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山远征 哈巴探秘 (之二)

追梦神游

七,兴凯湖观景台 (6月15日 15:00)<div>兴凯湖是国家4A级景区,具有度假、养生、旅游等功能,七沙岗上自然形成的的各种绿树成荫,有鹿、貂、鼠、山鸡等动物繁衍生存;湖内鱼种繁多。在生机盎然的春季,大地回春,万鸟云集兴凯湖大湿地,其景壮观,美不胜收。</div><div> 在这里修建了一座有四层结构的观景台,站在上面广阔无垠的兴凯湖可以一览无余,顶棚上面一对巨大的双翼型结构件起到了遮阳、避雨的作用,从视觉上产生一种动态的美,让心情放松愉悦。</div> <div>我和郝晓英站在观景点的一个突出结构处,可以将地面设施和湖面尽收眼底。尽管脚下无固定依托,站立的不是很稳,但是站在制高点,心情极好就什么也不在乎了。</div> 在观景台上看到了兴凯湖的宣传板。这个原为中国内湖,总面积4380平方公里的大湖,通过中俄于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该湖成了中俄的界湖。看着湖中那条刺眼的红线,仅有北部三分之一的面积归中国所有。至今我们还遵守着这种丧权辱国的条约,何时美丽富饶的兴凯湖能够合二为一,回归中国的版图呢? 从观景台下来,面对着兴凯湖的宽阔湖面,我,陈青与贾建玲夫妻合影一张,作为此次出行的纪念。对我们而言,祖国的大好河山都<font color="#333333">是我们的追寻目标。</font> 侯教授也和我们合影一张, 因为后面观景台上的双翼让我们愉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活力,看着眼前一片无尽的湖水,心情荡漾,大家都恢复了青春朝气,不在拘泥于个人形象,尽情展示自我的欢快心态,才是最大的满足。 周晓平夫妻是文明的代表,穿着齐整地站在湖边的沙滩上,满脸堆笑显露出他们的好心情。我赤脚和他们站在一起,有点失礼了。不过,若不赤脚踏上这么平整、无任何杂物的细沙上, 那就太对不起兴凯湖的好风光了。 看看这群“赤脚大仙“,湖畔的沙地,有极强的吸引力,大家情不自禁甩掉鞋,在沙地里尽情享受着童年时的欢乐。看看我们这群都是奶奶、姥姥辈的老顽童,掩饰不住发自内心的欢乐和舒畅哦! 我们的专业摄影师贾宪生同志, 为了摄影的最佳角度,心甘情愿地躺在沙滩上, 笑的像婴儿一样无拘无束,没有了疲劳之感,有的只是无限的欢乐和放飞自我。 贾建玲和齐光霞趴在湖边的沙滩上,享受着湖边的微风与和煦的阳光,陶醉在心无杂念的欢愉中,笑的如此甜蜜,这种静好是可遇不可求的,好好享受吧。 赵希阳、孙晓如夫妻亦掩饰不住喜悦之情,居然在沙滩上“秀恩爱”,拍下这张绝佳的照片,大家都赞口不绝。应该放大悬挂在居家客厅内,每次看到它都会给自己带来美好的回忆和幸福感爆棚。 <p class="ql-block">这两位的造型是世上绝无仅有的,造型上乘,似仙像佛,最不济就像猴吧。那神态和体姿是无人可以模仿,模仿必究!</p> 最终结论:大美兴凯湖! <p class="ql-block">晚饭后我们回访学习团要和密山群众举行联欢晚会。大家心情有些紧张,不想给我们团队丢脸,准备了两首合唱节目,应该能成功。利用饭后的闲暇时间,出门散心,看到了这块将军石石碑, 和石碑合影一张,算为自己鼓劲了。</p> <p class="ql-block">  八 . 联欢晚会 ( 6月15日 19:00) 当壁镇清水湾宾馆</p><p class="ql-block">第一个节目,兴凯湖的姑娘们载歌载舞,对我们的到来表示热忱的欢迎。</p> <p class="ql-block">我们虽然人少,但是热情高,准备了六、七个节目,有独唱、有方言朗诵等,还有两首合唱歌曲,第一首“说打就打”。</p> <p class="ql-block">第二首“南泥湾”。</p> 晚会临近结束时,密山的姑娘们再次登台,用优美的舞姿向我们道别。看着他们年轻的面孔,矫健的身影,真正感觉到青春之美。她们的朝气感动了我们,让我们感觉到时光的流逝太快了。这也是曾经的我们,虽然岁月已经流逝, 留下的只有记忆,但绝不遗憾,因为我们经历了太多的变迁,懂得如何做人,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 第二天 (2025.6.16 8:30)<div>一. 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div><div>今天的重要任务是参观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该馆详实地记录了王震伯伯如何弘扬北大荒精神。在大门右侧的墙上清晰地解释了北大荒精神的内涵:自己更生 艰苦创业 勇于开拓 甘于奉献! </div> 大门左侧的墙上,许多标牌说明了该纪念馆的重大作用和意义。 进入纪念馆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高高耸立的褚红色纪念碑,碑上是江泽民主席于1993年9月4日题写的碑名:《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纪念碑》。 绕过纪念碑,就是《北大荒开发建设纪念馆》的大门。 王震将军的汉白玉半身雕像正对着展厅的大门,看到王震伯伯慈祥的面容,我们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h3>王震,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生于1908年4 月11日,湖南浏阳人。铁路工人出身二十年代从事工人运动,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将军智勇双全,常亲率部冲锋陷阵,屡建战功。毕生作战数千次,七次负伤。长征中为红六军团政委。首先率部西征。44年冬,率4千人自延安出发,渡黄河、越长江、沿途战胜敌军重重堵截,终达湘粤边界,开辟新区。后因敌情变化奉命北返。此行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七千余里,大小战斗三百余次,创军事史上又一奇迹,被毛泽东赞为我军的第二次长征。非共产党领导下之铁军能如是乎?征鞍未解,后请缨进军新疆,攀越积雪祁连,横穿浩瀚戈壁,终成解放大业。建国后,将军对各项建设事业无不全力以赴。曾亲帅铁道兵建成具有战略意义的之鹰夏<b>、</b>黎湛两路,尤其倾力农垦事业。昔日垦荒南泥湾,使棘棒遍布之地变成陕北江南,随之垦发新疆,使荒凉之戈壁叠现塞外绿洲。继而开发东北荒原,拓展海南膠林。终年奔波于荒山野岭间,与群众同甘共苦,亲密无间。览今日之胜景,能不忆将军之心血乎?将军为人真诚坦荡,且政治坚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限忠诚。将军晚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虽届高龄,仍心系国事,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关心人民命运,国家前途。常亲临各地视察。对教育事业和发展对外友好关系倾尽心力。1993年3月12 日不幸病逝于广州。殁于任上,鞠躬尽瘁。其生前遗嘱云:骨灰撒于天山,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h3><div>总览将军之一生,不愧为共产党人之楷模,中华民族和无产阶级之真英雄也。 </div> 面对着王老的塑像,首先全体团员行军礼致敬, 表达我们的崇敬之意。 <p class="ql-block">随后,在侯兵大校的带领下,我们举手庄严宣誓:</p><p class="ql-block">瞻仰塑像、致敬王老;</p><p class="ql-block">坚承遗志、吾辈当先;</p><p class="ql-block"> 铭记历史、赤心向党;</p><p class="ql-block">勇担使命、百炼成钢;</p><p class="ql-block"> 九旅后代、不负山河;</p><p class="ql-block">砥砺奋进、再续华章;</p><p class="ql-block">吾心昭昭、日月可见;</p><p class="ql-block">赤胆忠心、永志不忘!</p> 看到老领导慈祥的面孔,回忆起父辈们在王老的领导下在延安生产戊边的情景,我们集体高唱“南泥湾”,这首在全中国脍炙人口的歌曲,我们不仅是为了歌唱老领导的丰功伟绩,更要赞颂英雄的三五九旅部队在延安的好作风,好榜样。 <p class="ql-block">纪念馆内图片甚多,我们认真观看学习。</p> 王震(1908年4 月11日-1993年3月12 日)<div>公元1908年4月11日,王震出生于湖南浏阳县,北盛仓乡马跪桥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从小在家放牛,8岁上小学,受尽欺凌,中途退学,12岁在家从事田间劳作,13岁只身前往长沙打工,做过人力车夫和铁路工人,18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岁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div> 长征先锋<div>1934年8 月,红六军团领导机关,任弼时任军政委员会主席,肖克任军团长,王震任政治委员。按照中央指示,为分散敌人兵力,配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突围西征,成为红军长征的先锋队。</div> <p class="ql-block">保卫延安</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中,第二纵队司令员王震在彭德怀指挥下率部血战蟠龙镇,激战瓦子街,奇袭宝鸡城,转战陕北。两个月内连毙敌中将军长刘戡、中将师长徐保、严明三人。1948年2月,宜瓦之战,歼灭胡宗南主力近3万人,为取得西北战场大捷作出了重大贡献。永丰镇战斗,歼敌1万余人,俘敌七十六军军长,创造了攻坚战中一个军歼敌一个军的模范战例,保卫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抗日铁军</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王震任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旅长兼政委。1937年9月,他率部进入晋西北抗日前线,连克宁武等七座县城,进行战斗70余次,建立雁北抗日根据地。1939年,在上下细腰涧、作新村等战斗中,歼敌3000余人,击毙日寇旅团长。八路军总部和边区政府分别授予王震所属部队“模范党军”、“百战百胜的铁军”称号。</p> <p class="ql-block">第二次长征</p><p class="ql-block">1944年10月,王震率三五九旅5000余人组成八路军南下支队,历时600多天,两次跨过黄河,渡过长江,会师新四军,直逼华南。他们英勇奋战,先后转战8个省份,跨越27000余里,突破敌人50万大军100多条封锁线,进行大小战斗300余次,最后于1946年秋胜利突围返回延安,他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地,创造了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的又一奇迹,被毛主席誉为“我党历史上第二次长征”。</p> <p class="ql-block">解放大西北 和平解放新疆</p><p class="ql-block">1949年6 月,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王震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参与指挥扶眉战役,歼灭胡宗南四个主力军,解放大西北。1949年10月10日,率领两个军7万余人向新疆进军,六个月和平解放新疆,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又一伟大奇迹。</p> <h3>王震同志关于开发北大荒问题向中央的报告(节录)<div>我向黄克诚同志报告铁道兵的工作情况时,交谈过铁道兵的特点、任务和建设方针等问题。在总参集训时,听了彭副主席关于储备经过训练的后备兵员问题的指示。同时,根据我在学习五年计划中所得到的体会, 谨提出关于铁道兵准备预备官兵,举办过硬农牧企业的建议和请示:</div><div> 三、铁道兵部队经过劳动锻炼,将成为熟练的劳动生产军,它的官兵多数亦将成为有技术能力的人员。三、五年内大部分逾龄的但有战时抢修经验的将由连排级干部、将由铁道兵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来替换,老兵每年亦约有二万二千人将由义务兵来替换(军士要延长服务一年)。</div><div> 1955年6月14日</div></h3> <h3> 前 言</h3><h3>北大荒, 特指黑龙江垦区,即现在的北大荒集团 ,主要位于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完达山麓和小兴安岭地区, 土地面积为5.54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874.4万亩,人口136.4万人,是中国最大的商业粮生产基地。以1947年建立的国垦第一场宁安农场为开端,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1955年建立的北大荒军垦第一场八五0农场掀起了北大荒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在王震将军的指挥统帅下,先后有14万复转官兵,20万支边青年,19万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及地方干部,54万城市知识青年, 投身于北大荒的开发建设,将昔日的北大荒变成了今日的“中华大粮仓"。这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雄壮之举,为国家积累了宝贵的物资财富,而且还创造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甘于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为了缅怀王震将军率师开发北大荒的壮举、记述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光荣历史、弘扬北大荒精神,特立此馆,以传承教育后人。</h3> <h3>王震将军的视野和谋划 <div>共和国诞生了,大批复转军人需要安置,国家粮食短缺问题急需解决。将军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组织百万垦荒大军, 向地球开战,掀起了开发北大荒的高潮。</div><div> 黑龙江垦区转业军人统计表(1999年12月统计) </div></h3> <h3>昔日荒凉 恐怖的北大荒<div>北大荒是祖国的瑰宝,是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有“捏把泥土冒油花,插根筷子也发芽”的美称。</div></h3><h3>历史上的北大荒风云变幻,肃慎、挹娄、女真等民族都曾在这里纵马驰越,封建王朝也尝试过屯田,日本开拓团也曾在这里探险开拓,均以失败告终。延绵数百里的山林、荒原、沼泽,野兽成群,哀鸿遍野,黄茅白骨,满目苍凉。</h3> 追随将军拓荒的部下们<div>上一排:赵明高 黄振荣 (王震率铁道兵开发北大荒,为解决领导问题,将当年追随自己南征北战的老部下调到了拓荒生产一线,同时也把南泥湾火种带到了北大荒。)</div><div>下一排:李桂莲 尹宝仁 肖天平 (八五0 农场第一任场长余友清,1934年参加红军,历任骑兵大队长、铁道兵五师副师长、东北农垦总局虎林分局局长。1954年,率领五师转业官兵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第一个铁道兵农场。)</div> <p class="ql-block">永远和北大荒人民在一起——怀念王季青老人</p><p class="ql-block">王季青,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在抗日前线与王震结婚,相伴一生。曾担任三五九旅家属学校校长、新疆大学副校长、北京第八女子中学(现为鲁迅中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教育部中教司巡视员。她对北大荒怀着深厚的感情,在王震去世后,她不仅捐出了组织上给的全部抚恤金,还捐出了自己的津贴。她一直心系北大荒,关爱北大荒的孩子,多次为八五0 、八五二、八五三农场捐款捐物,资助贫困学生。在她九十岁高龄的时候,为八五二农场题词“千辛万苦,为国致富”表达了她对北大荒事业的敬重和对王震的怀念。2007年12月24日,王季青在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4岁。</p> <p class="ql-block">播撒北大荒文化火种</p><p class="ql-block">在王震的关怀和指导下,垦区先后创建了北大荒文工团、《农垦报》、《北大荒文学》、《北大荒画报》、北大荒版画。发表和拍摄了长篇小说《雁飞塞北》、电影《老兵新传》、《北大荒人》等优秀作品,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北大荒军旅作家、艺术家和优秀群体。</p> 将军 ,我们永远在您的队列中! <div><br></div>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大荒<div>“黑龙江农垦在屯垦戊边、发展生产、支援国家建设、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形成了组织化程度高、规模化特征突出、产业体系健全的独特优势,是国家关键时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要发扬北大荒精神,加强垦地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要深化国有农垦体制的改革,以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为主线,推动资源整合、产业优化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大基地、大企业、大产业,努力形成农业领域的航母。</div> 1986年6月17日,王震为垦区题词“ 艰苦奋斗 勇于开拓”。 在王震伯伯这张最具有新型北大荒鲜明特色的巨幅画像前,我拍了一张照片,如同我和王伯伯合影一般,留下了这张最珍贵,最值得珍藏的照片。 结 束 语<div>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的伟大创举,是人类拓荒史上的一座丰碑,是北大荒人的光荣与骄傲。几代北大荒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在北大荒这块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创业之歌。</div><div>新时代,新征程。英雄的北大荒人将继续传承北大荒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着眼于农业强省和农业强国建设,在总结提炼七十多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精心实施“三大一航母”建设工程,切实把北大荒建设成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div> 告别纪念馆前,我们在敬爱的王震伯伯塑像前合影一张,留下最珍贵的念想。 <p class="ql-block">惜别之情难以割舍,就和纪念碑合影一张。</p> 部分团友一直逗留在纪念碑附近,最终集体在纪念馆门前合影一张。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必须离开了。 在纪念碑的前面再次合影, 因为我们是为了一个目的临时组成的团体,在数日的集体活动中我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集体合影会让大家熟记新朋友,会给自己保留下美好的回忆,永恒的怀念。 打 卡 纪 念 台<div>纪念馆外有这样一个打卡台, 凡是在此参观过的游客,都可以来打卡,知道自己的排位哦。这个一定不能错过,我是第41479位参观者。</div> 参观结束后,密山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王志鹏局长亲自前来给大家送行,并期望于2026年在庆祝密山解放八十周年之际,能再次和来自祖国各地的三五九旅后人相聚在密山, 为密山的红色宣传与建设做出贡献。我承诺必将局长的盛情邀请转告给分会领导,希望分会在考虑2026年的活动时不要遗漏这项重要计划。 纪念馆的参观活动结束了,我们乘车离开密山县,前往虎林。 <h3>二. 密山口岸<div>密山口岸国门位于兴凯湖西北端的中俄界河白棱河河口,距离密山市区38千米,距俄方图里洛格口岸2千米。国门采用仿古长城建筑风格,平面布局,南北对称。庄严雄伟的口岸国门,与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的世界最小国界桥白棱河桥及口岸公路大桥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游览景观,吸引着国内外游人,每年到此游览者达2000余人。<br><div>我在密山口岸留影一张,一段美好的记忆。</div></div></h3> 全体团友在密山口岸集体合影,鲜艳的国徽高高悬挂在我们的头顶上,让我们感到无比自豪与骄傲。 仔细研究一下这张图示,就知道我们参观走访了那些景区,每一处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流连忘返。 三.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div>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东、南至乌苏里江,西至穆棱河入江口,北至七虎林河,南北长27公里,东西宽20,5公里,总面积25069平方米。</div><div>公园内主要有兽类41中,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的东北虎和原麛,二级保护动物棕熊、黑熊、马鹿、雪兔4种,主要鸟类171种。国家一级保护的有东北白鹳、白尾海鵰、金雕、丹顶鹤,二级保护的鸳鸯、大天鹅、苍鹰等20种。植物400余种,珍稀树种有高大的赤木乌茨里杏、乌茨里皂角、乌茨里梓树。 </div><div>公园内景色秀丽,有乌苏里江第一塔、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二战纪念园、天下第一虎、天帝庙、影视城、月牙湖等著名旅游景点。</div><div>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div> (1). 乌苏里江第一塔<div>乌苏里江第一塔座落在乌苏里江畔,珍宝岛国家级湿地保护区实验区内,于2007年9月正式奠基开工,2009年5月交付使用。总投资680万元,塔高55米,建筑面积740平方米,塔体为钢架混凝土结构,外部的玻璃幕墙半球造型。</div> 从高处远看,宛如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乌苏里江畔,散发着夺目的光辉。天然的保护区湿地风光瑰丽怡人、近在咫尺的俄罗斯异国风情浪漫风韵,段段景色与款款风情和谐的交织在一起,共鸣着异域、文明、自然的绮丽旋律,令人心旷神怡! 美景吸引我们来一张合影,我们与大自然之美融为一体。 (2) 虎头植物园 虎头植物园<div>虎头植物园位于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南部,占地面积50亩。园内以寒温带木本、草本植物驰名,种类87科221属393中。其中国家级保护物种6种(水曲柳、黄桑、胡桃秋、刺五加、紫椴和野大豆),是集植物观赏、科普教育、旅游度假、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植物园。</div><div> 乌苏里江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div> 看看曹薇薇和赵新林两口子的合影,在植物园美景的氛围中,他们放飞了自我,该照片多协调、温馨,这叫心心相印哦。 到处都是令人心醉的鲜花、绿地,让人心旷神怡。 在一片绿草茵茵的树林中,出现了色彩斑斓的花伞。禁不住色彩的诱惑,数名团员围拢在花伞边上,随意一张照片都让人心花怒放。美无需刻意去寻觅,大自然中的人和物就是最美的元素。 (3)乌苏里江起点 一块竖立在江边的巨石上,红色的大号字体“乌苏里江起点”映入眼帘。与巨石合影一张,证明我到此一游了。 我与郝晓英一起合影,这是乌苏里江哦,是中俄界河,也是中国东北黑龙江南岸的一条支流。 (4)虎头要塞博物馆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位于虎头国家5A级景区内,是显示侵华日军罪证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一战的专题型博物馆。博物馆有地上展馆和历史遗址组成。地上展厅部分分两层。分别为东北沦陷、抗日烽火、虎头要塞、劳工血泪、 虎头要塞五个部分。地下展示部分为虎东山地下工事遗址。虎头要塞是侵华日军为长期霸占中国并达到进攻苏联的目的, 于1934年开始,动用中国数十万劳工秘密修筑的永久性军事工事。要塞主体工程于1939年基本完成,全部工程直至1945年才结束。 前 言<div>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中国东北,建立所谓“满洲国“,并觊觎北部苏联远东地区,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地下军事要塞,形成对苏攻防体系。虎头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准备对苏战争,确保部队转入战略进攻的攻击性战略设施。日苏虎头之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虎头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侵华日军要塞遗址作为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和企图侵略苏联的历史见证,是对广大人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的实物教材。</div> 第一单元 “九一八”事变 日寇铁蹄踏入虎林<div>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兵经过精心策划自行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的一段铁轨,并布置假现场,诬称是中国军队所为,随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中国军队驻地,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短短的4个多月里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占中国东北,扶持溥仪建立了所为的“满洲国”,而且觊觎北部苏联远东地区,将东北变成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1933年1 月9日,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派密山支队队长人见顺士(大佐)率部乘50辆卡车直奔虎林追击吉林爱国抗日将领李杜将军,当日中午,日寇的铁蹄踏入了虎林县城(现虎头)。</div> 第二单元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虎林<div> 日本开拓团移民虎林</div><div>向中国东北移民是日本侵略中国大陆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将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改变东北的人口构成,实现霸占东北的野心。“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先后推行“武装移民”和“百万户移民”政策,所谓“日本开拓团”,实际上就是日本迁往中国的移民。比起内地,虎头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的统治更加严密凶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更加深重。</div><div> 1933年1月至1934年1月,日本关东军第十师团密山支队曾先后三次攻入虎林县城,接着伪满洲国吉林省警备骑兵第四旅和混成二十一旅分别驻守虎林县城,并将旅部由密山平阳镇移至虎头。虎林成为日军对苏作战的主要军事基地。 <u></u></div> 沦陷时期虎林境内日军兵力部署<div>1938年以后,随着日军侵略野心的扩张,开始将虎头作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县城遂由虎林(现虎头)迁至黑嘴子(现虎林),虎林全境成了屯扎重兵的军事基地。日本关东军先后组建了第四国境守备队和第十五国境守备队驻守虎头要塞。为了配合关东军进攻苏联的计划,1939年又在虎林境内驻扎了日本关东军第十一师团。虎林成为日军对苏联作战的主要军事基地,整个军力达数万人,日军曾声称有重兵十万。<br><div><br><div><br></div></div></div> 第一单元 中共党组织的建立<div>1927年,中共中央在东北组建了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共满洲省委临时委员会,1928年改为中共满洲省委。中共满洲省委派人到饶河、虎林发展建立党的地方组织,当年成立了 中共饶河县委,1931年改为饶河中心县委,办公地点设在虎林三人班(在今东方红林区海音山一带),10月转宝清,领导饶河、虎林、宝清、抚远等四县。1934年3 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区委,1936年7月成立了中共虎林县委,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有了坚强的中流砥柱。在抗联斗争的后期,抗联小部队活动成为对敌斗争的主要形式。</div> 第二单元 虎林的抗日武装斗争<div>1934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虎饶地区抗日游击队广泛发动群众,扩大队伍,建立游击根据地。1936年3月,游击队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9月开始在完达山区建立一系列的密营。至1939年春天,抗联七军在虎林县已经建立起一大批深山密营根据地和外环丘陵平原游击队,并在七虎林河以北浅山区建立起对深山密营起辅助作用的地窖(地窨子)驻扎点, 使战斗部队有了稳定的战斗基地。自中共虎林区委成立后,虎林人民的抗日斗争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展开,各地普遍成立抗日救国会,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div> 虎林抗日英雄<h3>张文偕 (1907-1934) 毕于民(1900-1938)</h3><div>王汝起 (1905-1940) 高玉山(1886-</div><div>金品三 (1908-1940 ) 付德海 </div> <h3>东北抗日联军<div>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的前身是东北抗日义勇军余部、东北反日游击队和东北人民革命军,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不可磨灭的伟大功绩。在日本侵略者的大后方,他们14年的艰苦斗争牵制了数十万日伪正规军,有力的支援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为东北和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div></h3><h3>东北抗日联军的历史,是一部英勇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历史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拯救中华民族的一部鲜血写就的历史,他们可歌可泣、英勇无畏,是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宁死不屈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国人民尤其是东北人民永远铭记东北抗日联军在祖国危亡的年代里为民族解放所建立的丰功伟绩,永远不会忘记在抗击日本侵略者斗争中牺牲的革命先烈、共产党员和爱国志士,永远不会忘记朝鲜共产主义者和革命战士与中国人民并肩战斗、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深厚的战斗情谊。东北抗日联军的英勇斗争精神,艰苦卓绝的战斗事迹,将永远鼓舞人民向前进!</h3> 第一单元 侵华日军东北要塞<div>为使东北成为进攻苏联的战略基地,日军在沿东北中苏、中朝、中蒙边境战略要地修筑了17处庞大的秘密地下军事要塞。要塞大体沿着乌苏里江、黑龙江的边境一侧和大兴安岭分布,由东向西:珲春、东宁、鹿鸣台、绥芬河、观月台、半截河、庙岭、虎头、富锦、凤翔、霍尔莫津、瑷珲、黑河、法别拉、乌奴耳、海拉尔、阿尔山、绵延5000余公里,行程东、北、西三面规模庞大、设施齐备的对苏攻防体系。在东北边境日军要塞中,东部正面的虎头等8处要塞是日本关东军准备发起主攻的重要地区,是对苏进攻的桥头堡。</div> 第二单元 虎头要塞修筑背景<div>“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以中国东北为其扩大侵略战争的战略基地,图谋“北进”侵略苏联远东地区。为防备日军进犯,苏联增强远东的军事力量。日本关东军在准备对苏作战的口号下,迅速扩充兵力并加强构筑中、朝、蒙、苏边境的攻防阵地。为形成对苏战略攻势,关东军加速推进通往国境地带的军事铁路建设。虎头的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是东北疆内唯一能用肉眼看到乌苏里铁路的地方,又恰好位于哈巴罗夫斯克和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点,正好扼守乌苏里铁路的咽喉,虎头又是远东苏军进入东北腹地的隘口。此外,为了使战争物资能及时运抵虎林, 1935年日军动工修筑了“哈虎”铁路。通过这条铁路,可由东北北部重镇哈尔滨直达虎头要塞,是具有特殊战略意义的国境军事铁路。<br><div><br></div></div> 第三单元 东方马其诺防线<div>  第三单元 虎头要塞<br><div>虎头要塞遗址在虎头镇周边完达山的丘陵中,是日本关东军为了长期霸占中国,进攻苏联而秘密修筑的边境军事要塞。该要塞始建于1834年,于1939年基本完工,在1945年前还在陆续修建。地下军事设施现存遗迹有指挥部、发电所、弹药库、粮库、燃料库、 兵营、将校间、医院、炊事房、浴室、厕所、上下水道及水井。从地下设施通向地面,设有观测哨所、地堡、竖井、反击口<font color="#333333">、烟囱及通风口,出入通道的要隘处设有陷阱、射击孔。在修筑期间,日本关东军共耗数亿资金,征用中国数十万人来这里充当劳工,建成了庞大的进攻体系,成为“满”苏边境线东部左翼的核心阵地。</font><br><div><br></div></div></div> 虎头特殊重要的战略位置 <div>虎头恰好位于乌苏里江流向苏联境内,呈倒U字形突出的舌状地带尖端。由于乌苏里江过于偏向大平原的东侧,换言之,即使得苏联境内的战略机要中枢,大部分集结在锡霍特山脉支脉呈带状的绿色平原上,萨利斯基军事区、西伯利亚铁路、伊曼市、伊曼铁桥等都位于距乌苏里江的国境线两公里以内,在虎头的丘陵上,那些军事设施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虎头恰似正对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乌苏里斯克咽喉部的匕首,又像直插苏联 沿海州心脏部的长矛枪尖。 <br><div><br></div></div> 完备的地面设施<div>各式火炮、高射炮、高射机枪阵地,以及列车炮和巨炮阵地等地面设施,利用山地丘陵,构筑成环绕山体的战斗掩体和交通壕,形成具有一定纵深的便于平面主体交叉发扬火力优势的地面工事并通过出入口、观测所、射击孔及通讯联络设施将地上地下的军事设施连成整体,各野战阵地外围设有鹿碧、铁丝网障碍以阻止敌攻击部队,并用钢筋混凝土和钢轨设置坦克障碍,战车壕以防敌坦克攻击。</div> 重兵驻守<div>1939年3 月1日,关东军组建第四国境守备队,14日进驻虎头要塞。守备队辖12个步兵中队、5个炮兵中队和一个工兵中队。“关东军特别大演习”时期,虎头第四国境守备队编制人员和武器装备达于鼎盛,要塞内储备了大量的粮食、被服、弹药、燃料,足可供养万名以上士兵三个月的消耗。虎林铁道沿线动员了20万军队,虎头要塞兵力增至一个师团12000人。</div> 阵地分布<div>1934年至1939年,日本关东军驱使数十万劳工,修筑虎头要塞。要塞位于完达山余脉丘陵中,由猛虎山、虎北山、虎东山、虎西山、虎啸山等五个阵地组成。以猛虎山阵地为主阵地,虎东山、虎北山为其两翼前沿阵地,呈钳形以南北两翼为护卫阵势,并以虎西山、虎啸山两阵地为依托,从背后支持猛虎山中心枢纽部。要塞与乌苏里江岸驻扎的日军江上舰队相呼应,因其分布范围广、工事规模大、军事设施齐全而号称“北满永久要塞”,被关东军吹嘘为“东方马奇诺防线”。中苏边境东部一线左翼基本上形成了以虎头要塞为核心阵地的虎头筑垒地域。</div>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博物馆<div>  虎东山地下工事示意图</div> 仅仅一张照片就可以看出地下工事的阴森与恐怖。 最后一战<div>1)1945年8月8 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凌晨苏边防部队占领了乌苏里江的日军哨所。与此同时,苏联远东第一方面军三十五集团军的三个步兵师、一个筑垒守备队共两万余人,在司令扎赫瓦塔耶夫中将指挥下,对虎头要塞实施攻击,使日军的交通、通讯等设施遭到重创。苏军乘胜在日军前沿阵地强行登路。日军进行炮火还击,双方展开激战。</div><div>2)8月10日苏军击退日军四次反击,攻下了江边码头和虎头镇,又调动近百架飞机对虎头要塞进行轮番轰炸。12日苏军向要塞阵地发起第二次攻击,同时主力部队向虎林进发,13日苏军进攻要塞部队,与日军在西猛虎山展开了争夺战,经过三次白刃战,苏军最终占领了西猛虎山日军阵地。14日苏军使用各种火炮向猛虎山主阵地轰击,日军炮兵阵地,炮兵总部被彻底摧毁,虎东山阵地残敌也被迫撤出。</div> <h3>3)8月15日,驻守要塞日军听到日本天皇向盟军无条件投降的广播,但指挥官认为是苏军的骗局,他们砸毁收音机,拒不投降。18日苏军指挥官派毛利森等五名被俘日军回去劝降,日军守备队副官竟将毛利森劈死,指挥日军继续顽抗。19日苏军劝降未果,遂向猛虎山主阵地发起了猛烈的炮击,日军守备队本部、中猛虎山、东猛虎山守敌全部被歼。</h3><div>4)8月26日,苏军集中30门大炮和千余名士兵,围歼虎啸山日军。在苏军的强大攻势下,虎头要塞成为一片废墟,下午3时30分,日本守备队及开拓团2000多人被歼、53名日军被俘,要塞阵地被彻底攻克。苏军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493名官兵在解放虎头战役中牺牲。战斗结束比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推迟了11天,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帷幕终于落下,虎头为此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地。</div> 结 束 语<div>虎头要塞歼灭战,作为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役,宣告了日本帝国主义鲸吞中国美梦的彻底破灭。使事业藩法西斯战争最后省力的标志,更以贴的事实向世人宣告正义终将战胜邪恶。这<font color="#333333">场战役是</font>中、日、俄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重要教材。我们追寻这段历史,目的就是为了纪念逝者,呼吁和平,让这场战争的警示与启迪作用发挥下去。战争给人民带来了刻骨铭心的伤痛,美好的家园变成废墟。鲜活的生灵颓然倒地,美满的家庭支离破碎......因此,橄榄枝的翠绿与和平鸽的洁白是人们渴望的色彩,远离战争。呼吁和平,成为我们共同的心声。</div> 侵华日军虎头要塞遗址 虎林抗日英雄 我和抗日英雄的群雕像合影一张,究竟他们是谁,有那些丰功伟绩,这里没有明确说明标识,但是当地人一定心知肚明。 (5)虎头镇苏联红军纪念碑 <p class="ql-block"> 虎头镇苏联红军纪念碑</p><p class="ql-block">虎头镇苏联红军纪念碑位于虎林市虎头镇虎头村北乌苏里江左岸国家森林公园中,东南方向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纪念碑修建于1945年10月,是苏联红军攻克虎头要塞,解放虎头时为纪念阵亡的将士和这段历史,由苏联红军设计,当地居民出工在虎东山顶修建。该碑由碑基、碑座和碑身三个部分组成,高九点七米,碑体上窄下宽,底部长宽均为零点六米,四周由十二根水泥柱,铁链串联环绕成围栏,碑基南侧由六级台阶,碑座正面刻有俄语碑文,译为:“光荣归于苏联斯大林元帅率远东第一方面军,摧毁防区,驱逐日寇,解放虎头纪念,一九四五年八月。”此碑是苏军攻克虎头要塞,解放虎头地区的实物见证,是具有现实而深远历史意义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虎林市人民政府二0 一五年六月九日</p><p class="ql-block"> 文体广电和旅游局 二零二一年立</p> (6)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纪念碑 纪念碑碑文如下:1939年9月1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1941年12月7 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div><div>1945年5 月8日,德降。同年8月15 日,日降,二战结束。是时,此地要塞日之守军不知世事已变,仍顽抗不降,被苏军全歼。战争又延续了十一昼夜,时值1945年8月26日。故此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终结地。</div><div>此次大战,历时六年,参战者凡六十余国,涉及全球人口五分有四,亡者约五千余万人。中国实为遭受战争伤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惨烈之状不堪回首。建碑以记,昭示和平。</div></div><div>团员们在此处合影一张,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完美终结。我们也算是历史的见证者。</div> <h3>(7)天下第一虎</h3> 天下第一虎是虎头景区的标志性建筑,虎长25米,高16米,重达30,4吨,建筑设计以东北虎为基调,取天下虎之灵气,全部采用钢板锻制焊接而成,被载入上海大世界吉尼斯大全丛书中,堪称“天下第一虎”。该虎雄踞乌苏里江畔的虎头山顶,座北向南、威震边关,象征着虎林人民虎的胆识,虎的气魄,<h3>以及为虎林经济腾飞而奋斗的虎虎生气。</h3> 甘仁荣属猴,所以对这只猴子格外珍爱,即刻拉着猴子的尾巴,就是为了沾点好运气。 我属鸡, 也希望这只大公鸡能给我带来好运。 (8)中俄国界292 (1)界标纪<div>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国界线长4300余公里,其中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界线长2981公里,虎林市与俄罗斯边界线长264公里。</div><div>为了实地确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国界线东段,根据双方达成的有关协定,1992年6月至1999年12月,中俄共同进行了勘界工作,沿着实地确定了中俄边界线走向,树立了一定数量的界标对界线加以标识。根据双方协定的有关规定,中俄国界292(1)号界标设立于虎林市虎头镇江滨广场。该界标高220公分,宽50公分,厚25公分,底座高80公分,底座长和宽为240公分。</div> 我和甘仁荣在中国和俄罗斯的292(1)号界标处合影一张,这是中国边境的界标,我们站在界标处,很自豪。 晚餐后,出来散步,看到虎林火车站灯火辉煌,引起大家的兴趣。 巨大的LOVE代表我们的心意。 <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心血来潮,钻进巨大的O字母中,尽量摆出自信、欢乐的姿态。兴奋与自豪溢于言表。虎林,我们热爱您,愿虎林市繁荣昌盛,愿虎林的人民幸福满满!</p><p class="ql-block"> -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