教育和抗战的双重战线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 丈量山川,笔绘华章</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真理的探索者和地理教育的杰出代表。她是我国地理界、气象界和地质界杰出的女科学家,也是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的创始人之一,还是中国科学社早期的女会员和金女大地理系创始人。在民国时期,她就已声名远播,学术地位颇高,用自己的双脚丈量山川,书写了地理科学的华章。</p> <p class="ql-block">2022年,由政协理县委员会,刊印的《理县政协文史资料第八期 / 刘恩兰理番史地论集》(王曙生编译) </p><p class="ql-block"> 该《论集》,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p><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 : 该书目录。由①、理番的地理概况;②、理番区之第四纪冰期;③、川西游记等21篇;</p><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 : 附录,由①、四川之天气;②、气候与中国的农业产业;③、民族地理学人刘恩兰等8篇。</p><p class="ql-block"> 在该《论集》中,刘恩兰教授被四川省理县公认是 :“第一位系统研究理县地理的学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矢志建设 谱写科教新篇</span></p><p class="ql-block"> ★ 应召进京,不让须眉</p><p class="ql-block"> 南京解放后,刘恩兰满怀热情地投入到新中国建设中。她虽身材瘦小,却性格刚毅,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气概。共和国建立初期,她应周恩来总理之邀,参与讨论中国科学院的组建。当看到科学工作进度缓慢时,她直言不讳地说 :“我们的工作进度太慢了,拖拖拉拉还能做好什么?再不抓紧时间,什么时候能追上国外?”她的直率得到了周总理的赞扬和肯定,展现出了她对国家科学事业的关切和担当。</p><p class="ql-block">​ ​★ 听从调遣,不辞辛劳</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是一位热爱祖国和科学的杰出女性。她从基督教教徒、九三学社社员,成长为一名坚定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普通学生成长为著名地理学家和海洋科学家。1951年9月,祖国需要她到东北师范大学任教,她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调动,支援东北教育事业。1954年9月,国防航海事业召唤她,她又投身海洋教学科研,开启了我国首位女海洋科学家的征程,始终不辞辛劳,听从祖国安排。</p><p class="ql-block">​ ​★ 严谨治学,担当家国</p><p class="ql-block"> 治学之道,首重严谨。据刘恩兰的学生回忆,她在课堂上严肃认真,以渊博知识让学生陶醉。在实践中,她常带领学生跋山涉水,为相关单位提供理论参数。在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作为资历、学位最高者的女教师,她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她带领学生登上军舰,深入深海考察,为我国海军航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多次受到嘉奖,被授予“积极分子 / 三等奖”等荣誉称号,还受到了中央领导和部队首长亲切接见与夸奖,尽显家国担当。</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逐梦深蓝 绽放科研芳华</span></p><p class="ql-block"> ★ 挺进深海,甘当人梯</p><p class="ql-block"> 1954年9月,刘恩兰来到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为满足祖国海防和海洋科研需要,年过半百的她如小学生般,认真学习军事知识、战术课程和海洋地质,与学员一同听课做笔记。她根据海军实战需要,修改完善讲义,将“海道测量”、“海洋水文调查”和“气象与海洋关系”等知识和研究成果亳无保留地传授给每位学员,耐心解答问题,认真辅导,甘做学生成长的阶梯。</p><p class="ql-block"> ★ 终身许国,献身科学</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曾说 :“科学不是为了个人荣誉,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人类谋幸福。”童年时祖父重男轻女的经历,让她从小就坚定了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她不爱红装,专注于读书研究,以科学为伴侣,以海洋为家园,以工作学习维持女性独立。她在海防线上,指导学员完成了万分之一比例尺的“深水测量报告图”,添补了国内该领域研究空白,是当之无愧的“海洋界巾帼英雄”。</p><p class="ql-block"> ★ 科学玫瑰,魂归大海</p><p class="ql-block"> 刘恩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故事。1986年7月15日,这位坚毅、奉献的“科学玫瑰”凋零,享年八十一岁。她逝世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刊发了“讣告”,时任党和领导人及相关部门送了花圈,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2010年清明节,根据刘教授生前遗愿,亲属在国家海洋局领导陪同下,乘坐“中国海监16号”船,将她的骨灰与五彩花瓣一同撤入大海,让她魂归这片为之奋斗一生的海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