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定海古城 <p class="ql-block"> 定海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古迹众多的的千年古城,也是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定海古城以清康熙御赐“定海山”得名。唐名翁山生雏形,宋称昌国城初成。旧时,城池依山面海,三面环水、西北倚山,历以状元桥为中心,东、南、西、北、中5条大街贯穿全城,楼下商铺,楼上住人,前店后坊,屋隙成巷。</p> <p class="ql-block"> 现古城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中大街、西大街、东大街、柴水弄、留方路等历史街区,文房四宝园作为古城核心区域之一于2024年10月1日开放讨论,奎光阁、文笔峰、钟书楼、东城门等成为公众喜爱的文化打卡地。千年古城散布着许多年代久远的古迹,留下了历朝才子名人的足迹。历史上,这里历来还是一个军事要塞,曾发生过鸦片战争定海保卫战。</p> <p class="ql-block"> 定海英才荟萃,历史上曾出过如朱葆山、刘鸿生、董浩云等近百位名人,这里还是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已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全国政协副主席丁光训、香港特首董建华的故乡。</p> <p class="ql-block"> 定海古城奎光阁是舟山市定海区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高38.24米,为五层八面楼阁式塔状结构,融合传统飞檐斗拱与木雕工艺,2024年10月作为“文房四宝园”核心景点对外开放,承载科举文化与古城文脉传承功能。</p> <p class="ql-block"> 奎光阁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由定海知县王丕显发起修建,取“奎主文昌”之意,原名奎星楼,后因年久失修倾塌。同治十年(1871年)由廪生林保贤等重修,成为定海古城重要地标,20世纪70年代毁于大火。2023年启动复建工程,2024年10月竣工开放,现为“文房四宝园”核心景观。</p> <p class="ql-block"> 五层八面楼阁式塔状建筑,高38.24米,每层设回廊,飞檐翘角,檐牙高啄,木雕装饰融入“金榜题名”等科举元素。复原清代《奎光阁记》记载的形制,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斗拱、青瓦等构件,顶部瓷葫芦象征文运昌隆。</p> <p class="ql-block"> 历史上供奉魁星,寓意“独占鳌头”,是文人雅士聚会及祈愿学业之地。作为“文房四宝园”核心(含文笔峰、墨井等),重现定海“阁、塔、池、井”相呼应的历史景观,推动文旅融合。</p> <p class="ql-block"> 定海古城不仅有古老的建筑和悠久的历史,更有独特的人文风情。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淳朴善良,他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悠闲,仿佛时间在这里都放慢了脚步。</p><p class="ql-block">古城游览中偶尔看到一群老年朋友们坐在长廊二边,观看当地一位老艺术家演古代木偶戏,我也说不清楚是什么古装剧,反正也不懂,看一会就离开了。</p> <p class="ql-block">古装剧视频</p> <p class="ql-block"> 在古城的小巷中,常常还能看到老人们坐在门口晒太阳、聊天。他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那笑容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和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他们聊天,能听到许多关于古城的故事和传说,这些故事和传说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着古城的历史天空。</p> <p class="ql-block"> 踏入定海古城的那一刻,仿佛是穿越了岁月的迷雾,一脚迈进了历史的幽深长廊。这座承载着千年记忆的古城,宛如一部鲜活的史书,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堵斑驳的墙垣,都在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 游览定海古城,就像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行。在这里,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沧桑,也领略到了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座古城,不仅是一座物质的遗产,更是一座精神的宝库,它承载着定海人民的记忆和情感,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窗口。</p> <p class="ql-block">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定海古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一些古老的建筑因年久失修而面临着倒塌的危险,一些传统的文化活动也因缺乏传承而逐渐式微。这让我感到深深的忧虑。</p> <p class="ql-block"> 离开定海古城时,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但我知道,这座古城已经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它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远散发着迷人的光芒。我期待着下一次的相聚,期待着看到定海古城在保护与传承中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让历史之光照亮我们未来的道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