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从不认为“自尊”是教育的根本,我觉得教育的根本是“立德树人、启智开慧”,在魏智渊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中开篇就说到“教育的根本在于对自尊的理解”,这让我十分新奇。 </p><p class="ql-block"> 自尊是什么?自尊并不是觉得自己好,而是当学生解决问题后觉得自己能力棒被自己认可,这种自豪感旨在提升孩子的内在能力。 </p><p class="ql-block"> 而这种自豪感并不是被教师夸了就达到了,过去我经常会夸奖孩子,我也并没有意识到夸奖过后就是提升孩子的能力,也许我也做了提升孩子能力的事情,但是没有明确意识,这就是认知上的模糊。 而读魏智渊校长的《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十讲》,让我明确了这个意识。 </p><p class="ql-block"> 文中提到四种保护自尊心的策略:爱心策略、励志策略、赏识策略、转移策略,给我一些启发。 </p><p class="ql-block"> 首先、要让儿童明白,我们应该遵守这个世界的规则,我们为别人喝彩,在竞争中,我们可以不获得最好的名次,因为名次毕竟只是少数,但是我们要认识到我们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因为自己的独特而感觉有自尊,并不会因为别人比我们优秀而感觉自卑。我经常会和孩子们说,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我们不要总看见他们的优点就忽视自己的缺点,你们都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班级里的孩子们看起来都是阳光的,并没有自卑的现象。</p><p class="ql-block"> 其次、我们要帮助儿童提升能力,让他们获得成就感。今年来了一个新生,母亲说他成绩差,在市里的学习无人可管,希望我多管管。对于这个调皮的后进生,我并没有立马带上有色眼镜,而是带着放大镜来寻找他的优点“某同学,今天的作业完成了。”“某同学,今天的书写很棒!”“某同学,今天乐于助人!”这样的夸奖不断,孩子也越来越自信,然后我还会主动和他母亲联系,针对他拼音差做了一个约定,让他把之前的书拿出来复习,让孩子看见希望。 </p><p class="ql-block"> 最后、让学生树立成长型思维。事物都是在变化,也许这次考试失败,而下次可能就成功了,我们需要在失败中汲取力量和智慧,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只要我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我就是最棒的,我就是值得表扬的! </p><p class="ql-block"> 让孩子树立自信,孩子们就有自尊,他们在今后就会抱有希望,获得成就感,激发他们内心的动力。这样看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尊心也不无道理。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