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改作风 促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歙县篇章

石潭吴秋虎

【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歙县:改作风 促发展 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歙县篇章<div><br><br>2025年09月13日 11:41 安徽<br><br> 2025年9月9日,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十次全体会议在合肥召开。连日来,歙县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表示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状态“比发展、讲奉献、重实干”,全力以赴往前赶,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歙县篇章。<br><br><br><br> 一手抓作风,一手抓发展,歙县努力开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近年来,歙县持续创优营商环境,打造一流发展环境,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为高质量发展集聚高端要素和项目资源。结合智慧园区创建,歙县深入推进“5G+工业互联网”建设和“两化”融合,推动县域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5年7月,解决市场经营主体反映事关要素保障、项目建设等诉求共169件,满意率100%。“歙才云聚”就业服务平台帮助127家企业招工2140余人。<br><br><br><br> 歙县营商环境办负责人吴鹏说道:“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聚焦作风建设,指明发展目标,让我们深受鼓舞、倍感振奋。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和有关部署,持续巩固'改进作风、访企入村’专题行动成果,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以营商环境对标提升举措为抓手,进一步树牢改革导向,加快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全面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打响'歙企无忧’宜商生态品牌。”<br><br><br><br>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要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保障力度,扎实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着力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2025年以来,歙县坚持“保基本、补短板、促公平”的要求,扎实推进教育重点项目建设。在县级重点建设项目——歙县二中新建教学楼及食堂项目施工现场,项目主体结构已经顺利实现封顶,工人们分成多个班组进行室内装修工程。自2025年3月份开工以来,学校全力推进项目施工进度,不断加大人员、机械投入,抢抓晴好天气和节假日进行施工,项目进度相较于计划提前15%。项目建成后,新建教学楼可设置20个教学班级,容纳1000名学生,新建食堂也可同时容纳1200名学生就餐。<br><br>“教育重点项目既是教育发展的'稳定器’,更是惠及民生的'显示器’。我们将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单位主体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全力以赴抓进度,确保项目早竣工、早投用、早见效,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环境,把民生保障落到实处,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歙县二中总务处主任朱志龙告诉记者。<br><br><br><br>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指出,要以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为牵引,一体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从开展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到升级建设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2012年以来,歙县先后投入40多亿元,推进实施网箱退养、渔民退捕、船舶污水上岸、“生态美”超市等一大批生态环保类举措。皖浙交界断面水质综合指标连续13年优于考核标准,新安江水环境质量、流域空气质量等主要生态指标稳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每年向千岛湖输送约70亿立方米优质水,是皖浙两省及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br><br>“近年来,我们以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为牵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正从'一水共护’迈向'一域共富’。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围绕新安江—千岛湖生态环境共同保护合作区建设,深入开展水质联合监测、渔政联合执法等工作,统筹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共建长三角美丽中国先行区,让生态底色更鲜明,最终实现新安江流域的'有颜、有值、有价’。”歙县新保中心副主任胡嘉月说道。<br><br><br><br><br>来源 | 歙县融媒体中心<br><br>记者 | 王淑良 潘腾 郭娟<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