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矿灯微光里的暖

乐行者

<p class="ql-block">昵称:乐行者</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7633984</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致谢网络</p><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在煤矿充电房工作过一年。充电房,是我记忆里一方特殊的角落。那里没有井下的幽暗与轰鸣,却维系着千米巷道里最关键的光明——矿工们头顶的矿灯,每天都要在这里完成“能量补给”,再带着微光奔赴采煤工作面与掘进头。我在那里待了一年,日子被配液、充电的节奏填满,更被三位老师傅——武师傅、李师傅、关师傅的关怀,焐得温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充电房</span></p> <p class="ql-block">矿灯配液,是个细到不能再细的活。硫酸与水的配比,差一分一毫都不行。若配比失准,矿工们还没等到下班升井,矿灯就会“红眼”熄灭,幽暗的井下便少了一份安全保障。我初学时手生,武师傅总是站在我身旁,粗糙的手掌握着我的手,一点点调整量杯的角度,教我看刻度、控流速。他的声音不高,却每一句都落到实处:“这液体里藏着工友们的安全,咱得把心扎在上面。”李师傅和关师傅也常凑过来搭话,时而提醒我“先加水后加酸,顺序不能乱”,时而递过干净的抹布,让我擦净溅在桌角的液滴。那些手把手的教导,不是简单的技术传授,更像是一场郑重的托付——把井下工友的安危,悄悄交到了我手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可敬的井下工人</span></p> <p class="ql-block">最难忘的,是那个夜班。夜色沉沉,充电房里只有灯管的冷光和液体滴落的轻响。我握着盛硫酸的量杯,手一抖,液体“哗啦”洒在工作服上。不过几秒,布料就被烧出一个黑洞,刺鼻的气味瞬间漫开。我还没反应过来,武师傅已经冲了过来。他一把拽过自来水龙头上的皮管子,水流“哗哗”浇在我的衣服上,另一只手急促地催我:“快脱!赶紧脱!”我慌慌张张解开衣扣,他的手还在不停往衣服上冲水,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等我脱下烧破的工作服,才发现皮肤没被烧伤,可武师傅却扶着墙喘粗气,额头上的汗顺着皱纹往下淌,差点瘫坐在地上。</p> <p class="ql-block">后来我换了干净衣服回来,看见武师傅正蹲在地上,用清水一遍遍冲洗那个量杯。见我进来,他没说别的,只是拿起量杯,又给我演示起配液的步骤。“硫酸腐蚀性强,咱得把防护做到头。”他指着墙角的手套、防护围裙和绝缘靴,一字一顿,像在念一份郑重的承诺,“手套要勒紧袖口,围裙要在腰上系紧,靴子要穿到脚踝不漏缝。先保护好自己,才能把活干明白。要是硫酸溅到手上、脸上,轻了是伤,重了可能要命——你得牢牢操点心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充电房</span></p> <p class="ql-block">那天的月光,透过充电房的窗户洒进来,落在武师傅认真的侧脸上,也落在一排排待充电的矿灯上。后来我才懂,那些手把手的教导、紧急时刻的守护、一字一顿的叮嘱,从来都不只是关于配液与安全。那是老一辈矿工把对生命的敬畏、对工友的责任,一点点传递给我的温暖与戒尺。</p> <p class="ql-block">如今再想起充电房,想起武师傅那句“牢牢操点心”,耳边仿佛还能听见硫酸滴入水中的轻响,看见矿灯充电时闪烁的微光。那微光里,藏着师傅们的牵挂,也藏着一份让我受益终生的道理——把自己护好,把活做细,便是对自己、对他人最郑重的负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