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观山川湖海,最美人间烟火气</p><p class="ql-block"> 这里是中国太阳最晚落山的地方,在喀什老城走街串巷,色彩与美食交织的人文绮梦,仿佛一脚迈进了时光的温柔褶皱里,开启了一场与历史、文化深度相拥的奇妙旅程。</p><p class="ql-block"> 漫步在老城的街巷间,最直观的感受便是那肆意张扬、大胆夸张的色彩。每一处建筑、每一面墙壁,都像是被打翻了调色盘,被染上了浓烈而奔放的色彩。红得似火,燃烧着热情与活力;黄得如金,闪耀着温暖与希望;蓝得像天,透着宁静与深邃。这些色彩相互交织、碰撞,勾勒出一幅极具视觉冲击力的画卷。</p><p class="ql-block"> 老城的小巷里,住着许多热情好客的人家。他们会在自家门口摆放上几盆绿植,虽鲜少见到娇艳的鲜花,但那几抹绿色,却如同灵动的音符,为这充满色彩的世界增添了一丝清新与生机。或许是因为鲜花的娇贵难以适应这里的气候,所以人们便用夸张的色彩来弥补这份遗憾,让整个老城都沉浸在一种别样的浪漫之中。</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房子大多是用土垒起来的,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土墙历经岁月的洗礼,变得粗糙而坚实,仿佛在诉说着老城的故事。走着走着,我发现有几处房子之间用许多小圆木加上板材顶住,起初心中满是疑惑,这是怕房子会靠近吗?后来才得知,这是当地独特的建筑智慧。喀什地处地震多发带,这样的设计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房屋的稳定性,抵御地震带来的破坏,就像一双无形的大手,默默守护着老城居民的安危。</p><p class="ql-block"> 喀什老城不仅是一座色彩的博物馆,更是一座美食的宝藏库。在那些曲曲折折的小街小巷里,处处都藏着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各种烤蛋琳琅满目,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最大的当属那鸵鸟蛋。烤蛋的外壳被烤得金黄酥脆,轻轻敲开,露出嫩滑的蛋白和醇香的蛋黄,每一口都充满了浓郁的地方特色。</p><p class="ql-block"> “爷爷的爷爷的爸爸馕”,光是听这名字,就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烤馕是喀什的标志性美食之一,刚出炉的烤馕香气四溢,外皮金黄酥脆,内里柔软劲道,咬上一口,麦香在口中散开,让人回味无穷。烤包子也是不容错过的美味,外皮酥脆,馅料鲜香多汁,羊肉与洋葱的完美搭配,碰撞出独特的味觉火花。鸽子面条汤,鲜美的汤头中融入了鸽子的营养与精华,面条爽滑劲道,每一口都暖人心脾;缸子肉,用搪瓷缸子慢炖而成,肉质鲜嫩多汁,汤汁浓郁醇厚;手抓饭,颗粒分明的米饭搭配上鲜嫩的羊肉、胡萝卜和葡萄干,色彩丰富,口感层次分明;手抓羊排,肉质鲜嫩,肥而不腻,直接用手抓着吃,尽显豪爽与大气。</p><p class="ql-block"> 还有各种烤串,羊肉串、羊腰子串在炭火上滋滋作响,撒上孜然和辣椒面,香气扑鼻;羊头,经过精心处理,肉质软烂,入口即化;拉拌面,面条筋道有嚼劲,搭配上浓郁的汤汁和各种配菜,让人吃得酣畅淋漓;丸子面,丸子鲜嫩弹牙,面条爽滑可口;薄皮包子,皮薄如纸,馅料饱满,一口一个,满足感油然而生;烤鱼,外皮金黄酥脆,鱼肉鲜嫩多汁;手工酸奶,酸甜可口,口感细腻;凉粉,清爽解腻,是夏日里的绝佳美食;油塔子,形似宝塔,层次分明,香软可口。</p><p class="ql-block"> 喀什还以“瓜果之乡”闻名遐迩。得益于独特的地理条件,这里四季都有丰富的瓜果资源。石榴像一颗颗红宝石,饱满多汁,酸甜可口;伽师甜瓜,香甜如蜜,口感脆爽,让人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p><p class="ql-block"> 在喀什老城,每一步都是风景,每一口都是享受。这里的人们用色彩装点生活,用美食传递热情,让每一位到访的游客都能感受到这座古城的独特魅力,沉浸在这场色彩与美食交织的人文绮梦之中,久久不愿醒来。</p> <p class="ql-block">其实满大街创造民族服饰串的,不一定是本地人</p> <p class="ql-block">喀什,这是你一生中至少要来一次的城市。</p><p class="ql-block"> 以前来过新疆,主要是在北疆,但南疆的和田等地还是去过,但就是没到过喀什,这次一并补上,并且在散团后又留了几天自由行的时间,用更多的时间去“遇见喀什”,缸子肉,烤包子,鸽子汤,烤全羊,手抓饭,这些当地的美食慢慢的一一品尝。</p><p class="ql-block"> 喀什古城,已有2000年的历史,占地3.6平方公里,是新疆唯一的国家5A级历史文化景区,被誉为“研究古西域城市的活化石”。景区内保留着维吾尔族传统民居、手工艺作坊和风味美食,每日有开城仪式表演。</p><p class="ql-block"> 《遇见喀什》是新疆喀什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传承与保护为故事主线打造的大型室内沉浸式演艺项目。该项目通过“时空之门”“疏勒古城”“丝路明珠”“乐魂剧场”四个空间,结合声光电技术与沉浸式舞台设计,全面展示喀什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及非遗元素。</p><p class="ql-block"> 西汉张骞策马西行,带着“凿空”西域的使命踏足这里,中原文明与喀什的联系,便从驼铃声中开始绵延;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在疏勒(今喀什)坚守三十一年,凭三十六人纵横西域,平定叛乱、震慑诸国,让汉家旗帜在此猎猎飘扬;同是东汉年间的耿恭,率数百将士困守疏勒城,面对匈奴大军围城,煮弩为粮、饮雪止渴,甚至以马粪汁解渴、煮弩铠为粮,最终仅十三人浴血归玉门,“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悲壮与忠勇,成了千古不灭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玄奘也曾在此驻足讲经,梵音与市声交织,让文明的种子在街巷间生根;林则徐踏过这里的戈壁,踏勘的足迹里藏着对边疆安危的牵挂。这些名字从未远去,他们是老城土墙里沉淀的风骨,是高台民居上掠过的风,是每一个喀什人血脉里流淌的坚韧。</p><p class="ql-block"> 走在百年老巷,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的誓言,在阳光与阴影的交错里,诉说着这片土地被守护的滚烫过往。我们踏足这里,当铭记他们的忠诚与担当,更要潜心探究那份大智大勇——让先辈的智慧与风骨,成为今日前行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色彩与风情的绚烂邂逅</p><p class="ql-block"> 在喀什的自由行,每一刻都充满了惊喜与欢乐,犹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p><p class="ql-block"> 清晨,我再次沉浸于那场盛大的开城仪式。庄严而热闹的氛围,身着传统服饰的人们,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仿佛将我带入了古老而神秘的西域世界,让我深深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p><p class="ql-block"> 随后,我踏入古丽的家,一场精彩的演出正等待着我。悠扬的音乐,灵动的舞姿,生动地展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让我如痴如醉,仿佛与这片土地的灵魂更加贴近。</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来到了买买提大院。这里,是美食与美景的天堂。我点上一杯独具新疆特色的茶,清香在舌尖蔓延开来。牦牛肉配鲍尔沙克,鲜嫩的牦牛肉与香脆的鲍尔沙克完美搭配,口感丰富;石头烤肉,独特的烹饪方式锁住了肉质的鲜美,每一口都饱含着浓郁的香气;羊杂碎,味道醇厚,令人回味无穷;再配上一杯啤酒,惬意至极。</p><p class="ql-block"> 而更让我欣喜的是,我们所在的位置堪称绝佳打卡点。正前方就是演出台,精彩的表演近在咫尺;对面及左右是买买提大院那漂亮至极的卡座和包房区,皆为露天设计。坐在这里,既能享受美食,又能欣赏到周围的异域风光,仿佛置身于梦幻之境。</p><p class="ql-block"> 餐后,我怀揣着探索的热情,走进了布袋巷、浪漫巷、柱子巷和七彩盘。每一条小巷都独具特色,仿佛是时光的隧道,带我领略着不同的风情。而彩虹巷更是人潮涌动,排队照相的人排到了巷子外面。那绚丽的色彩,如同天边的彩虹洒落人间,吸引着每一位游客驻足留念,只为了定格这美好的瞬间,留下与喀什的独特回忆。</p><p class="ql-block"> 喀什,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用它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以及热情的人民和美味的食物,为我编织了一场难以忘怀的旅行之梦。</p> <p class="ql-block">开城仪式,那场翘首以盼的等待</p><p class="ql-block"> 在喀什的自由行旅程中,开城仪式一直是我心心念念的重头戏。第一次前往观看时,由于时间把控失误,到达时已近9点,前面已经没有位置了。无奈之下,我只能跑到马路对面很远的地方,远远地眺望,心中满是不甘,仿佛错过了一场与历史盛约的亲密接触。</p><p class="ql-block"> 过了两日,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决定再次奔赴这场与开城仪式的约定。我的朋友老熊,为了占据有利位置,清晨五点过就出门了,那时天色还未破晓,四周一片漆黑。现场稀稀落落没几个人,期间遇到了来自山西的两口子。他们也觉得这早得有些离谱,感慨道:“这大早上的,人影都没几个,还不如先去吃顿早餐呢。”</p><p class="ql-block"> 可喀什这地方,清晨时分,想找口热乎吃的并非易事。等他们寻得早餐,填饱肚子再折返回来,已经8点过了。此时,原本空旷的场地已热闹起来,前排的位置早已被抢占一空,他们只能站在第三、四排的位置。不过,这位置倒也还算靠前,能勉强看清场地的全貌。</p><p class="ql-block"> 我睡了个相对安稳的觉,起床洗漱完毕,也赶在8点多钟抵达了现场。我手里抱着在爷爷的爷爷的爸爸的馕买的一大块馕饼,还拎着一瓶矿泉水,这便是我的“观礼干粮”。这个点儿来,自然也只能在第三四排的位置寻个空儿站下。但比起头一天那遥远的观望,这位置已然近了许多,我的心中也多了几分慰藉。</p><p class="ql-block"> 距离开城仪式还有两个多小时,时间仿佛变得无比漫长。周围的人们都站立着,有的兴奋地讨论着仪式的种种,有的则安静地等待着,眼神中满是期待。我也只能在这漫长的等待中,怀揣着对仪式的憧憬,慢慢熬过这看似无尽的时光,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早日到来。</p> <p class="ql-block">阿曼尼莎汗(1534-15674),是叶尔羌汗国第二代汗王拉失德的王妃。她天资聪颖、能歌善舞、能诗能文,是位才华出众的奇女子,是十六世纪杰出的维吾尔族女诗人,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的搜集、整理者。另外,以乃裴斯为笔名,创作了《乃裴斯诗集》。</p><p class="ql-block"> 她13岁入宫, 她从小就对诗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她拜访社会艺人、诗人,民间歌手,整理创编出集维吾尔古典音乐之大成的《十二木卡姆》 ,使民间音乐成为科学、系统、严谨的曲目。讨论《十二木卡姆》驰名中外,是维吾尔乐舞艺术的稀世瑰宝。新疆维吾尔族表演的十二木卡姆,便是经过她整理、规范后的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