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经济的阆中答卷

YPJH🇨🇳中国官网

<p class="ql-block"> 四川阆中,是一座被嘉陵江温柔怀抱的千年古城。近年来,睿智勤劳的阆中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山水为卷,以生态为笔,大写出了生态经济的阆中答卷。</p><p class="ql-block"> 探觅阆中守护碧水青山的奥秘,我们看到他们在筑牢顶层制度体系工作中下了狠功夫。为了高位构建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深化生态环境保护机制,阆中市委、市人民政府引领相关部门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四川省阆中古城保护条例》为动力,出台了“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河长工作制度”“林长实施方案”“防止耕地撂荒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围绕生态转化健全了“工业项目高质量发展措施”“工业企业生态发展人才培育机制”“乡村振兴生态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方案”,不仅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全市工作的突出位置,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多元化共治格局,做到了有规可循,有制可守,而且构建起了“人防+技防+物防”一体化管理模式,使这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省级生态县真正实现了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的夙愿。</p> <p class="ql-block">  捧读阆中生态经济的答卷,美丽的阆山阆水似乎在告诉我们,阆中生态环境人把党的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打赢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卫战——</p><p class="ql-block"> “党建+河湖长”,打赢碧水保卫战。他们协同水务部门围绕丽水水利夯实—以贯之的河湖长巡查工作细则,按众人拾柴火焰旺的理念,在市、乡、村的党员干部中,遴选出500多个河湖长,既让他们在“党建红+水务蓝”的搏击中,为打造全市“一江四四河”水清、岸绿、景美的阆中景观彰显党建本色,又在党旗辉映阆山水的实践中,使全市169条溪河、168座水库和近6000口塘、堰、池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保护和治理。</p><p class="ql-block"> “党建+防尘长”,打赢蓝天保卫战。指派党员先锋队协同兼任防尘长的各级党组织领导把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措施作为己任,在持续推进“散乱污”企业、城市扬尘污染治理中勇于担当、敢于作为,不断健全“三禁”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整治油烟、扬尘、尾气污染、移动源污染,把污染防治、环保督查、乡村振兴、科技赋能、创新引领、服务群众同“生态环境主题党日活动”“生态环境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生态环境小手牵大手活动”有机融合,既确保了全市环境空气优良天数率达到94.5%。又突显了党建旗帜在蓝天保卫战中高高飘扬。</p><p class="ql-block"> “党建+土地长”,打赢净土保卫战。督导基层生态环境党员干部强化生态环境的政治引领,用心完善危固废全过程监管体系,既使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9.15%,又完成了七里新区孙家垭垃圾填埋地下水污染修复项目,实现了所有生活污泥无害化处理。在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战役中,倾情建成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党员示范片”10个共2万亩,在保持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稳定和土壤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鏖战中,做到了呕心沥血。</p> <p class="ql-block">  “党建+森林长”,打赢森林绿化保卫战。南充市阆中生态环境局党组的党员们,把统筹阆中生态保护修复,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写进发展的扉页,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持续在构溪河、滕王阁、鱼翅广场等湿地公园建设中添砖加瓦,助推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了1569公顷,绿化覆盖率46.05%,绿地面积1427公顷。绿地率41.88%;公园绿地面积483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7.03平方米。同时,他们还带领乡镇村各级党政以小流域为单位,完成了98平方公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完成了18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达到20.7公顷;完成嘉陵江生态走廊营造林6150亩,退化林修复6941亩,森林抚育37200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6.91%。</p><p class="ql-block"> 在阆中嘉陵江畔徜徉,我们欣喜的看到阆中人做活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的文章。</p><p class="ql-block"> 把水生态资源转化成水生态经济,阆中人充分利用嘉陵江、构溪河、东河、西河、白溪濠和乡村星罗棋布的丽水.净水资源,浇灌65.45万亩高标准农田,使阡陌“良田”实现了“粮田”的回归。让水利资源滋润种、养、加良性循环,农、工、商互促互补,他们锤炼出了接地气的产业新生态阆中牛肉、保宁醋、保宁压酒、保宁白糖蒸馍、松花皮蛋、保宁中药材等近百个地方名特优产品。助推水生态资源给居民饮水、航电开发、工业用水带来福音,电力总装机容量超过20.7kW的金银台、沙溪电航枢纽,为阆中能源结构优化抒写出了不朽的乐章。创新水旅融合“钱”程似锦,阆中水城、嘉陵江山度假区、构溪河湿地公园、杨家河景区等水上游乐为阆中生态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p> <p class="ql-block">  把地生态资源转化成地生态经济,他们以古城北侧大巴山余脉蟠龙山系与南侧锦屏山共同拥抱嘉陵江形成的“山水形胜之地”为轴心,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省首批旅游名县等“金字”品牌,壮大生态资源为生态产业,为嘉陵江流域乃至全国提供了高水平保护促进高质高质量发展“两山”实践的成功经验。他们深谙湿地生态功能显著,在维护生物多样化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意义,把湿地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使构溪河湿地公园、滕王阁湿地公园、鱼翅广场湿地公园和建设中的巴都湿地公园,拓展了市民休闲空间,增强了文旅魅力。他们凭借历史生态资源转化生态经济,在建设“旅游集散地”方面独具匠心。让历史生态资源与时代接轨,把米仓道、金牛道等古蜀道同三国文化中的皇柏大道相延续,实现了文旅融合持续强化。把阆中天宫院作为中国风水文化的杰出代表,勤劳的阆中人近年来利用这里风水宝地资源开发生态经济,既实现了千年风水智慧在现代生态旅游中焕发新生,又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生态经济相得益彰。还有科学经营近百万亩耕地资源,他们在净土保卫战和现代农业建设的号角声中,擂响了生态与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战鼓。</p><p class="ql-block"> 把林生态资源转化成林生态经济。阆中积极发展多元化的林生态经济项目,形成了以油橄榄、银杏、中药村等为核心的特色产业体系,为乡村振兴注入了绿色动力。石滩镇印镇山村发展银杏1400亩,配套烘干厂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去年产鲜叶400吨,产品销到了大江南北。峰占乡、鹤峰乡规模化种植中药材5000亩,其产品供不应求。柏垭镇上游村在四川中义油橄榄开发有限公司的主导下,用“公司+合作社+基地”模式,种植油橄榄5200亩,不仅探索出了油橄榄园套种蔬菜的生态发展模式,而且在生态植物油的开发中硕果累累。更有阆中市多次入选“全国宜居城市”榜单,位列“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榜首的殊荣,是生态与自然的禀赋!这座绿化覆盖率达46.7%的古城,给人们的感受是古城处处是氧吧,是不可估量的生态价值。</p><p class="ql-block"> 阆中,正在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智慧,以最富诗意的言行向世界诠释:生态与经济共舞,是文明最动人的姿态。</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图 ●吴家江 张亚芬 谢家顺</p><p class="ql-block">编辑 ● 李一拍 邓荷娟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