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宁夏:看沙、听河、寻西夏

茗荪

<p class="ql-block">  对宁夏的好奇藏了好久,总念着贺兰山的岩画、腾格里的沙、黄河的浪,从去年冬天就开始翻攻略、记笔记,连穿什么衣服都列了清单,一等就是大半年。终于在今年9月,踩着初秋的风踏上了这片土地。期待了这么久的旅程,没有一点落空——那些曾在想象里的神秘,此刻都成了眼前真切的美好,满心都是踏实的满足。</p> <p class="ql-block">  走进西夏风情园,像踏入一卷鲜活的西夏画卷。夯土城墙复刻着古国雄姿,市井巷陌里的吆喝、身着党项服饰的行人,把千年前的生活气息揉进眼前——这里没有冰冷的展柜,只有能触摸的历史温度,让人瞬间读懂西夏的豪迈与鲜活。</p> <p class="ql-block">  西夏文字,是这画卷里最动人的密码。它方整如汉隶,却在笔画交错间藏着独有的风骨,或刻于斑驳碑石,或题于朱红匾额,一笔一画都在诉说西夏的智慧。那些看似陌生的字符,不是沉寂的符号,而是穿越千年的信使,与风情园的实景相映,让西夏文明不再是史书里的只言片语,而是能静静欣赏、深深敬畏的文化瑰宝。</p> <p class="ql-block">  沙湖是西北大地上藏不住的惊喜——一边是金黄沙丘连绵,带着大漠的雄浑壮阔;一边是碧水澄澈如镜,映着蓝天与成片芦苇。风过处,芦苇荡翻起绿浪,偶有候鸟掠水而过,翅尖点起细碎波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沙与水本是不相融的景致,却在此处相拥得恰到好处,既有大漠的苍劲,又有江南的灵秀。每一眼都是鲜活的画,每一阵风都带着独特的温柔,不愧是塞北土地上最动人的“沙水交响”。</p> <p class="ql-block"> 通湖草原的蓝天底下,三位花甲之年的“资深美少女”的身影格外鲜活。骑骆驼时,驼铃叮当作响,我们扶着驼鞍,跟着驼步轻轻晃,还不忘凑在一起跟温顺的骆驼“说悄悄话”,细沙沾了裤脚也毫不在意。骆驼的主人对小晶晶说:“你这个大胖子把我的骆驼都压坏了,”又引起了我们的开怀大笑!当骆驼四膝跪地,让人们上下的时候,又有许多不舍,但任何事情都是矛盾体,没有人骑骆驼的时候,骆驼的主人又无法生活,下了骆驼,给了骆驼的主人一张票子,来化解一下心里的不踏实,愿人类和生灵共同存在吧!</p> <p class="ql-block"> 滑沙子更热闹,对着不同坡度的沙坡挑挑拣拣,因为过了花甲之年,人家不让在正规的滑道上滑了,我们自行找了沙坡,硬生生的滑下来了,一冲而下时的尖叫声混着笑声,滑到坡底还不忘回头看——果然按体重找到的路线,视野里满是连绵的沙丘,成就感满满,每一个动作都写满了不服老的鲜活。当时的快乐换来了好几天的大腿疼!</p> <p class="ql-block"> 听说沙漠摩托有年龄限制,三人相视一笑,悄悄把年龄往小了报,递身份证时还带着点小紧张,逗得工作人员笑出了声。引擎一轰,风裹着草原的气息扑来,我们迎着风喊着“真爽”,头发在风里飘成了快乐的模样。乐的满嘴都是沙子,也全然不顾了!</p> <p class="ql-block">  站在沙坡头黄河边,望着十几只鼓胀的羊皮皮囊拼成的筏子,心里满是期待。跨上去时,皮囊软乎乎蹭着掌心,筏工撑篙一推,筏子便随黄河水缓缓漂开。两岸黄土缀着绿草,水流时轻晃、时平稳,风裹着河水清冽扑来。抬头见大漠接蓝天,低头是黄河泛微波,忽然懂了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原来诗里的壮阔,真要亲身体会才够真切。听筏工讲着老辈渡河故事,这晃悠悠的“黄河第一筏”,载着的全是塞北独有的诗意与野趣。</p> <p class="ql-block">  走进张贤亮先生故居,没有华丽装饰,只有朴素的院落、旧木书桌与满架藏书,处处浸着生活与文学的交融气息。书桌上的旧砚台、稿纸上隐约的字迹,仿佛还留着先生伏案创作的温度。</p> <p class="ql-block">  看着这些承载岁月的物件,再想起先生笔下《绿化树》里的坚韧、《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中的深沉,忽然懂了先生文字里的厚重——那是对西北土地的深情,对人性的洞察。故居不大,却像一座小小的文学灯塔,让人在静默中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也更敬慕先生把生活酿成作品的赤诚。</p> <p class="ql-block">  镇北堡影视城的鲜活,离不开张贤亮先生的远见——是先生出资将这片废弃古堡盘活,让夯土墙重拾筋骨,让断壁残垣里长出光影故事。如今踏进去,土坯房还带着旧时光的粗粝,《大话西游》的城楼、《红高粱》的酒坊依旧鲜活。没有先生的倾力投入,这处西北荒堡或许早已湮没于岁月;正因为先生,历史的厚重才与电影的浪漫相融,每一面斑驳的墙,都成了藏着故事的“活布景”,让人读懂西北风骨,更念及这份“化腐朽为神奇”的匠心。</p> <p class="ql-block">  文化是生产力在镇北堡影视城的土地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p> <p class="ql-block">漫葡小镇</p> <p class="ql-block"> 贺兰山的岩壁上,藏着千年的“活化石”。粗粝线条勾着奔鹿、卧羊,人面像带着神秘笑意,连简单的狩猎场景都透着先民的鲜活。这不是冰冷的刻画,是他们把生活、信仰刻进山河——风磨不去线条的劲,日晒不褪图案的暖。每一道痕迹都是与先民的对话,是贺兰山捧着的文明密码,让岁月里的故事,至今还能被我们读懂。</p> <p class="ql-block">览山公园</p> <p class="ql-block">  宁夏博物馆是塞北的文明容器,一踏入便被岁月气息包裹,而馆中的鎏金铜牛,更是点亮整个展厅的瑰宝。它通体鎏金虽经千年仍泛着温润光泽,牛身肌肉线条写实,憨厚神态里藏着股沉稳力量,连蹄部纹路都清晰可见,满是西夏工匠的巧思!</p> <p class="ql-block">  身旁的西夏文石碑、丝路陶罐与它相映,共同把古国智慧、塞上沧桑凝成可触的记忆。站在展柜前,望着这头“铜牛”,仿佛能触到西夏的工艺温度,也读懂宁夏大地深处的文明厚度。</p> <p class="ql-block">  宁夏博物馆有文物5万多件,让古文明“活”在了当下!</p> <p class="ql-block">西夏王灵</p> <p class="ql-block">  宁夏最大的亮点是道路,来了几天没有堵过车,老城的单行道也有三排!和浩瀚的沙漠一样,宽阔,敞亮!</p> <p class="ql-block">  公园里人们休闲惬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