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父亲母亲并不留恋荆州。反而我们姐弟四人对荆州情深意重。</p><p class="ql-block">究其根本,父母在荆州,吃苦流汗,被人歧视,在运动中被受打击,荆州虽好,父母也难免有此处不是家,没有根基的感觉。</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一九六九年回河南南阳溧河乡下老家,我真不知道老家是那样的穷苦。</p><p class="ql-block">吃的是红薯面窝头,煮的是红薯块搅红薯面糊糊,荒春时连红薯面窝头都没。有一年荒春,父亲到姨婆家借来百十斤发霉的红薯干。在水渠里洗去绿霉,打成面蒸窝头度过荒春。</p><p class="ql-block">身上穿的是自己纺花织布做的土布衣。脚下的布鞋是母亲一针一线做的。没粮食吃,还没柴烧。荒春时在路沟刨茅草根不是当中药,是晒干了当柴烧。一年到头除了过年炒菜,平时没菜吃。凉拌白萝卜丝,少放盐不放油。不是因为健康,是为了省油省盐。一九七一年,母亲借文保哥五元钱过了个年。那时候,吃白馍成了最大的理想。</p><p class="ql-block">有了在老家的六年生活相比,在荆州裁缝店的日子就是天堂。</p><p class="ql-block">吃商品粮。一年杀头年猪。腌腊肉,灌香肠,杀年鸡年鸭,过年餐餐吃肉。平时还发有肉票。市场上买鱼,姐姐带着我用虾搭子捞小鱼小虾……父母吃面条白馍,我们宁愿吃剩米饭幸辣酱。穿的是机织的布,脚下是解放鞋,冬天火盆里的毛都子冒着淡淡的青烟。夏天,房前屋后的荷花开了,清香随风穿堂而过。早上坐在堂屋看见红红的太阳在后门框里浮着,晚上将竹床搬到门口,看到萤火虫来,手持莆扇追……</p><p class="ql-block">父母很辛苦,我们却是吃饱穿暖跑着玩儿。</p><p class="ql-block">杀年猪的快乐,元宵节汤圆的糥甜,端午节粽子的清香,中秋节的月饼,这都是童年过节的标配。</p><p class="ql-block">几十年过去,现在回荆州裁缝店马山川店,那里虽然变了许多,但一切均在可辨识之内。那收割后的稻田,田埂上的秋草,水塘里的浪花都是那样的亲切。尤其是让味蕾得到满足的菜品,让我们获得了童年的快乐。红烧团鱼烧蟮段藜蒿苔子炒肉……</p><p class="ql-block">荆州,多亲切的名字。</p><p class="ql-block">荆州,多有缘分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荆州,留下我的童年,我的青春,我的汗水,我的梦想的地方。</p><p class="ql-block">荆州,悦耳的乡音是那样的轻盈,那样的浪漫,那样的让人陶醉……</p><p class="ql-block">快乐幸福的童年是一生的底气,一生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刘文俊 笔名:居仁堂主 资深文学爱好者。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诗歌二百余篇,在公开发行的报刊上发表。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珠海作家协会会员,斗门区作家协会会员;南阳市作协会员,宛城区作协理事。</p>