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碧江县旧梦:从政治中心到荒芜“废城”的命运流转</b></p><p class="ql-block"><b> (张树忠)</b></p> <p class="ql-block"><b> 在时光长河的悠悠流淌中,有一座曾熠熠生辉的小城——碧江县,它的故事宛如一首深沉而又略带哀伤的长歌。</b></p><p class="ql-block"><b> 知子罗村,宛如一颗镶嵌在怒江山川间的明珠。在1974年以前,这里是碧江县县政府的驻地,往昔还曾是怒江州州府的所在之处。如今,它静静地伫立在岁月的角落,成为了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的知子罗村。</b></p> <p class="ql-block"><b> 回溯至清朝,兰州(今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土知州经历了改土归流的变革,设立了兰州知州。彼时,兰州、碧江、福贡(今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一同隶属于丽江府(今云南省丽江市);贡山(今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则归属于维西厅菖蒲桶区(今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泸水六库(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街道)、老窝(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老窝镇)土千总隶属于云龙州(今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登埂(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登埂村)、鲁掌(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鲁掌镇)、卯照(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卯照村)土千总则隶属于永昌府保山县。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各地区的归属在时代的浪潮中悄然变迁。</b></p> <p class="ql-block"><b> 辛亥革命的号角吹响后,云南“怒俅殖边总队”如英勇的开拓者,分路挺进怒江这片神秘的土地。他们成立了知子罗(今知子罗村)、上帕(今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菖蒲桶三个“殖边公署”,并在兰坪县营盘街(今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营盘镇)设立了“殖边总局”。自此,对这一边远地区开始直接行使军政管辖权,同时将属保山县(今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的登埂、鲁掌、卯照及原属云龙县的六库、大兴地(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大兴地镇)等地合并,成立了鲁掌行政公署。民国五年(1916年),各殖边公署改称为行政公署;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又改设为碧江设治局。</b></p> <p class="ql-block"><b> 1954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区(后改为州)成立,县府、区(州)府皆选址于碧江县知子罗。这里,一时间热闹非凡,1959年,7625部队的团部也在此安营扎寨。知子罗,这座小城曾宛如一颗耀眼的星辰,成为怒江流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闪耀着璀璨的光芒,见证着怒江的发展与变迁。</b></p><p class="ql-block"><b> 然而,命运的齿轮有时会无情地转动。1973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革命委员会从碧江县知子罗迁至泸水县六库区新寨乡(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六库镇新寨村),辖泸水、碧江、福贡、兰坪四县及贡山县。碧江县似乎在时代的洪流中渐渐褪去了一些繁华。</b></p> <p class="ql-block"><b> 1979年9月20日至10月6日,碧江遭遇了一场无情的洗礼。连续16天的大暴雨倾盆而下,宛如上天悲伤的泪水,酿成了60年来最为严重的洪灾。这场灾难如同一只凶猛的野兽,吞噬着生命与安宁,全县23人不幸遇难,16人重伤。更令人揪心的是,碧江县城北部和南部出现了多处滑坡和开裂的迹象,最长的开裂竟达50米,地面下陷1米多,仿佛大地也在痛苦地呻吟。地质部门如同守护大地的卫士,根据日益加剧的山体滑坡情况展开了深入调研,最终得出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结论:知子罗存在着大面积滑坡的隐患,随时可能面临城毁人亡的悲剧。</b></p> <p class="ql-block"><b> 1986年9月24日,经国务院批准,碧江县建制被撤销,其属地分别划归泸水县和福贡县。</b></p><p class="ql-block"><b> 1986年12月25日,这个曾经繁华的碧江县被正式宣布撤销。知子罗仿佛被时光遗弃的孩子,人去城空,只剩下上千名世居于此的怒族群众,依旧坚守在这片充满回忆的土地上。</b></p><p class="ql-block"><b> 从此,这座往昔热闹的小城沦为了一座“废城”,但它的故事,却永远铭刻在怒江的历史长河中,供后人凭吊与叹息。</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